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現役的F/A-18「大黃蜂」戰機。(圖片取自芬蘭空軍臉書)
被稱為北歐千湖之國的芬蘭,2017年11月對海外提出升級軍備需求,擬替換麾下已服役25年的F/A-18「大黃蜂」戰機(F/A-18 Hornet jets),70至100億歐元(約新台幣2493億5千萬至3562億元)的高額經費,對外採購至少64架新戰機。
《芬蘭廣播公司》(YLE)報導,仍在進行審查評比階段的芬蘭,該國國防部日前向媒體表透露,政府方面要求、這次64架新戰機採購案的總開銷,不得超過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433億4600萬元),「我們無法負擔太過昂貴的戰機,無論是售價或未來的使用成本。」
DefMin: Cost of new fighter jets will not exceed 10 billionhttps://t.co/ycjVuVyqZJ
— Yle News (@ylenews) January 10, 2021
目前共有5家國際廠商向芬蘭遞出方案,包含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波音(Boeing)、達梭(Dassault)、紳寶(SAAB)和英國航太(BAE system)公司,紛紛拿出自家最優質的機型,希望獲得赫爾辛基當局的青睞。
上述5家大廠提供:F-35(F-35 Lightning II)、F/A-18 E/F「超級大黃蜂」(F/A-18 Super Hornet jets)、JAS 39獅鷲(JAS Gripen)、疾風(Dassault Rafale)和颱風(Eurofighter Typhoon)五款戰機。
#HXChallenge toteutetaan tasapuolisesti. Jokaiselle kandidaatille on varattu viisi arkipäivää.
— Ilmavoimat (@FinnishAirForce) November 1, 2019
Aikataulu:
➡️ Eurofighter 9.–17.1.2020
➡️ Rafale 20.–28.1.2020
➡️ Gripen 29.1.–6.2.2020
➡️ F-35 7.–17.2.2020
➡️ Super Hornet: 18.–26.2.2020
Lue lisää: https://t.co/viBoactw1A
按照目前計畫進度,芬蘭將在今年做出最終決定,期望最快能在2025年迎接首架新戰機返國,替代現役舊型的大黃蜂戰機。
美國空軍F-35A展示中隊於休士頓航展表演。(圖片取自美軍DVIDS系統)
F/A-18「大黃蜂」戰機,是美軍在1970年代、由已併入波音的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研製,屬於多功能用途的航空母艦艦載機。
大舉外銷的F/A-18戰機,已有6種衍生機型,是美國海軍與多國軍方現役的主力戰機。除美軍之外,包含西班牙、芬蘭、科威特與澳洲,多佈署於空軍轄下。
大黃蜂擁有單/雙座兩種規格,其中升級的E/F型、又被稱為「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也是美軍航母主力艦載機之一。機身長約17公尺、巡航最高速度可達1.8馬赫,最大飛行距離為3330公里。
武器裝備包含一門M61火神式六管旋轉機砲,共有9個掛彈點,可掛載最多6215公斤的各式飛彈、炸彈、副油箱和莢艙。芬蘭空軍的大黃蜂戰機多服役於1995至2000年之間,已逼近其服役年限30年的臨界值。
事實上,早此之前芬蘭政府曾被左翼聯盟(Left Alliance)國會議員砲轟,認為花費如此高額預算,採購所謂新型戰機太過浪費,實際該國僅僅需要47架足以防衛國土,一度引發芬蘭境內輿論紛爭。
上述所提到的控制預算,根據計畫採購經理表示,政府希望壓縮在90億歐元(約新台幣3090億1100萬元)內,能取得戰機、零件、彈藥、後勤訓練等整套系統,也讓外界好奇、如今多加一條限制的芬蘭,究竟會選擇那一款戰機,做為該國未來的防空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