柯文哲慣性的以自償率來評比各項公共工程,並將所有自償率偏低的公共工程,一概貼上「蚊子館」、「消化預算」等負面標籤的行為。(攝影:蔣銀珊)
「自償率」是一個很奇妙的指標,本來它只是用來衡量公共工程可行性的幾個重要指標之一,意義是計算公共工程「賺回」興建預算的比例,但曾幾何時,台灣評論一個公共工程到底值不值得興建,唯一的標準竟然剩下它?造成這股風氣的原因,大概是從2016年前行政院長林全推出「前瞻基礎建設」意圖解決台灣城鄉不均的問題時,被柯文哲與黃國昌為首的「新政治」代表用此來批評民進黨政府產生的效應,而的確在這一點上,民進黨政府是頻頻挨打,因為那些在雙北之外興建的公共建設,包括各地的捷運、鄉鎮停車場、生活圈道路、乃至於提供偏鄉接取網路的數位建設,每一項幾乎都不會有太好看的自償率,意味著政府投入的資金,幾乎是不可能拿的回來,所以,「債留子孫」、「浪費人民納稅錢」等口號,就變成了柯文哲及黃國昌等人拿來攻擊民進黨政府最好的口號。
但公共工程如果都僅僅只看自償率,或者把計算公共工程可以拿回多少投入的預算,放在第一位的話,不僅現在如台北捷運、台中捷運、高雄捷運等公共工程都不應該存在,甚至還會鬧出很多大笑話,例如柯文哲的明倫社會住宅。
根據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及苗博雅,調閱台北市政府預算書發現,明倫社會住宅之所以會出現一個月四萬塊的天價租金,原因就在於台北市政府將建設經費和房屋、地價稅成本都算進去轉嫁承租人,如此一來,明倫社會住宅的自償率,竟然是驚人的102%!
這代表著台北市政府蓋了這一棟明倫社會住宅,不僅興建的成本可以完全回收,甚至還可以倒賺!然而社會住宅原意,是要提供青年及弱勢族群平價安全且品質有一定水準的居住空間,怎麼到了柯文哲的手裡,社會住宅竟然變成了從青年及弱勢族群身上賺錢的工具?甚至還有這些本來經濟就不寬裕的族群替台北市政府負擔地價稅房屋稅等稅賦,這簡直是豈有此理?
這樣的做法,台北市政府跟一般建商有什麼兩樣?
更令人震驚的是,依據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取得,今年九月台北市政府市長室的會議結論,不只明倫社宅,包括大橋頭、金龍、木柵社宅,自償率都不低於100%為原則,換句話說,台北市政府不只想利用明倫社宅來賺錢,甚至後續的幾棟社會住宅,台北市政府都想要倒賺一筆,而無辜的台北市青年與中低收入戶,渾然不知自己竟成為台北市政府眼中的肥羊,原來,在柯文哲的眼中,「居住正義」是比不上「自償率」的。
因此,我們回過頭來檢視從四年前到現在,柯文哲及眾多新政治代表,慣性的以自償率來評比各項公共工程,並將所有自償率偏低的公共工程,一概貼上「蚊子館」、「消化預算」等負面標籤的行為,再看看柯文哲搞出來的自償率超過100%的社會住宅,我們就能明白,自償率絕對不是評估公共建設唯一的標準,甚至,我們必須說,公共建設其實並不能夠將自償率擺在第一位,因為公共建設肩負的目標,其實是「提供服務」,回本甚至盈利並不是首要的,而自償率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只不過把它當作唯一,甚至拿它當作衡量任何公共工程的好與壞,甚至蓋過公共工程原來必須肩負的目標時,就會鬧出像柯文哲社會住宅一樣的大笑話。
而,看到原本是讓人人可以遮風避雨的社會住宅,變成市政府賺錢的工具,其實是很可悲的。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