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澳洲國防強化計畫將觸動敏感的亞太局勢

紀永添 2021年01月01日 07:00:00
中澳交惡的最關鍵的原因,恐怕與澳洲加入由日本發起的美、日、澳、印圍堵網有關。(湯森路透)

中澳交惡的最關鍵的原因,恐怕與澳洲加入由日本發起的美、日、澳、印圍堵網有關。(湯森路透)

在中、印兩國邊界衝突暫時落幕後,中國的戰狼式外交仍沒有放緩的趨勢,下一個與中國爆發外交齟齬、互相指責的是澳洲。兩國的關係在之前澳洲要求調查武漢肺炎的起源時,就已陷入低潮,北京除了多次嚴詞批評澳洲政府,還透過媒體公開澳洲的十四條罪狀,要求不得再犯,令澳洲輿論嘩然。在澳洲爆發駐阿富汗的特種部隊,曾經殺害平民的醜聞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竟然在網路社群媒體上,貼出一張合成的假照片,嘲弄澳洲軍人屠殺兒童,這令澳洲總理莫理森震怒,也讓兩國關係走向全面決裂。中國接下來對澳洲進口到中國的紅酒課徵反傾銷稅,並以各種技術性手段,阻止澳洲的煤礦、海鮮、牛肉、與各種貨品進入中國市場,影響澳洲的出口。但澳洲政府至今仍然沒有妥協的意願,依舊強硬表示中國的行為不會讓澳洲屈服。

 

澳洲加入對中圍堵網是雙方衝突關鍵

 

中國對澳洲的強力報復,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是肇因於一連串的外交衝突,但最關鍵的原因,恐怕與澳洲加入由日本發起的美、日、澳、印圍堵網有關。若仔細爬梳這其中的時間前後關係,日本在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提出這個「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政策後,中、日關係就陷入低盪多年。只是那個時候美、澳、印三國並未積極響應日本的呼籲,所以中國抵制的就只有「始作俑者」日本。等到美國由川普上台執政,因貿易戰讓美、中關係出現裂痕,川普重拾這個倡議,逐步建構對中國的圍堵網,讓美、中兩國逐步走向決裂。原本只是年度例行公事的四方安全對話,突然變成重要的戰略結盟。印度舉行的年度軍演,美、日、澳紛紛派遣艦艇參與,澳洲還積極與美國在南海進行聯合演習,中國才開始與印度、澳洲爆發衝突,企圖反制的意味相當濃厚。

 

另一方面,澳洲政府也沒有天真到相信只要不犯北京所列舉的十四條罪狀,就能改善兩國的關係。過去幾年澳洲非常積極整軍經武,總理莫理森更在今年的七月初宣布澳洲政府將投資270億澳幣(約185億美元)的預算,分十年強化澳洲的國防力量,以因應未來亞太地區的新威脅,並將加強與盟國的合作,維持區域的穩定安全。澳洲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指出未來的新威脅是誰,但任誰都知道指的就是中國。莫理森在演說中還強調,澳洲將加強投資衛星監測能力,並購入長程打擊飛彈。而在此之前,澳洲所訂購的F-35A匿蹤戰機已開始返國服役,並在去年決定斥資500億美元,採購12艘法國製造的蘇弗朗級潛艦(Suffren class),以取代舊型的柯林斯級潛艦(Collins class)。未來還很有可能會購入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LRASM),讓澳洲的戰力倍增。

 

澳洲去年決定斥資500億美元,採購12艘法國製造的蘇弗朗級潛艦(Suffren class)。(湯森路透)

 

澳洲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澳洲因為孤懸於南半球,一向給人與世無爭的感覺,再加上美、蘇冷戰時,美國所主導的圍堵網是在北半球的東北亞與歐洲,也使澳洲遠離紛爭中心,讓人長期忽略澳洲的重要性。其實澳洲國土廣大,高達769萬2000平方公里,各種礦產資源豐富,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59萬7000平方公里,兩者差距不遠。比較懸殊的是人口數,澳洲只有約2500萬人,無法與中國的14億人口相比,但澳洲早就擠身先進國家,近年來也讓許多中國人選擇移民到澳洲。澳洲的戰略位置其實很重要,位於第一島鏈的最末端,控制整個南太平洋,鄰近東南亞地區。二戰時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捲襲整個東南亞,卻止步於澳洲的大門口。關鍵除了美國的全力協防外,澳洲距離太遠,讓日本力有未逮,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但美國卻可以利用澳洲這個跳板,做為反攻基地。

