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猶太人在當地影響力之大,不管那一黨總統侯選人,都要極力討好猶太人。(紐約曼哈頓街景/本報資料照片)
邱吉爾曾經這樣形容猶太人:「有些人或許喜歡、或許不喜歡猶太人,但不可否認,猶太人絕對是這世界上最可怕、也最傑出的族群。」
許多人也許不知道,邱吉爾家族從父親藍道爵士到邱吉爾,父子兩代與英國猶太菁英豪門建立的親密友誼與政商人脈,不僅成為邱吉爾日後從政的龐大政治資產,更同時影響了以色列與英國兩國的命運。
1904年,邱吉爾在曼徹斯特出任菜鳥議員、政治發跡時,不惜對抗當時歐洲社會與英國政界的反猶氣氛,為逃離俄國革命而移民英國的猶太難民請命的「移民法」仗義執言,更讓猶太人銘感五內,也奠定猶太族群對他長達半世紀的堅定支持與革命情感。
1917年,英國外長提出「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被羅馬滅國流散了1800多年的猶太人,朝思暮想的復國之路終於出現第一道曙光,該宣言最終並促成1948年5月14日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建國。
然而,「貝爾福宣言」內容僅聲稱,英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家園」(Jewish Home),但為什麼後來竟變成一個「猶太國家」(Jewish State)?關鍵人物就是邱吉爾。
如果不是邱吉爾長期的強力支持,不可能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邱吉爾為何鍥而不捨的為猶太人奔波?除了邱吉爾家族與猶太人的長期友誼,猶太人的財務贊助、選票支持與族群動員傾力相挺等因素,尤其功不可沒。
「貝爾福宣言」背後,究竟有多少英國猶太人的努力?
其中,兩大靈魂人物是商業鉅子政治家男爵羅斯柴爾德(2nd Baron Rothschild),與二戰時期研發丙酮提煉解決英軍武器短缺,解救英國國難、取得關鍵軍事勝利的化學家魏茲曼(Chaim Weizmann)。
羅斯柴爾德家族富可敵國,在英國是政商兩棲、最顯赫有名的猶太豪門。男爵羅斯柴爾德的祖父里昂奈爾.華特(Lionel Nathan Walter),早在1847年就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魏茲曼則是以研發出英國戰時缺乏的炸藥原料丙酮,一戰成名,贏得邱吉爾與英國朝野對他的「錫安復國主義」的支持作為回報,並在1948年以色列獨立後當選第一任總統。(以魏茲曼為名的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是當今世界最尖端的創新科研重鎮)
當然,另外還有諸多猶太菁英的貢獻,出錢出力。如銀行家卡瑟(Cassel)、企業政治家南森拉斯奇(Nathan Laski)、宗教家摩西蓋斯特(Moses Gaster)、金融慈善家赫許(Hirsch)等。換言之,各行各業、全力動員 。
「以色列經驗」告訴我們,獨立建國成功的三大要件是,國人強烈的意識、全民的奉獻努力,與國際大國的支持 。
在強烈的「民族意識」下,猶太人在英國,以強大財力與團結選票支持政治人物,甚至國會議員,以推動有利猶太人的政策。羅斯柴爾德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他如嘉道理(Kadoorie)家族 ( 創立香港第一家證券公司,半島酒店,電力公司等 ) 等比比皆是。
為了掌握決策發言權,他們努力擠進政治核心,發揮體制內外猶太族群力量,形成政商相互支援的超完美合作。有名的例子就是,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曾經二度出任首相的猶太人迪斯(Benjamin Disraeli)。1875年時任首相的迪斯雷利為買下埃及蘇伊士運河44 %的股權,向猶太首富羅斯柴爾德商借400萬英鎊,以政府税收作擔保 。
猶太人在美國的發跡史,幾乎是英國猶太人的翻版 。
美國民主黨政治獻金大約60 % 來自猶太人,共和黨大約 40 % 來自猶太人。因此,不管那黨執政,背後都有勢力龐大的猶太金主。在企業界、政治界、金融界的幾乎都位居主導地位的美國猶太人,靠著「鈔票、選票與媒體」,成為所有總統侯選人都不敢輕忽的「超級選民」。
美國猶太菁英擅長以法政、財經專業打入政治核心。1916年,威爾遜總統提名第一位猶太人布蘭迪斯( Louis Brandeis) 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如今9名大法官猶太人占3 位。羅斯福總統重用猶太人。規劃「新政(New Deal ) 、成功挽救經濟,走出1929 年經濟大蕭條陰影的財政部長小摩根索(Morgenthau Jr.)就是有名的猶太財經專家。
其後,柯林頓、歐巴馬、川普也都重用猶太人,現任財長梅努欽(Mnuchin)、商務部長羅斯(Ross)都是猶太人。拜登選後欽定的財長葉倫(Yellen),也是猶太出身、擁有傑出財經背景。全美100名參院席次,猶太人就佔了11席,眾院則有29席猶太裔議員,且幾乎所有國會議員都有猶太助理 。
猶太人歷經千年血淚教訓深刻體會,沒有國家保護,只能任人宰割。唯有金錢才能保命。沒有建立國家之前,只能拼命賺錢,結交權貴,保衛身家性命。
台灣要邁向「獨立」之路,必先提升國民的「台灣意識」,取得「全民共識」(李登輝説,台灣人民有 75% 同意獨立,台灣就獨立了 ),同時,加強與國際大國的關係 ,爭取「國際支持」。
國際交往,原則是「有來有往」(Give and Take),沒有白吃的午餐。不是誰是誰的棋子,事實上,彼此都是彼此的棋子。所能提供的價值愈高,就會越受對方需要與珍惜,而加以回饋。更重要的是,要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如果連利用的價值都没有,連棋子都稱不上。
以色列就是提供美國不可或缺的科技、情報,在第一線保衛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所以,美國把以色列當作「生命共同體」,無息借貸,甚至免費提供武器。
台灣,也因為戰略地位,變成美國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如果台灣能提供更多的貢獻,也可能成為美國的「生命共同體」,那時,台灣成為「正常」國家,就指日可待 。
※作者為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