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莫里森。(湯森路透)
《有線電視廣播網》(CNN)報導,大小約與英國面積相當、全球最大煤田之一而還未開採的澳洲昆士蘭加利里盆地(Galilee Basin),將在2021年正式開始產煤,經由約3百公里的鐵路運至大堡礁貨櫃船而後銷往亞洲。
自2010年來由印度阿達尼電力公司(Adani Power)提案、堪稱21世紀最具環境爭議性的澳洲「卡麥可礦場開發案」(Carmichael mine),儼然不會因2019年澳洲野火及破紀錄高溫等氣候變遷警告而受阻。
開發案發起至今,已受到無數次國內外環團人士及當地原住民大力譴責、抗議抵制,而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仍在最應受珍視的澳洲天然遺產,以及該地蘊含豐富化石燃料衍生利益間取捨。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has been accused of ignoring climate change concerns as a new poll shows the majority of Australians want more action on emissions reduction. https://t.co/L7P6OCQEeG
— SBS News (@SBSNews) November 23, 2020
就在世界各大經濟體,包含美中日英歐等,陸續誓言將在2050年等實現零碳排目標之際,澳洲政府還未曾做出相似承諾,連考慮更新《巴黎協定》目標(也即2030年實現減少全球碳排放、達成相較2005年降低26至28%的指標)的機會也微乎其微,且澳洲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仍相當於G20國家平均的3倍之高。
即便近期莫里森政府表示將盡快達到零碳排,但未曾確定任何明確時限,但全澳除去坎培拉,各地政府皆已跟上國際腳步,誓言將在2050年達成該目標。
針對各方質疑,澳洲政府也在9月提出制衡方案,誓言將投資14億美元(約新台幣393億元)提供國內高科技產業發展,其中包含降低氫能價格至一公斤2美元,研製氫電池儲存、碳捕捉儲存技術。同時預計在未來10年內投資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058億元)在低碳排科技研發。
「重要的是你做到什麼,澳洲正致力付諸碳排放減量」莫里森10日如此回應,並對澳洲國會承諾,將會實現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清潔發展機制(CDM),也即京都結轉額度(Kyoto carryover credits)。而其他國皆已改採《巴黎協定》的永續發展機制(SDM),將仔細記錄與驗證,以確保補助資金流向減碳計畫。
不過澳洲現行能源政策仍與其言論相左,例如近期為挽救疫後經濟,發出一系列支持復甦天然氣經濟的宣言,包含解封5個天然氣田。而阿達尼公司為了替建設辯護,也表示光是建造該運輸鐵路便已提供2千個職缺給該地民眾。
Exclusive: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will no longer use Kyoto carryover credits to achieve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paving the way for a reset of his climate policies. https://t.co/uJTtffyPeL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smh) December 4, 2020
「天然氣對驅動澳洲經濟至關重要」莫里森還曾這麼說,但在Grattan Institute最新調查顯示,澳洲天然氣使用率正在下降,特別在東岸,這將使得其價格高攀,顯示澳洲政府似乎太高估其價值。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煤礦出口國,卡麥可礦場位在昆士蘭與新南威爾斯便是其主要產地。
2030年,已成氣候專家建議已開發國家完全排除用煤的最終限期,其他國家也得在2040年跟上,否則將招致難以抗衡的氣候災難。除去路面所見的野火及高溫環境,澳洲海下大堡礁破壞程度更不容忽視,大部分都早因產煤高碳排等因素所致的海水溫度上升而奄奄一息。
加利里盆地的煤炭開發,多數將銷至母公司燃煤大國印度,估計一年能產出1000萬公噸煤碳、持續開採60年,但按此開採量計算,其每年碳排放量將高達24萬噸。自1990至2012年全澳碳排放量便成長了28%,2020至30年間產煤量估計將再增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