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落實新發展格局的理念—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動能,那麼中國人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堵點」便急需打通。(湯森路透)
自1994年開始,每年年末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均聯袂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於12月16日至18日召開。該會議主要為總結每年中國經濟情勢,以及決定未來一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藉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釐清中共中央將採取哪些具體政策落實「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目標。本文將說明中共高層如何判斷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情勢以及來年中國經濟政策的重點。
在新發展格局下匍匐前進的中國經濟
今年中國經濟不僅遭逢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美方也仍未放鬆在貿易、科技領域對中施壓,未來中國經濟前景同樣並不明朗。中共藉十九屆五中全會(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正式提出,目前中國的外部環境已進入「加速演變期」及「動盪變革期」,寬鬆外部情勢不再。因此,中國提出新發展格局的藍圖—以國內消費潛力為動能,帶動投資、生產,並將生產資源優先配置於國內等目標,以因應此困局。
然而,身為中共財經智囊之一的韓文秀(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參加「2020-2021 中國經濟年會」(2020年12月19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時直指,明(2021)年中國的經濟恢復狀況仍不穩定,由於2020年疫情之故,使明年統計數據的基期較低,若單看數據則會產生經濟大幅成長的錯覺。韓文秀示警,「數字好看日子未必都好過」,「明年宏觀數據可能比較好看,但是微觀層面(特指中小企業)可能並沒有那麼光鮮」。顯示,中共雖提出新發展格局的願景,但中南海也深知,據新發展格局而發展出的政策包裹,在短期內的成效應不甚樂觀。
韓文秀此時對全黨預示,來年經濟情勢判斷並不明朗,最大的用意在於,希望各級幹部不要因為「數字上升」放鬆戒心;也不要因為「數字陡降」認為中央的政策部署失效,而使政策急轉彎,出現「政策懸崖」。
先進製造業為中國未來經濟的著力點
自美國對中啟動科技戰後,中國的在關鍵技術上的弱點便一覽無遺。在美方進逼下,中方不斷推出各項「技術攻關」的政策文件,各界自然將目光聚焦於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產業供應鏈轉移等相關議題上。但卻忽略北京在美方逼迫下,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目的在於推動製造業升級,強調中國持續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第一,在技術落後的領域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其次,在製程領先的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最後則更強調產業基礎元件、基礎技術與材料的自製率,試圖解決美方針對個別產業採用釜底抽薪的策略,截斷中國後端的生產。中國不僅戮力鞏固製造業大國的地位,更要藉此推動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力促製造業從勞力密集走向資本、技術密集的發展模式。
「需求側管理」走上中國經濟發展的舞台
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提及,「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 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此文句最早語出毛澤東於中共中央政治局擴 大會議(1956 年 4 月 25 日)上的講話。6在這次講話中,毛以蘇聯發 展經驗為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應側重維持人民穩定的日常生活為目 標。毛的講話則呼應「十四五」時期(2021 年到 2025 年)中共追求高 質量經濟發展的主軸—「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 的發展,就是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並「努力擴大中等 收入群體,促進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
在高質量經濟發展脈絡下,若要落實新發展格局的理念—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動能,那麼人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堵點」便急需打通。尤 其是中國在此次疫情中,需求面恢復的速度則落後於供給面(下圖),長期以來中國輕忽需求側管理的問題於此際展露無遺。中國需求面的問題核心在於,社會整體的消費能力對終端商品的市場化價格極敏感,易受到收入分配不均,及社會安全網不足所抑制,因而無法形成與消費人口匹配的市場潛力。然而,對中共而言,運用政策工具調控企業生產,維持生產供給的難度遠低於強迫人民消費,且提振消費能力牽涉的政策面甚廣,從房價、房屋租賃市場、就業、物價通膨指數、社會福利供給、醫療保險、義務教育供給,再到市場潛力是否公平開放等。
12月11日中共政治局會議召開,替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最後定調時,即首度提出「需求側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稱作「需求側管理」)。中南海已意識到,需求面的問題已沉痾難解,若不加速處理,對新發展格局極為不利。據 2020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年中國官方預計將會採取以下幾項措施解決需求面的問題。
(一)整頓房屋租賃市場,並提高房屋租賃市場的供給量,此舉不僅可抑制居住需求(剛性需求)占可支配所得的比例,也可帶動一波房地產投資。
(二)以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放寬市場進入門檻為名,打擊佔據壟斷地位的民營企業,試圖釋放更多市場主體的活力,參與內需市場的競爭。例如12月24日國務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因平台「二選一」的政策,立案調查涉嫌市場壟斷的阿里巴巴集團。
11月中旬(2020)習近平赴江蘇南通考察調研時,藉讚揚民初民營企業家張謇為引,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為民營企業發展和企業家成長創造了良好條件」,期許「民營企業家富起來以後,要見賢思齊,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發揮先富幫後富的作用」。由於需求面管理牽涉的面向廣泛,並非一朝一夕可取得成果。因此,當發生阿里巴巴及螞蟻集團被立案、約談後,市場上便出現國家藉打擊民企,欲民企自覺學習「張謇精神」,主動配合國家需求為消弭發展落差奉獻,「中國企業家當與國家同進退、共榮辱,同呼吸、共命運」。
然而,韓文秀早已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後新聞發布會上指明,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並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為未來國家解決發展落差、刺激內需市場的方向之一。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所博士後研究。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