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之龍】救國民族統一戰線「越南獨立同盟」的成立 胡志明潛中沒多久就遭蔣介石逮捕

小倉貞男 2021年01月02日 07:00:00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湯森路透)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湯森路透)

編按:「為了和中國共產黨取得聯繫,阮愛國用『胡志明』這個中國風格濃厚的名字來潛入中國。1942年7月從紫砂洞的祕密基地出發、越過中越邊境。但就在這時,他被蔣介石的祕密警察給逮捕了。胡志明被迫走了80天的路,並且在被囚禁的14個月裡,換了30處監獄,但他依然堅強地活了下來。」

 

在越南獨立運動史上,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是一個堪稱戲劇性的轉捩點。1940年6月17日,以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投降德國,隨後成立維琪政權。儘管戴高樂將軍在倫敦的流亡政府仍繼續主張對德作戰,但德國的部隊橫掃法國,甚至逼近多佛海峽(Strait of Dover)。

 

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

 

為了應對歐洲瞬息萬變的局勢,日本的第二次近衛內閣決定盡快結束中國戰事,然後放手處理南方事態。以此為目標,他們在1940年7月27日制定了〈應付世界情勢推移的時局處理要綱〉。其中關於法屬印度支那的內容如下:「為期徹底切斷法印(印度支那)對蔣介石政權的援助,應盡快讓法國殖民當局同意為我軍進行補給,讓我軍在當地通行,並得到能使用的機場。此外,還得掌握(日本)帝國所需的資源,在情況需要時,也可以動用武力。」

 

當時,日軍在中國戰場已到極限,但蔣介石政權仍固守在牢靠的重慶,讓日軍焦頭爛額。英國、印度和美國都在援助蔣介石,法國則利用火車運輸,幫忙把在越南海防上岸的「援蔣物資」,途經雲南送進中國。這些援助物資每個月約有1.5萬噸,其中送往重慶的部分就占了總量的一半。在法國投降德國後,日本立刻脅迫維琪政府必須配合「禁止運送援蔣物資」,並且「在中越邊境派駐監視團」。後來,日本更進一步和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進行交涉,在9月23日這一天,讓日本的印度支那派遣軍進駐越南北部。

 

日本的行徑讓美國、英國、荷蘭以及重慶政府對日的態度漸趨強硬,然而,為了執行南方政策,日本必須掌控法屬印度支那才行。於是,日本以「印度支那共同防衛」為理由,向維琪政府提出了強硬的要求:在1941年7月28日,讓日本的第25軍進駐越南南部。當時,法國在法屬印度支那的軍隊約有九萬人,而日本的第21師團則部署在越南、柬埔寨和寮國全境。

 

就在那時,越南南部出現了和日軍合作的團體「高台教」。該教是創立於1921年的新興宗教,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據聞,高台教的創始者是一位政府官員吳明昭,他具有以桌子為媒介,傳達神諭的能力。高台教融合了佛教、道教、儒教和基督教,視一隻眼睛的「天眼」為本尊。該教團以西寧省為中心,據說一度吸引到兩百萬名信徒。然而,高台教也因為吸引了廣大民眾而受到政府打壓,許多人為此殉道。「高台」意為「至上的宮殿」,在該教剛成立時所規定的教義中,即出現了含有「高」「台」這兩個字的文章,文中還出現了「民主、和平、自由」這三個詞彙。由此可以明顯看出,這是一個經過組織、反對法國統治的政治團體。西寧因土地貧瘠而難以發展農業,然而,窮困的農民仍需支付超過負荷的稅金,因此生活難以為繼。1940年,為了抵抗法國,西寧開始出現有組織的武裝勢力。觀察到這一點的日軍開始接近高台教,並與他們合作對付法國。

 

另外,在湄公河三角洲擁有大批信徒的「和好教」,也站在日本這一邊。和好教的根據地位於越、柬邊境的安江省,1936年由黃富楚這位年輕人所創立。許多人相信他有治癒疾病的能力,在湄公河三角洲擁有約50萬信徒。因黃富楚說過「能拯救我們國家的事物來自東方」,所以他相當歡迎日本軍的到來。黃富楚最後遭到暗殺,有人認為下手的是越盟。在筆者於1966年走訪該教的據點時,那裡仍有軍隊駐紮,他們可以搭乘登陸艇,在湄公三角洲一帶自由活動。

