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合唱團」(Dialita Choir)於開幕表演(TIDF提供)
提到印尼紀錄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或《沉默一瞬》(The Look of Silence),這兩部紀錄片的確是讓許多人開始關注印尼的歷史與政治的入口,但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是印尼紀錄片(註一)。
其實,近年來印尼紀錄片在國際影展中表現不俗,以2016年為例,Bayu Prihantoro Filemon的短片《On the Origin of Fear》就入圍2016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Orizzonti section),Chairun Nissa的影片《Cuts》則入選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IDFA)。然而,印尼紀錄片對台灣仍相對陌生,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十屆以來,僅放映過少數歐美與印尼合製的影片,未曾選映印尼出品的紀錄片(註二)。
2016年12月,受印尼獨立紀錄片推廣單位In-Docs邀請,我代表TIDF到印尼參加在雅加達舉辦的「紀錄放映特展」(ScreenDocs Expanded)和日惹紀錄片影展(Festival Film Dokumenter, FFD)兩個紀錄片活動,此行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認識印尼的紀錄片工作者,接下來將以幾個人物速寫,分享我對印尼的紀錄片環境的觀察。
Amelia,In-Docs掌門人,積極培力印尼紀錄片導演
Amelia Hapsari是In-Docs的負責人,她曾於2016年來台擔任TIDF的評審,我這次也是在她的邀請之下來到印尼。Amelia身為印尼華人,她的紀錄短片《Roots》追溯其家族長輩於1960年代,因中國撤僑行動返回中國卻遭到勞改的歷史,也曾製作近期引起示威遊行的雅加達省長鍾萬學的人物紀錄片《Fight Like Ahok》。
在1998年之前,印尼的紀錄片大多為文化風俗、生態類或符合主旋律的歷史片。為了推廣獨立紀錄片的創作,In-Docs於2002年成立,主要任務是辦理紀錄片工作坊、培育更多年輕的導演,目前已監製完成10 部紀錄片作品,同時也辦理「紀錄放映」(ScreenDocs)的放映活動,讓更多觀眾有接觸紀錄片的機會。Amelia投入In-Docs之後,善用她的外語能力,以無比的熱忱與誠意,開拓國際資源,發展Dare to Dream、Good Pitch² Southeast Asia等製作計畫,讓更多印尼乃至於東南亞的紀錄片導演可以受惠。
Amelia也是一個兩歲女孩的媽媽。紀錄片的推廣需要投入很大的時間與精力,她有時會遺憾沒能在工作上「多做一點什麼」,有時則怕沒時間陪伴女兒成長。這或許也是所有女性紀錄片工作者的難題。
Lulu,影展選片人和大學教師,有時還是手工藝品創作者
Lulu Ratna是紀錄放映特展的選片人之一,在這次紀錄放映特展中,三個關於人權與言論自由的單元——「我們相信土地」(In Land We Trust)、「女強人」(Strong Women)、「願主保佑你平安」(May Peace Be Upon You)就是由她策劃的。
Lulu除了策展選片,也熱衷社會運動。她任職於雅加達藝術中心(Jakarta Arts Council)的電影委員會,同時和我一樣也在學校兼課教授「影展策展」的課程。因為想要買一些印尼的手作小物當伴手禮給台灣同事,我問Lulu有沒有推薦的店鋪,沒想到她竟然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自己有在做耶!」隔天遇到我時,她就從包包掏出一袋她的作品讓我選購,包括衣服、耳環、小飾品等。
Lulu穿梭在影展中,好像所有的人都認識她。影展期間,她除了不斷招呼我吃東西,也不斷介紹所有來參加影展的印尼導演和製片給我,時常遠遠看到我就舉手召喚我,問我:「你見過○○○了嗎?」然後另一手就拉了一個導演到我面前和我換名片。在她的介紹之下,我認識了有「紀錄片製作女王」稱號的Olin、看起來像高中生的女導演Kiki,還有許多新朋友。
Huddin,積極、隨時做好國際交流的紀錄片新秀
Shalahuddin Siregar是這次紀錄放映特展開幕片《Rising from Silence》的導演,這部短片是以「沈默合唱團」(Dialita Choir)為拍攝對象,這個女子合唱團是由1965年清共事件(也就是《殺人一舉》影片中的大屠殺)的倖存者與受害者遺族所組成,沈默了五十年後,她們希望藉由音樂,讓印尼的年輕世代能瞭解這段黑暗的歷史。
Huddin曾入選柏林新秀研習營(Berlinale Talent Campus),是一個「一看就是創作者」類型的導演。目前正在計畫將《Rising from Silence》發展為長片,同時也在進行一個關於伊斯蘭寄宿學校的案子《Boarding School》。
因為Huddin 我有兩個意外的發現:第一,像是Huddin及前面提到的Kiki,印尼導演對於進入國際市場似乎都有相當充分的準備,他們的影片大部份都有vimeo線上連結(即便vimeo在印尼是被禁的網站),只要有人想要看片,他們隨時願意提供,Huddin甚至有個人網站。第二,印尼導演們會互相參與彼此的影片,例如我在向《Nokas》的導演Manuel要試看連結時,才發現他的製片竟然是Huddin!你是我的製片、我當你的剪接師,這樣的現象在東南亞似乎相當普遍。(文╱吳凡)
(註一)導演Joshua Oppenheimer本身是常居丹麥的美國人,製作團隊多數來自歐洲,《殺人一舉》的國別為英國、丹麥、挪威,《沉默一瞬》則為丹麥、印尼、美國等超過十國合製。
(註二)2016年的「第二屆當代敘事影展」,放映了幾部印尼紀錄片,更請到印尼日惹亞洲影展(Jogja-NETPAC, JAFF)主席寫了一篇《從熱帶奇觀走到社會直觀——印尼紀錄片小史》,讓台灣開始對印尼紀錄片有一些脈絡性的了解。
延伸閱讀:【TIDF】向下扎根也往外飛翔 記我的六位印尼紀錄片新朋友(下)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