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實證醫學證明,防癌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資料照片/羅佳蓉攝)
癌症時鐘又調快!衛福部國健署29日公布台灣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罹癌人數持續上升,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較2017年度快轉11秒外,也比2016年快轉27秒。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106年增加4,447人。國健署指出,因現在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
201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7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6歲、子宮頸癌為58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9歲、甲狀腺癌為50歲及子宮體癌為55歲,與2017年變化不大。
而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1)大腸癌(2)肺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皮膚癌(9)胃癌(10)子宮體癌,與106年相比較除子宮體癌和食道癌順序互換外其餘順位相同。
國健署指出,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1,779人,201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1.3人,較2017年增加5.6人;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4,352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4.7人,較2017年增加3.7人。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國健署強調,2018年每10萬人中有309.8人罹癌,較2017年增加4.4人,下降最多的是大腸癌及肝癌,相較2017年每10萬人減少1.1人及0.7人。
大腸癌首見50-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顯示政府自2004年起推動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其中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治療,阻斷癌症發生。而攝護腺癌、肺癌標準化發生率相較2017年每10萬人增加3人及1.8人,為發生率增加最多的兩種癌症。
根據報告資料,2018年早期癌發現人數成長最多為肺癌,早期肺癌為4,524人,較去年增加551人,占該年肺癌31.1%,2009年為1,384人,占該年肺癌14.7%,肺癌早期比率為10年前的2.1倍。
國健署推測,可能因2011年國際知名新英格蘭期刊發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55-74歲重度吸菸者2年3次,較X光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約2成,及衛福部自2014年起執行對吸菸以外危險因子之肺癌篩檢研究,民眾自費檢查及參與LDCT相關研究計畫增加為原因。
然而國健署也提醒,LDCT可能衍生假警訊、過度診治、輻射暴露及心理壓力的風險,因此民眾應與醫師共同討論衡量利弊,再決定是否接受LDCT肺癌檢查。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應至醫療院所定期防癌檢查,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證明,四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長榮航空已婚機師「落地就約砲」已遭免職)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
1、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2、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
3、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4、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