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進口業者上月以台灣區磁磚發展協會為主力,拜會4國駐台官員,找立委辦相關座談會,為「反」反傾銷陣線發聲。(讀者提供)
反傾銷案掀攻防大戰!財政部日前針對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4國進口的陶瓷面磚,展開反傾銷調查。然而,不僅4國駐台官員高度關注,明指申請書指涉的傾銷證據不足,質疑調查正當性;進口業者更指控,提案人之一的國內最大磁磚製造廠冠軍建材,聲稱其因4國傾銷導致產業受損,實際上是拿中國廠的虧損混淆數據,再掀爭議。
陶瓷公會及所屬會員冠軍建材、三洋窯業和昌達陶瓷等3家業者,主張2017年起,印度等4國陶瓷面磚業者開始低價傾銷我國,造成國內廠產業衝擊,於是向政府申請反傾銷調查,財政部10月28日公告成立後,現移交經濟部進行產業受損初步調查,預計12月底公布結果。
由於陶瓷公會醞釀已久,今年以來向立院遊說動作頻頻,甚至在反傾銷案尚未立案調查前,就有建材公司耳聞,未來印度等4國磁磚將被課徵反傾銷稅,成本恐大增,提前改用國產磁磚。為此,國內進口業者亦「超前部署」,以台灣區磁磚發展協會為主力,積極拜會4國駐台官員,找立委辦相關座談會,為「反」反傾銷陣線發聲。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部11月底舉辦的聽證會中,包括印度、越南和印尼駐台官員均在會中明指,提案人申請書內容過於簡化,對於正常價格、傾銷幅度和進口數量等,數據皆有錯誤,證據明顯不足,並對於台灣政府予以立案調查備感疑慮,要求應停止調查,勿破壞國與國間的經貿關係。
代表進口業者的磁磚發展協會亦點出,冠軍等3家業者在申請書提及,印度等4國2017年起用低價傾銷的不公平競爭手段,大舉進攻我國,使得短期內出口到台灣的陶瓷面磚「數量大量增加」,導致國內產品內銷數量下滑,獲利大幅下跌,已遭受嚴重損害。
不過,磁發會列出2017到2019年涉案國進口磁磚統計,發現以進口數量來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3國連年衰退,只有印度稍有成長,4國總計進口質和量雖有微幅增加,但絕非「大幅成長」;另外,國內製造廠連續3年產量穩定,銷售數量和金額分別成長0.4%、0.2%,質疑申請人根本危言聳聽,有違事實。
更引人關注的是,提案人主張產業受到嚴重損害,但磁發會比對財報資料發現,冠軍公司台灣廠近2年1到9月淨利有盈餘,中國廠則虧損,兩者合併計算後,導致該公司的「淨利」虧損。因此質疑,冠軍的營業虧損明明來自中國廠營運不善,怎反過來怪罪外國進口磁磚?
不僅如此,提案申請書也被揪出,針對涉案國印尼調查部分,刻意將同一間公司列為不同公司,甚至把餐具、車用相關配件製造商等,根本未生產陶瓷面磚的業者也納入調查,資訊錯誤之離譜,引發印尼業者強烈不滿,質疑網路均有公開資訊,豈能不查證就胡亂申請調查。
磁發會更在陳述書明指,該案申請人的相關負責人,具有強烈政治身分,結合全國性工業團體介入該案,操作時間已久,被解讀是暗指身兼陶瓷公會榮譽理事長的冠軍建材董事長林榮德;反觀進口業者盼多舉辦一次聽證會,讓相關資訊更清楚,卻遭政府部門打槍。
目前磁磚進口關稅是10%,磁發會秘書長賴復元說,若反傾銷案成立,依照傾銷差率推估,未來進口印度等4國磁磚,得另加上10%到90%不等的反傾銷稅,不只列入調查的廠商,涉案國其餘廠商也受影響,進口成本將暴增;且因涉案產品範圍廣,常用於家中客廳、廚房及大樓的壁磚、地磚等都包含在內,影響層面很大。
「沒道理地去課徵反傾銷稅,一定會引來各國報復。」賴復元進一步說,台灣經過多年努力,好不容易和雙印、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建立南向經濟產業鏈,反傾銷稅一課下去,勢必衝擊與各國的貿易關係;國內亦有4、5千名進口商和代理商受波及,至少一半以上倒店,加上磁磚價格必隨之上漲,建材成本大增,也會間接影響房價。
目前經濟部正針對該案進行產業損害初步調查,預計27日前出爐,屆時財政部關務署須依照結果進行初判,並決定是否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接著再由經濟部進行產業損害最終認定,關務署終判。
由於該案爭議多,據悉,已有立委私下提醒政府部門,無論經濟部月底初步認定結果為何,在最終認定前,不應貿然動作,臨時課徵反傾銷稅。對此,經濟部回覆會依此提出建議,但最終課稅決定權仍在關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