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弋丰專欄:台灣要學摩洛哥 不耽溺國際承認的虛假安慰

藍弋丰 2021年01月07日 07:00:00
北非摩洛哥成為去年以來第四個同意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兩國關係」的國家。(湯森路透)

北非摩洛哥成為去年以來第四個同意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兩國關係」的國家。(湯森路透)

摩洛哥跟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震動中東北非伊斯蘭世界,但是台灣少有人關心,畢竟,大部分台灣人對摩洛哥印象很模糊,往往跟以蒙地卡羅賭場聞名的摩納哥搞混,兩個都是君主國家,也都以觀光為主要收入,差別只在於摩洛哥王國是北非伊斯蘭國家,摩納哥王國則是歐洲天主教國家。

 

雖然川普大張旗鼓的聲稱摩洛哥成為近來第五個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的國家,是「歷史性的一刻」,不過,摩洛哥跟前四個國家狀況有點不同,地理位置上遠在北非另一端,和川普辛勤安排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以穩定對抗伊朗的中東連線沒有太大關係,可說摩洛哥只是搭上順風車。

 

摩洛哥原本就已經是與以色列關係良好的伊斯蘭國家,歷史上西班牙排猶的年代,許多猶太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到摩洛哥躲避,因此摩洛哥在以色列建國前聚居大量猶太人,以色列建國後大部分前往以色列,他們的後人則有許多人會造訪摩洛哥緬懷父祖輩的過去生活之處,這也是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之後想賺取的觀光財源。

 

兩個本來就眉來眼去的國家終於「在一起」,本來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但摩洛哥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的交換條件,卻導致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美國為了鼓勵摩洛哥與以色列建交,交換條件是承認摩洛哥擁有西撒哈拉主權,於是西撒哈拉的「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Sahrawi 即沙漠人),至少在美國的認定中,已經滅亡,成為美國大選後接連遭到犧牲的第三個爭取獨立國家。

 

美國為了鼓勵摩洛哥與以色列建交,交換條件是承認摩洛哥擁有西撒哈拉主權。(西撒哈拉陣線/湯森路透)

 

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第一個為高加索地區的阿爾察赫,美國選後俄國火速與土耳其達成共識,介入調停停火,雖然勉強保住大部分國土,但損失幾乎全部1994年戰勝從亞塞拜然佔領的土地;

 

第二個為衣索比亞北部的提格雷,遭中央軍攻破首都消滅。

 

西撒哈拉的狀況與阿爾察赫全然不同,阿爾察赫實質控制著自己的國土,西撒哈拉絕大多數地區其實是由摩洛哥控制,包括大多數人口聚集處、水源、礦產,所有有價值的地區,全都在摩洛哥實質控制下,並以六道沙牆包圍起來,剩下的四分之一土地,大多都是沙漠荒野不毛之地,主持「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的波利薩里奧陣線,根本流亡在阿爾及利亞。

 

這也讓摩洛哥與以色列有了另一個奇妙的聯繫,那就是兩個築牆國家之間的惺惺相惜。台灣常常以「強國」諧音「牆國」諷刺中國的網路長城讓人需要「翻牆」,不過若說到建築實體的牆,代表國家則非以色列莫屬,以色列築高牆切割巴勒斯坦聞名世界,讓好萊塢電影都以此為題材。摩洛哥也一樣國內築了切割土地的長長圍牆,卻較不為人知。

 

以色列成為「牆國」,前因後果世人大多有基本了解,摩洛哥又是為何成為「牆國」呢?

 

摩洛哥在人類歷史上其實相當重要,她的戰略位置優越,扼制著直布羅陀海峽,控制地中海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在帝國主義時代受到歐洲列強的覬覦,分別被法國與西班牙劃定為保護區。在20世紀初,摩洛哥對世界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由於德國的介入,引發兩次摩洛哥危機,使得世界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人類開打慘烈的第二次次世界大戰,摩洛哥人於北非戰役加入盟軍與軸心國作戰,滿心以為戰後能得到公平的對待,沒想到戰後法國仍堅持以殖民母國自居,1953年,法國干預摩洛哥內政,驅逐廣受尊敬的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引起大規模抗爭,1955年法國終於屈服,允許穆罕默德五世回國,並在1956年讓摩洛哥獨立。

 

歷史開了一個大玩笑

 

歷史上西撒哈拉的部落常常是處於摩洛哥王國的管轄下,不過游牧部落其實並沒有現代領土概念,19世紀西撒哈拉由西班牙殖民,摩洛哥大部分則是受法國控制,兩地被殖民秩序給切割開來,當摩洛哥獨立後,認為西撒哈拉是遭到西班牙佔領的摩洛哥領土,一心想收復國土。

 

1971年,一群摩洛哥年輕人發起了對抗殖民主義的組織,成為日後波利薩里奧陣線的前身,很快的他們把目標放在自西班牙人手上解放西撒哈拉,摩洛哥最初也參與培植這股反抗勢力,然而,當摩洛哥於1975年趁著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重病,發動綠色進軍,以軍隊保護35萬人民遊行進入西撒哈拉,此時西班牙部隊並未開火,反倒是本來應該是培植來幫助解放西撒哈拉的波利薩里奧陣線,卻跟摩洛哥軍隊交火。

