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耕之亂】推救助狀況外 農糧署「不熟代耕業」甩鍋民間協會

陳燕珩 2020年12月31日 12:26:00
農委會農糧署首度將代耕業者納入補助,卻將受理審核權下放民間機耕協會,致使大批非會員申請遭刁難,令基層怒批荒謬;圖為農事示意圖。(資料照片/陳沛妤攝)

農委會農糧署首度將代耕業者納入補助,卻將受理審核權下放民間機耕協會,致使大批非會員申請遭刁難,令基層怒批荒謬;圖為農事示意圖。(資料照片/陳沛妤攝)

嘉南地區明年一期稻作停灌,農委會農糧署首度將代耕業者納入補助,卻將受理審核權責下放民間機耕協會,致使大批非會員申請遭刁難,令基層怒批荒謬。這波補助之亂,不僅反映機耕協會角色定位弔詭,更突顯農糧署長期無法掌握代耕實況,補助申請規畫不食人間煙火。

 

 

代耕補助限會員? 農糧署挨K才修正

 

水情嚴峻,今年桃竹苗地區二期稻作停灌,緊接著明年嘉南地區一期稻作跟著休耕,後續又有台中等地,將加入停灌行列。農委會砸數十億拋停灌補助措施,更首度把代耕業者納入,本是一片美意,卻因補助申請制度混亂,遊戲規則臨時變動,激起基層民怨,加上公部門把審核工作推給民間協會,衍生諸多亂象。

 

最大爭議莫過於,農糧署將代耕業者補助申請,交由民間機耕協會辦理,甚至原本救助辦法還限定,須為機耕協會會員才能申請。在基層與立委強力反彈下,農糧署才緊急修改規定,改以提供代耕地號、面積來認定,但此舉也與先前強調辦法無法修改、不靠協會很難認定的說法自相矛盾。

 

台南一名李姓代耕業者直說,農糧署長期未掌握各地代耕業者資訊,手上根本沒有名冊,連全台究竟多少人從事代耕也說不清。農委會2018年開始輔導各縣市成立民間機耕協會,並祭出購置農機補助由33%提高到40%、優先辦理低利貸款等誘因,鼓勵業者加入協會。

 

水情嚴峻,今年桃竹苗地區二期稻作停灌,緊接著明年嘉南地區一期稻作跟著休耕,後續又有台中等地,將加入停灌行列;圖為機耕示意圖。(翻攝自灃饒水稻臉書)

 

 

農糧署狀況外 機耕協會成政策失靈箭靶

 

不過,由於加入協會須繳交上萬元入會費及每年常規會費,多數業者根本未加入。李姓業者粗估,以他代耕的區域,至少6成業者未入會,實際在代耕但非會員的大有人在,亦有少數人入會,但已沒有在從事代耕工作。換言之,單憑加入機耕協會的會員數,難以精準回推實際代耕業者數量。

 

未料,農糧署卻以「機耕協會較能掌握業者資訊」為由,不僅委託協會受理補助,起初還限定僅會員有資格,令不少業者申請飽受刁難,被迫繳交萬元入會。就有業者質疑,農糧署的補助設計,根本是趁機撒網,強迫業者通通入會,方便日後管理,怒批便宜行事、亂搞。

 

不僅業者怨聲連連,機耕協會也滿腹苦水。農糧署這次補助限定,代耕面積須達到40公頃才能申請,但不少業者達不到要求,只好到處向地主要地號「湊面積」;另外農糧署認為,本身就有農地耕作的兼營代耕者,已領取停灌補助,就不該再申請代耕補助。

 

問題是,受理補助的機耕協會僅是民間團體,根本沒有資料,實際比對代耕業者提供的地號,也無權查核業者身分是否重複,只能把資料整理完上報;然而,造冊後送往全國聯合會,總會又推稱地方協會較了解實況,補助機制鬆散,無法精準查核的結果,就是睜隻眼閉隻眼,照單全收。

 

 

農糧署這次補助限定,代耕面積須達到40公頃才能申請,但不少業者達不到要求,只好到處向地主要地號「湊面積」;圖為耕地示意圖。(翻攝自灃饒水稻臉書)

 

 

代耕專職兼職比例 農糧署坦言「沒特別了解」

 

「農糧署什麼時候才要正視問題?」南部代耕業者不滿說,政府平時就要造冊,了解各地代耕業者執行狀況,怎會等到要發放救助,還搞不清楚多少人有資格,急就章搞出一套機制,公部門兩手一攤,把權責丟給民間協會,弄得人仰馬翻,基層怨氣沖天,明年不只嘉南地區,還有多個區域正在評估停灌,再不解決亂象只會持續發生。

 

對此,農糧署指出,一開始補助以協會會員做認定,是因加入協會者多是專職代耕,非會員則多數是兼營性質,可能本身有農地,連周邊農田一起幫忙代耕,本就能申請停灌補償。不過,面對《上報》記者追問,難道沒有專職代耕未加入協會,農糧署表示,也不排除會有,但或許經營規模沒那麼大。

 

至於,加入機耕協會的業者究竟占比為何,又有多少屬於專職或兼營代耕?農糧署坦言,沒有特別去了解,無法掌握相關資訊,並強調經過這次事件,後續會修改補助機制,做得更周全細緻,未來除了尋求機耕協會協助,若有其他單位可提供查核驗證,也會一併納入考量。

 

 

【延伸閱讀】
●【停灌之亂】代耕補助亂套惹民怨 農委會喊沒人力查激怒綠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