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砲戰的功勳艦中海艦當初被海軍以廢鐵標售,曾引起網路鄉民發起廢止中海軍艦廢船殻標售行動。(維基百科)
2020年7月份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裁示將海軍的「中海軍艦及相關文物」列為重要古物,所以不得拆除販賣,台灣的軍事迷無不歡聲雷動,因為該艦早就在2010年2月1日於海軍151艦隊的高雄新濱碼頭舉行除役典禮,並預計以1400萬廢鐵標售「處理」,峰迴路轉的境遇真的足以出一本專書紀載。
中海號美製戰車登陸艦(LST)是在1944年7月11日下水,並於1946年(民國35年)依據中美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贈與中華民國,你真的沒看錯,從2021年的現在看來中海艦已經77歲囉!前八艘命名的順序分別為「海權鼎興建業基程」故有中權、中鼎、中興、中建、中業、中基、中程,再加上中訓、中練共10艘中字號LST戰車登陸艦,中字號LST戰車登陸艦是美國所建造用以將戰車、車輛、貨物、登陸部隊直接運送上沒有碼頭的灘岸,以遂行兩棲登陸作戰的郡級戰車登陸艦,是以中字號搶灘時的噸位僅2,366噸,其實相較於興建中的「鴻運計畫」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噸位達10,600噸本質上有相當大的差異性存在。(鑒於近年軍事衝突經驗,美軍亟欲填補海軍兩棲突擊艦與登陸艇之間「空白的那一段」能量,故提出輕型兩棲艦(LAW)的需求/參考以下影片)
美國防部於2020年12月份提出「海軍長期造艦」計畫又稱30年造艦計畫,要求海軍興建10艘輕型兩棲戰艦Light Amphibious Warship (LAW)供陸戰隊遠征支隊的兩棲待命支隊(amphibious ready group, ARG)使用,目前已發出規格徵求書,並收到9家造船廠的回覆,美國海軍計畫在2023年簽署採購合約,在2026年完成28艘採購作業,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柏格(David Berger)更是大聲呼籲「我們需要大量的輕型兩棲戰艦」以應付快速行動的作戰需求。
其實除了美國之外,近年法國頻繁介入非洲爭端亦發現有相同的需求,而且起步更早,法商CNIM接受法國海武獲室(DGA)委託研發一系列的L-CAT雙船體兩棲登陸艦,創新技術水準之高令人驚艷,其結合雙船體與三船體的構型其實台灣人初見會相當有親切感,因為跟沱江艦有幾分神似,因為優異的船體設計搭配上水噴射動力所以擁有高達35kts的速度。
是的,戰車登陸艦LST可以飆到35kts應該是嚇死一票軍事專家,獨特的結構使雙體船在平台升起時跑起來跟台灣的沱江艦一樣快,而在平台降下時,允許其在沒有任何港口基礎設施的情況下將戰車、輪車、人員及物資直接透過升降平台送上碼頭、河道、海灘以快速部署部隊,法國國防部於2009年採購了4艘這樣的LST戰車登陸艦,並保有另外4艘選擇權,位於北非的埃及亦於2016年採購數量不明的L-CAT雙船體兩棲登陸艦,隨後在2018年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8)推出改良版產品,在市場上屬於較成熟且經過驗證的產品!(法國採購CNIM公司的輕型兩棲艦L-CAT系列並成功向海外輸出產品,其高達35kts的航速對於台灣支援周遭離島非常實用/圖片擷參考以下影片)
相較於目前台灣傳出有意興建具備全通式甲板的「輕航母」兩棲攻擊艦,期待能起降F-35B噴射戰鬥機,或許久無接班人的新一代LST戰車登陸艦更具有迫切的需求,2020年12月30日由軍備局209廠檢整妥善的M-41D戰車由高雄港租用民用的大峰號貨輪送往金門烈嶼鄉九宮碼頭,吾人可以觀察到兩件重要資訊。
首先,首波即運送8輛戰車顯然超出海軍現有戰車登陸艦的能量,是以徵用商用輪船並泊靠民用碼頭,其次,因為商船無法搶灘沙岸只能泊靠碼頭,可是民用九宮碼頭腹地狹小,所以須先行吊掛4輛M-41D戰車上岸後,分批駛回烈嶼的紅山靶場再進行下一批的戰車吊掛作業,由吊車作業耗時甚久將近半天,在承平時期看似無礙,卻也令人擔憂戰時商港碼頭遭破壞時,重型物資應如何搶灘運補,即便如海巡署已編列預算計劃在南沙群島的太平島擴建碼頭,未來最大規模亦僅能泊靠2,000~3,000噸的船舶,其實是無法泊靠萬噸級的鴻運計畫大艦,台灣保有一定身強體健數量的LST戰車登陸艦,其實是非常重要卻甚少受到高層重視的議題。
※作者為國立大學教職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