 

 

成立越南獨立同盟(越盟)

 

眼見法屬印度支那的統治力量陷入混亂,印度支那共產黨決定透過軍事行動來建立共和政權。人在越南南部的黎筍等幹部,於1939年9月召開黨中央委員會,並在會中強調「民族解放是印度支那革命的根本課題」、「反帝革命和土地革命是布爾喬亞民主革命的核心命題」。接著,他們組成「印度支那反帝統一民族戰線」,並指出「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是我們達成印度支那革命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必須在時機到來的時候,準備好以暴力奪取政權才行」。而且,他們還決定也在寮國和柬埔寨建立革命基地。緊接著,他們在南部設立軍事最高司令部,並於1940年11月22日在蘆葦平原起事。

 

然而,法軍以空襲來鎮壓這次行動,不但造成大量游擊隊員死亡,還有六千人被關進收容所。1940年11月,在北方北寧省的亭榜,印度支那共產黨又召開黨中央委員會,長征、黃國越等人都出席了此次會議,他們在會中制定了「印度支那人民的主要敵人是法國和日本,黨的任務是用武力擊敗這兩股勢力」的方針。

 

時間來到1941年2月8日,這一天,阮愛國回到了越南。自從在西貢搭上前往法國的汽船赴歐後,這是他睽違30年後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阮愛國這次回到越南的目的,是為了直接指導印度支那革命。當時的祕密基地設在北部高平省的紫砂洞(Pac Bo Cave)。此地和中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相接,紫砂洞正緊臨著中越兩國的國界線。這裡擁有石灰岩的喀斯特台地,林立著宛如壽山石般細長的山,周圍水田廣布著清澈的河流,山上盡是洞窟,且植被茂密。洞窟就是天然的要塞,阮愛國等人就以洞窟作為祕密基地。

 

 

1941年5月19日,第八次黨中央委員會在紫砂洞的祕密基地舉行,這一次阮愛國也有與會。此次會議做出了成立救國民族統一戰線「越南獨立同盟」(簡稱為越盟)的決議。委員會分析局勢,認為歐洲的戰爭將會以納粹的敗北結束,而越南如果要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支配,並以民族解放為目標的話,就需要團結國內所有的階層、政黨和宗教組織,組成一個大範圍的民族戰線才行。此外,還要進一步沒收帝國主義及其追隨者(法國人和順化政府的官員們)的土地,把這些土地分配給貧窮的農民,並且降低土地租賃的費用和農業金融利率,做到公平地分配公田。在「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下,階段性地實現目標。這次會議做出了盡快準備好武裝鬥爭的決定,然後便開始著手增強游擊隊和自衛軍的實力,並且建設游擊基地。

 

第一次大戰結束後,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對法屬印度支那造成很大的壓力。1930年代,米和橡膠的外銷價格暴跌,造成南部交趾支那地區的水田耕作面積縮小。在礦、工業領域中,只有電力、水泥和製酒等產業有所成長,但礦山的開採量卻下降,導致許多勞工失業流落街頭。從事小規模買賣的商人和地主同樣受到影響,而這也直接反映在越盟的宣傳標語上。越盟的組織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階層,例如農民、工人、青年、婦女、宗教團體、商人和地主等。所有的運動團體都以「救國」為口號,使用紅底金星的旗幟。在這面旗幟下,「救國」是他們共通的語言。貫穿整部越南史、當面臨中國入侵危機時所展開的救國意識,是越南獨立運動不變的中心思想。

 

越盟把農民置於群眾運動的核心位置。他們從反對法國當局「停止種稻,轉植黃麻」的政令運動開始,到了1943年,他們已把反抗運動推廣到各地的村落。而在都市裡,工作重點是爭取知識分子和學生們的支持。

 

