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從浙江返國台商確診,由於他在入境12天後才發病且Ct值低,指揮中心認為無法排除其為本土感染可能。圖僅示意。(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我國8日宣布新增2起境外移入個案,其中1例為浙江返國台商,他在入境12天後才發病,由於Ct值 註更多CT值,原名:循環閾值,英文稱作「cycle threshold (CT) value」,這個數值顯示病毒複製的次數,以判斷病毒含量高低。低表示病毒量高,指揮中心認為無法排除其在台灣感染的可能。但不論是指揮官陳時中,還是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9日都表示,其境外移入的可能還是比較高。
指揮中心8日宣布新冠肺炎境外移入者案719,為11月22日從中國浙江返台的50多歲我國男子。他入境時無症狀,並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卻在於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期間,12月4日出現發冷及發燒症狀,送醫採檢後於8日確診。
由於該名個案前後兩次採檢結果,Ct值分別為15、17(Ct值越低,代表病毒量越高),處於病毒量高、感染力強階段,指揮中心表示並不排除「本土感染」的可能性,目前已經進行病毒培養,釐清序列是否與中國病毒株相似。
張上淳9日表示,此案在中國待過一陣子,在入境後第12天出現症狀,隔天就醫,連兩天採檢Ct值較低,確實是剛發病,如果是在入境前1、2天感染,就是在潛伏期第12天發病,雖確實較少見,但還是合理。
針對該名個案到底是本土感染還是境外移入?張上淳說,需要透過科學病毒的比對,只是有幾個困難之處,因為台灣及中國都沒有大規模本土病毒,所以沒有明顯流行於當地的病毒株,只能靠流行病學推理。而台灣已經很久沒有本土疫情,本土染疫可能性較低;反觀中國近期還是有零星本土個案出現,所以在中國感染可能性大。
張上淳說,尤其此案出境當天上海浦東機場出現群聚,在機場感染風險高,疾管署疫調還查出此案在中國採檢過程及行為,雖然該案都會戴口罩,但因為是外食族,都會在外飲食,還曾在機場內脫口罩進食,連個案都認為,自己有可能是在機場感染的。
張上淳表示,加上個案入境後的旅館也沒有出現任何確診,境外機率較大;陳時中也說,雖不能完全排除境內感染可能性,但境內機率極低。(「移工健康自主管理」雇主、仲介須遵守2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