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共同面臨中國政治及軍事脅迫,近來印度有意加強與台灣關係。(湯森路透)
因共同面臨中國政治及軍事脅迫,近來印度有意加強與台灣關係。除了低調推進的安全合作外,由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組」計劃,結合理念相近國家組建「不受政治脅迫」的產業鏈,同時納入台灣與印度。學者指出,台灣與印度在供應鏈合作方面有高度互補,加上印度積極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與台灣的合作「表面是經濟,背後是戰略」,在現有基礎上也是立即可行的。
我國外交部、經濟部,與美國在台協會(AIT)、歐洲經貿辦事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於9月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論壇,與會各方發表聯合聲明,將合作強化供應鏈重組及韌性的諮商及合作。
聲明進一步指出,面對COVID-19疫情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造成的衝擊,將結合理念相近的區域及國家,包括印度、東協,以及捷克、匈牙利、波蘭及斯洛伐克等維斯格勒四國集團(Visegrad Group),強化供應鏈的韌性。台美雙方在聲明中指出,此舉將同時鞏固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以及美國的印太戰略。
就在台北的論壇後不久,日本也協同澳洲與印度舉行經貿領域的部長級會議,討論類似的供應鏈重組計劃,會議更進一步達成共識,將在今年年底採取具體行動。
這一系列由美國主導重組全球供應鏈計劃,如同公開聲明所稱,旨在建立能應對危機的供應鏈網絡,確保供應鏈的安全並且「不受政治脅迫」。所謂「政治脅迫」,意指來自中國的政治壓力,外界也因此形容此計劃的目標為建立「反紅色供應鏈」。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與決策研究所長李哲全指出,之前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赴美出席第一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時,與駐美代表蕭美琴在國安會所在的艾森豪大樓前合影,可以推斷台美雙方不僅只談經濟,更有戰略面的合作。
在台美的合作架構之外,台灣與印度的經濟合作也同樣具有安全戰略考量。李哲全分析,對台印合作而言,台灣有半導體,印度有軟體和很多高科技人才,這些領域都可以合作,表面上和軍事無關,事實上都可以支援並銜接得上。他認為,重組供應鏈的合作「表面是經貿、背後是戰略」,而且雙方的相關部會都已經在做,合作是立即可行的。
此外,李哲全也認為,在重組供應鏈方面,台灣和印度是可以互補的;其實近來印度國內也有意見主張,印度應與台灣洽簽經貿協定。李哲全指出,無論是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其他形式的經貿協定,甚至不一定是官方層級的協議,只要能簽署促進經貿往來的協議,印度對台灣企業提出優惠的條件,可以吸引部分想離開中國市場的台商轉進印度,相對就會減少印度對中國資金的依賴。
李哲全指出,在COVID-19疫情衝擊下,印度發現對許多中國產品依賴過深,例如以中國產量最大的醫療衛生產品;但在這一波疫情中,台灣產量明顯提升,對印度有一定助益。此外,由於居家檢疫的需求,電子消費產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台灣的產品更能夠有效協助印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