 

美國不止在兩次世界大戰與澳洲、紐西蘭組成的部隊並肩作戰,直到今日三方仍簽有「澳洲、紐西蘭與美國安全條約(ANZUS)」,當任何一方受到攻擊時,其他簽署國有出兵協防的義務。雖然紐西蘭後來因為無核家園的政策,要求美國配備核子武器的海軍艦艇不得進入紐西蘭港口,而導致美國決定暫時中止對紐西蘭履行義務,但美國與澳洲的部份仍然不受影響。美軍不止與澳洲有廣泛的軍事合作關係,更在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駐紮海軍陸戰隊,是美國干預南海地區爭端的重要預備部隊之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澳洲、紐西蘭與美國安全條約」過去的重要爭議之一,就是適不適用於台灣。當兩岸爆發戰事,美軍介入時,澳洲是不是需要遵守這個安全條約,協助在台海作戰的美軍,這與「美日安保」條約適不適用於台海戰事,有非常類似的情況。

 

澳洲未來還很有可能會購入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LRASM)(湯森路透)

 

英法德也難以置身事外

 

澳洲除了與美國的關係密切,同時也是大英國協的成員國之一,目前憲法仍奉英國女王為虛位元首,享有所有大英國協國家的權利與義務。因此澳洲如果受到外敵攻擊,英國與大英國協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事實上,當英國在1970年代決定削減在東南亞的軍事部署,以避免虛耗國力時,就是由澳洲取而代之,負責維繫當時東南亞部份國家的反共陣線。由英國、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五國所簽定的「五國聯防條約(FPDA)」,讓馬來西亞、新加坡這兩個大英國協國家在遭到攻擊時,英國、澳洲、紐西蘭可以出兵救援。而在承平時期,則由澳洲主導防務工作,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空中防務,一直是由澳洲指揮與支援。澳洲空軍的戰機不止曾駐紮在馬來西亞的空軍基地,新加坡部隊到澳洲進行移地訓練也未曾終止過。

 

澳洲就是利用這些不同的身份,建構起多方安全架構,以維護自己的安全,並發揮區域的影響力。澳洲、英國、加拿大、紐西蘭這四個大英國協國家,又與美國組成俗稱「五眼聯盟」的情報交換組織,就是建立在這些安全架構上的一種溝通體系,以確保能即時對威脅做出回應。只是在冷戰結束以後,西太平洋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承平無事,反恐戰爭集中在中東、中亞地區,多數的區域衝突也發生在遙遠的非洲或南美洲,而讓這些安全架構略為褪色。五眼聯盟的防長會議主要聚焦於反恐工作,連帶的包括澳洲、紐西蘭與美國的安全條約也較少被關注。甚至在前幾年,當澳洲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大幅躍進時,澳洲還暗示這份澳洲與美國的安全條約,並不適用於台灣問題,也就是如果美軍捲入台海戰事,澳洲可能會選擇置身事外,以避免損及自身的利益。

 

只是美、中兩國的新冷戰,似乎正在慢慢啟動這些過去為美、蘇冷戰所設計的多方安全架構,中國的戰狼式外交與各種滲透手法,已讓許多國家開始警覺。最好的是例子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名分析師曾在聽證會上警告,紐西蘭政府已被中國嚴重滲透,建議將紐西蘭踢出五眼聯盟。而中國之前接連奪取台灣在太平洋上的友邦,勢力直抵澳洲周邊,也讓澳洲國會對內閣施壓,要求澳洲政府必需正視這個威脅,這恐怕也是澳洲這幾年決定加大國防投資,強化軍事力量的重要關鍵之一。這樣的情況還不止出現在澳洲,連過去撤出東南亞的英國,都因為香港問題而與中國快速交惡。英國已決定要在明年,派遣新成軍的伊莉莎白女主號航空母艦到西太平洋巡弋,艦上配備可垂直起降的F-35B匿戰戰機,整體的戰力不容小覷,恐怕會讓中國更加暴跳如雷。