 

首次以「胡志明」之名亮相

 

1942年7月,當阮愛國把名字改為「胡志明」後,他從紫砂洞的祕密基地出發,越過了中越邊境。但就在這時,他被蔣介石的祕密警察給逮捕了。

 

胡志明這次越境行動的目的是為了和中國共產黨取得聯繫。當時,蔣介石已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分道揚鑣,因此他特別關心印度支那共產黨的動向。也正因如此,阮愛國才會用「胡志明」這個中國風格濃厚的名字來潛入中國。

 

然而,負責聯絡的中國人卻因為沒有身分證明資料而遭到逮捕。雖然胡志明的名片上標示他的身分是記者,但同樣因為沒有身分證明文件而被捕入獄。負責聯絡的中國人最後過世了,而胡志明則被迫走了80天的路,並且在被囚禁的14個月裡,換了30處監獄。儘管他被鎖鏈拴著,脖子上套著項圈,腳上也戴著腳鐐,但他依然堅強地活了下來。當時,胡志明的腳染上風濕,視力衰退,還為發燒所苦。武元甲曾說過下面這段話:

 

我們收到了一封內容寫著胡志明被蔣介石的軍隊逮捕,並且已經死在獄中的緊急信件,當大家知道這件事情後都亂了頭緒。接著,我們把這個消息向中央委員會報告,並開始籌劃追悼儀式,由范文同負責寫悼詞。我們打開胡志明旅行用的藤製包包,看看裡頭有沒有什麼能保留下來的遺物。然後,我們決定派人到中國確認這件事,並找到他的埋骨之處。

 

但就在不久之後,從中國寄來一封完全出乎我們預期的信。從信中的內容,我們一看就知道是胡志明寫的。」信裡說到:「我祝國內的弟兄們都身體健康,同時希望大家都能在行動上繼續努力。我的狀態非常好。」文章裡還寫了首詩:「白雲圍繞著山峰,山峰擁抱著白雲。大地上的河流,如一面鏡子潔淨無染。當我在西方群峰的頂上,遠眺南方的天空時,回憶起舊友們,心情也為之雀躍。

 

(知道胡志明還活著)我們雖然都很高興,但也感到詫異,不太明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也不清楚,到底胡志明死在中國的消息源自哪裡?只知道是位中國國民黨的軍官口述的。我們為了要準確知道這位軍官說話的內容,於是反覆唸出他寫在信中的內容;或許是聯絡人員把中文的『是的,是的』,誤聽為『死了,死了』吧。

 

越南周邊地圖。(八旗提供)

 

最後,蔣介石仍無法除掉胡志明。為了對越南發揮影響力,中國國民黨找來張發奎將軍組織「越南革命聯盟」,讓持續在中國活動的越南人和中國革命運動家參與這個團體。胡志明在柳州時雖然一直受到中國國民黨的監視,但也被允許加入「越南革命聯盟」,繼續展開自己的活動。胡志明說服了反對中國政府作法的同志,要他們也加入「越南革命聯盟」,然後自己才返回越南。

 

或許,胡志明察覺到,在當時的情況下,越南革命運動還是需要中國作為後盾,所以決定不和中國國民黨作對,並且達成暫時的妥協……

 

 

作者簡介

小倉貞男

越南、東南亞研究專家,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曾擔任《讀賣新聞》西貢特派員,親身經歷越戰,並曾於都留文科大學比較文化學科、中部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擔任教授。

校訂者簡介
 

鄭天恩
台大歷史所碩士,曾任日文小說編輯,目前為專職翻譯。譯有《人民解放軍的真相》、《文明的遊牧史觀》、《凱爾特.最初的歐洲》(以上均為八旗出版)、《東方直布羅陀爭霸戰》、《珍珠港》等書

譯者簡介

林巍翰

畢業自日本關西外語專門學校、清華大學,現專職日文翻譯。譯有《人類該往何處去》、《金正恩的外交遊戲》(以上均為八旗出版)、《移動的世界史》等書。

 

※本文摘取自《半島之龍:越南脫離中國,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