 

西班牙不願惹事生非,匆匆簽下《馬德里協定》後撤出了西撒哈拉,轉交給摩洛哥,而本來是摩洛哥年輕人對抗殖民主義的組織起家的波利薩里奧陣線,卻從此轉為對抗摩洛哥的組織,離成立不過才幾年,這可說是歷史開了一個大玩笑。

 

這背後的因素是另一個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在1962年獨立。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本來也是摩洛哥暗中支持,然而當阿爾及利亞得到獨立地位以後,摩洛哥主張阿爾及利亞應該歸還19世紀時法國從摩洛哥割出的領土,阿爾及利亞悍然反對,導致獨立後馬上與摩洛哥反目成仇,1963年兩國打起沙地戰爭,雖然在國際壓力下很快停火,但從此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阿爾及利亞為了騷擾摩洛哥,支持波利薩里奧陣線與摩洛哥對抗,一方面有外國撐腰,一方面取得許多部落倒戈支持,波利薩里奧陣線於1976年宣布建國成立「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然而西撒哈拉大部分有價值的土地早被摩洛哥控制,領土殘缺只剩無用沙漠,加入的部落成為難民,落腳在阿爾及利亞難民營,波利薩里奧陣線自己也無法在其中運作,只能在阿爾及利亞成立流亡政府。

 

「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國不成國,但是,阿爾及利亞就是要與摩洛哥搞意氣之爭,力爭非洲聯盟為首的眾多國家承認「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高加索的阿爾察赫共和國,明明實質控制國土擁有完全的主權,只有幾個也不被國際承認的同病相憐國家互相承認;幾乎只是紙上國家,寄居阿爾及利亞的「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卻有84國承認。

 

摩洛哥跟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震動中東北非伊斯蘭世界。(湯森路透)

 

名符其實的「牆國」

 

波利薩里奧陣線雖獲得阿爾及利亞支援,但只夠打游擊戰,摩洛哥為了終結游擊戰的騷擾,於1980年起想出了(與後來的以色列「英雄所見略同」)築牆策略,1980~1982年築起第一道牆,把最有價值的西撒哈拉西北角人口聚居地帶與磷酸鹽礦「價值三角」區域都包圍起來,之後第二、五、六道牆往南方擴張,第三、四道牆往東方擴張,將西撒哈拉大多數人口較多的重要城鎮、四分之三的土地、幾乎所有的海岸線,都包圍在牆內。

 

這些圍牆不如後來以色列所建的水泥高牆,只是沙石頭堆築而成,高約3公尺,周圍有沙坑、圍欄和地雷障礙,並以雷達監控,如此要對付波利薩里奧陣線也足夠了。圍牆建成後,摩洛哥有效控制牆內區域,波利薩里奧陣線只能在牆外的「自由地帶」活動,所謂自由地帶只是不宜人居的一片荒漠。

 

1987年第六道牆完工後,波利薩里奧陣線無計可施,另一方面,阿爾及利亞內憂外患,軍事預算已經高達130億美元,為國家總預算的25%,佔國家總GDP5%,實質上無力與摩洛哥開戰,因此不許波利薩里奧陣線挑起戰爭,完全仰賴阿爾及利亞的波利薩里奧陣線也只能乖乖就範,在1991年在聯合國調停下停火,聯合國派遣400名維和部隊守在沙牆邊界上,隔離摩洛哥與波利薩里奧陣線,雙方就這樣相安無事了29年。

 

然而,摩洛哥連結歐洲與非洲的地理優勢,始終不會被忘記,近年來,摩洛哥成為各大勢力爭取的對象。西歐與俄羅斯敵對,卻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為了減低對假想敵的能源依賴,歐洲把目光看向北非,從在沙漠中興建大量太陽能發電的天馬行空想像,到較為腳踏實地的開發西撒哈拉外海天然氣田,以及從摩洛哥興建通往奈及利亞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線,希望能源「南向」取代俄國來源。

 

若西撒哈拉一直被列為爭議領土,根本無法開發外海天然氣田。而摩洛哥若要通往西非,陸上交通、輸油管線同樣需打通西撒哈拉到茅利塔尼亞,不論何者,都需要摩洛哥穩穩掌握西撒哈拉。這使得歐洲的願望與摩洛哥的願望相互重疊。另一方面,傳統上在冷戰期間美國是摩洛哥的主要盟友,蘇聯則是支持阿爾及利亞,但是隨著歐俄戰略交鋒,俄國如今也積極拉攏摩洛哥,逐漸改站在支持摩洛哥的立場。

 

中國也來插上一腳,認為摩洛哥歐非轉運站的重要地理位置,是發展一帶一路大型基礎建設計畫的好地點,全力搶攻摩洛哥的港口、擴建公路、高速鐵路等基礎建設計畫。這使得摩洛哥的過去殖民母國法國極為緊張,正與中國爭搶這些計畫的標案。而這些交通基礎建設若要能達到最大效益,西撒哈拉也一樣是關鍵。

