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柯文哲近期頻向藍營人士送秋波,但民眾黨內亦有一股強烈的「排藍」勢力,壓根不想與國民黨沾上邊。(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民進黨完全執政,為擴大在野制衡火力,藍白合作議題不斷升溫。儘管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動作頻頻,近期各縣市趴趴走,頻向藍營人士送秋波,爭取日後合作空間。不過,民眾黨內亦有一股強烈的「排藍」勢力,壓根不想與國民黨沾上邊,也因內部意見拉扯,遭藍營質疑搖擺不定、忽冷忽熱。2022欲拉藍開創選舉合作新局,勢必得先解決內部矛盾。
柯文哲憑藉白色力量起家,2014年與民進黨聯手,終結藍營在台北16年執政,投入政壇之初勘稱十足「綠友友」。直到2018選舉提名,柯文哲與民進黨正式撕破臉,轉而向藍營示好,年初攻得立委席次後,又因在立法院同屬在野,創造不少藍白議題合作空間。
在民進黨刻意與柯保持距離下,從北市府與議會黨團間的關係,到立法院議事攻防,乃至地方經營布局,藍白接觸明顯較多,彼此互動也更友善。同時因支持者光譜移轉,柯營在選戰布局上,亦鎖定拉攏泛藍陣營,近期頻頻走訪各縣市,私下拜會不少藍營地方頭人、政界要角,釋出善意換取將來合作彈性。
然而,雙方尚未正式觸及選舉結盟,光是現階段議題合作,兩陣營內部就各有雜音,不只國民黨內對「藍白合」有疑慮,民眾黨更因組成多元,成員出身背景涵蓋各政黨,在柯營逐漸「由綠轉藍」過程中,內部對於與不同特定政黨合作,想法自有落差,亦引發不少矛盾。
民眾黨人士直言,內部對於如何拿捏與藍營的距離,確實看法不一,像是立院國民黨團日前杯葛監院人事案時,有委員認為兩黨廢監院訴求一致,與藍營同框無妨;另一派則不認同藍營強占議場手段,認為應區分清楚,才會發生前一秒眾委員在議場與國民黨齊呼口號,出了議場痛批藍營打假球、剝奪質詢機會,遭外界質疑「神切割」的窘況。
不只如此,11月底剛落幕的「秋鬥」遊行,也是典型案例。儘管藍白對於萊豬議題訴求大方向相同,炮口一致對準執政黨,齊力在立院委員會強力監督,不過內部對與國民黨一起上街遊行,仍有排拒聲浪,擔憂被貼「小藍」標籤,或是陷入「挺中天」議題操作,為此行前多次開記者會,強調不支持其他政黨個別訴求,遊行口號甚至藍綠一起批,極力與國民黨劃清界線。
黨內人士提及,柯文哲今年陸續找來藍營出身的黨秘書長謝立功、市府顧問林有志等人加入團隊,透過其人脈牽線,各地服務處亦有不少藍底幹部進駐。從選舉戰略出發,應與國民黨保持友好互動,柯本人也積極動作;但不可諱言,黨內同時存在一股排藍聲浪,特別是部分來自泛綠背景或年輕黨員,壓根不想與國民黨扯上邊,每當「藍白合」議題浮現,內部就會形成拉扯。
無怪乎,藍營內部也質疑,民眾黨立場搖擺不定,態度忽冷忽熱,明明在廢考監、反萊豬等議題,兩黨訴求大致相同,相關連署提案亦相互支援,但當國民黨團擬提出倒閣,卻又遭柯營潑冷水;秋鬥遊行一起上街,柯營也不願統一戰線,甚至打綠不忘批藍,一下大表合作善意,一下又劃清界線,令人參不透,難建立信任基礎。
民眾黨地方人士說,從在野黨角度出發,藍白必然應就議題合作,但合作不表示向國民黨靠攏,柯文哲雖不排斥多交朋友,黨內也有部分要角頻頻「喊燒」,力促藍白合,但比起走小藍路線,更重要的是當「大白」,走自己的路,不應為了短視的戰略布局,賠掉黨的核心理念與價值。
他不諱言,黨內對於應與國民黨保持何等距離,仍在評估拿捏中,各要角考量不同,與藍營的親疏關係也有別,自有不同想法。但無論如何,2022選戰欲和他黨結盟,勢必得先解決內部根本的歧見,全黨戰略方向一致,否則恐不斷重演一邊頻送秋波、一邊拼命切割的矛盾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