 

英國已決定要在明年,派遣新成軍的伊莉莎白女主號航空母艦到西太平洋巡弋。(湯森路透)

 

歐洲國家除了英國以外,法國是第一個推出印太戰略的國家,並指派法國駐澳洲大使兼任第一任的印太大使。法國會這麼積極,一部份原因是法國在印度洋與太平洋上,都有海外屬地,進而取得廣大的專屬經濟海域。對法國來說,中國的擴張有可能會影響法國在這些海外屬地上的利益。其次是印度與東南亞地區是目前成長最快的市場,法國也想分一杯羹。最後,當然是美國的壓力,讓法國必需在一定程度上表態。而另一方面,中國的軍事威脅,也讓法國的武器外銷打開新的大門。除了已經取得澳洲的潛艦訂單,之前中、印關係緊張之時,還緊急交付印度所訂購的飆風戰機,近期印尼也傳出可能採購同款戰機,更不用說過去就曾出售拉法葉級巡防艦與幻象戰機給台灣。國內媒體還報導,法國近期甚至有意提供拉葉級巡防艦的升級案給台灣海軍。

 

德國則緊跟在法國之後,成為第二個推出印太戰略的歐洲國家。相較於法國的積極程度,德國更強調以合作取代對抗,注重多邊主義的論述。基本上,德、法兩國的印太戰略,有許多類似的地方,比如強調氣候變遷的問題,人權價值與公平貿易,外交折衝遠高於軍事圍堵。由於德、法兩國是歐盟的領導國家,未來歐盟會不會形成一致的印太戰略,非常值得台灣持續注意。美國的下一任總統最後若由拜登出線,很可能會更重視與盟國的合作,這些建構在各種安全架構上的外交手段,將成為美國嚇阻中國的重要工具。外界雖戲稱這是新八國聯軍,不過比較有可能的情況,是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爭端會以經貿先行,如同目前的中、澳關係一樣。另一個好例子是印、中爆發邊界衝突後,軍事對峙並未全面升級,反而是貿易報復成為雙方的最主要武器。

 

自貿協定是反制中國武器

 

換言之,中國認為自己手上最厲害的武器,就是廣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在感受到威脅時,第一個反應除了軍事反制外,立刻會祭出的就是經濟報復,希望能讓對手屈服。而許多國家則希望利用外交手段來處理彼此爭端,重建過去的安全架構來自保,雖然一方面也和澳洲一樣,加強國防投資,參與聯合演習,但軍事選項往往都是最後一張牌。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與這些國家的軍事合作,可能只能做不能說,反倒是趁機發展雙邊經貿關係,才是更長遠的利益。過去許多國家承受中國的壓力,不能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現在反倒成為他們用來反制中國的策略。如印度就已表態,希望推動與台灣的經貿合作。雖然展開台、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還言之過早,不過這些經貿合作可以為將來的台、印自由貿易協定鋪路,讓台灣走出被孤立的困境。

 

中國的戰狼式外交、經濟報復、統戰滲透、金錢收買、媒體宣傳,是整個灰色戰術的一環,搭配軍事上的恫嚇,形成一種混合各種層面的新戰術。從中國最先向日本動手,接下來針對印度,現在轉向澳洲,外界已經慢慢可以歸納出這種模式與手法,這台灣應該完全不陌生。過去政府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就是希望分散投資風險,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存度,以減少對方的籌碼。就目前來看,前幾年的美中貿易戰,已讓這個政策開始顯現出效果,若未來中國繼續對他國採用這種經濟報復戰術,那就等於是替台灣打開一道突破口。當中國祭出這種灰色戰術之際,台灣的反制手段與思維也不應只侷限於軍事層面。台灣除了爭取與這些區域安全架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也應該在經貿、外交層面靈活以對,把握各種機會以反制這種新型態的國安威脅。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