 

摩洛哥確保實質控制,善用自身優越地理位置操作外交槓桿,等待多年,終於有了獲得實質承認的機會。(卡薩布蘭卡/維基百科)

 

世界所有強權全都站到摩洛哥的一方

 

美國自冷戰時代就一直力挺摩洛哥,同為美國親密戰友,是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一直相當緊密的原因之一,雖然摩洛哥與美國中東大包圍伊朗的戰略沒有太大關係,以色列也與西撒哈拉沒有太多直接利益關係,但為了自身的外交突破,自2018年起就秘密運作本來友好的摩洛哥加入連續建交的外交突破動能,以色列強力說服美國川普政府,川普也深以為然,雙方關係正常化前的最後幾個月竟然都是由美國主導與摩洛哥方面來談判,比以色列還更積極。

 

雪上加霜的是,波利薩里奧陣線唯一的支持者阿爾及利亞,2019年也面臨內部動盪,不斷修憲連任四屆執政20年的獨裁者包特夫里卡,計畫競選第五任,讓阿爾及利亞人民忍無可忍,引發全國大抗爭,包特夫里卡因而於2019年4月下台,新任總統才上任就面臨全球疫情來襲,自身也在10月底染疫赴德國治療,全國一片混亂中卻群龍無首。

 

於是,在微妙的國際情勢下,世界所有強權,全都站到支持摩洛哥的一方。這導致2019年5月時,聯合國負責西撒哈拉調停的大使,德國前總統柯勒,以身體因素宣布辭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柯勒是因為無法抵擋各國施壓要移除波利薩里奧陣線這個絆腳石,只好辭職一走了之,柯勒辭職後,聯合國並未派出新任大使,懸缺至今。

 

對摩洛哥來說,一切舞台都已經布置完成,只差最後的行動時機,美國總統大選川普陷入困局,成為摩洛哥的天賜良機,國際一線強權停止動作,保持實力籌碼以應對接下來的變局:俄國與土耳其為因應後川普時代的不確定性,在高加索握手言和,阿爾察赫戰爭即刻停戰、區域相對強國則趁此國際力量空窗期,發動弱肉強食:衣索比亞立即揮軍提格雷解決內部問題。摩洛哥則緊跟著行動。

 

摩洛哥第六道圍牆與南方鄰國茅利塔尼亞邊界之間,有一小條「自由地帶」廊道,使得摩洛哥控制區與茅利塔尼亞被波利薩里奧陣線隔開,無法陸上直接交通,這是波利薩里奧陣線唯一能威脅摩洛哥的關鍵,也是摩洛哥要打通西非交通必須突破的關鍵,2020年11月13日,摩洛哥至第六道圍牆底濱海的蓋爾蓋拉特村,越過圍牆與聯合國畫分的雙方界線,築路打通這一小段間隔,打通前往茅利塔尼亞道路。

 

波利薩里奧陣線立即動員60名平民抗議,很快遭摩洛哥軍警驅逐,於是波利薩里奧陣線表達震怒,宣布撕毀停火,但摩洛哥早已看穿,連寄居國阿爾及利亞都動亂虛弱,波利薩里奧陣線只有略施騷擾的能力,國際上早就已經都倒向摩洛哥,12月10日,川普承認摩洛哥擁有西撒哈拉主權,作為摩洛哥與以色列建交的交換條件。

 

等待獲得實質承認的機會

 

摩洛哥確保實質控制,善用自身優越地理位置操作外交槓桿,等待多年,終於有了獲得實質承認的機會;波利薩里奧陣線只靠著阿爾及利亞憑著軍事力量籌碼強行要各國承認,在虛無中存在,終究還是要回歸虛無。

 

以色列實質控制約旦河西岸以及從敘利亞佔領來的戈蘭高地,卻不受國際承認,與摩洛哥可說有同樣困擾;以色列在川普任內獲得實質承認耶路撒冷為首都、約旦河西岸與戈蘭高地實質控制,摩洛哥也獲得美國承認西撒哈拉控制權,木已成舟,在美國後續區域戰略仍需以色列、摩洛哥配合的情況下,即使總統更迭,也不容易收回成命。

 

許多台灣人因為獨立意識因素,較為同情巴勒斯坦或是西撒哈拉,其實台灣是類似以色列與摩洛哥的處境:台灣明明實際上擁有完全的主權,卻因為有其他國家強行作梗,而無法受到國際承認,成為實質存在但是紙面上不存在的國家,跟「沙漠人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實際上只有一片黃沙,卻竟然得到84國承認、只在紙面上存在的情況完全相反。

 

台灣應同理以色列、摩洛哥,以其為榜樣:實際擁有卻不受承認,那就生聚教訓,提升籌碼,等待時機,只要確保實質不失,總有一天會得到承認。而不要走巴勒斯坦、波利薩里奧陣線的路線,國不成國,只追求國際承認的虛假安慰,虛無終究還是要回歸虛無。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