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5年頻傳民眾甫買新車就故障,申訴多達數千件,為了替消費者爭取保障,上千名受害車主分別組自救會,曾前進凱道訴求制定「檸檬車法」。(馬自達自救會提供)
台灣近5年頻傳民眾甫買新車就故障,申訴多達數千件。然而,在政府訂定「檸檬車條款」牛步,對瑕疵車輛解約換車設立高門檻下,消費者衰買「車王」,只能不斷送修,修到認栽賣車。如今千呼萬喚出新版草案,仍被視為「保護車商」版本,加上瑕疵鑑定配套空洞,車主恐難掙脫「消費不正義」噩夢。
國內推動「檸檬車專法」10多年未果,2010年在消基會主張、前藍委蔣乃辛提案下,曾有專法版本送入立法院;不過,因立法牽涉車商利益,相關部會亦有壓力,朝野立委多數「不敢碰」,最後胎死腹中。直到近5年,各廠牌車系瑕疵爭議受害車主串聯發聲,受到上屆時力立委黃國昌關注,才在立院重掀討論。
細數近年車輛瑕疵爭議,從福斯DSG變速箱、福特PS變速箱、馬自達CX9引擎噴水,到去年TOYOTA RAV4 車頂漏水,災情頻傳。據綠委高嘉瑜提供資料,光是2017年到去年9月,國內汽車申訴案件就高達2319件,其中以馬自達、TOYOTA最多;時力立委邱顯智亦整理出,近5年多達10幾個汽、機車廠牌,通報故障、疑似瑕疵數超過4000件。
然而,現行法規對消費者權益保障不足,遇檸檬車往往求助無門。一名馬自達自救會成員形容,在國外買新車遇瑕疵,安全性召回、調查機制及配套完整,且有公正鑑定機構可信任;但在台灣,「就是消費者自己想辦法」,相關部會互踢皮球,能閃就閃。
有車主砸400萬買賓士車,開不到1年,多次在行駛中熄火、動力不足,險釀車禍;另有消費者買TOYOTA新車,發現車頂漏水問題,不僅疲於清理,更嚴重可能造成安全氣囊積水,遇到事故爆不開,車輛安全堪憂。
「車廠最常說,這不是瑕疵,是你人為使用問題。」受害車主說,車廠慣用的兩大理由就是「人為操作導致」或「自然耗損」,要消費者自己搞定;再不然,就是發現確有車輛瑕疵問題,開始推各種服務方案,規避安全性召回,甚至提議簽定「保密協議」,讓消費者換取免費修車。
他進一步說,在現行法規無法保障解約換車下,消費者只能不斷送修,耗費大量時間、金錢成本,3次修不好再修5次,修到懷疑人生,修到耗盡耐心、失去信心,鼻子摸摸自認倒楣,低價轉賣到中古市場「抓交替」,這些被掩蓋瑕疵的車輛,也成道路安全的黑數。
「一般小老百姓資源有限,怎麼有辦法跟車商對槓!」受害車主說,消費者從提出申訴到開協調會,起碼耗時1個月,協調不成進入調解程序,又再拖半年,調解會上雙方各說各話,通常沒有結論,消保官寫寫紀錄冷處理,最後只能走到訴訟,官司一拖數載,這期間車子還是修不好,不少人乾脆認栽,把律師費省下拿去換車。
為了替消費者爭取保障,上千名受害車主分別組自救會,也集體串聯發聲,曾包圍交通部、行政院、前進凱道,訴求制定「檸檬車法」,落實車主權益保護。令人玩味的是,內部成員透露,由於該法案直接影響車商利益,不僅在立院遊說時,朝野立委不敢碰,甚至陳情記者會或活動後,更屢見相關報導曝光後又被下架,「車商公關費砸下去,怎麼跟他鬥。」
面對車主千呼萬喚,政府部門態度消極,檸檬車專法八字沒一撇。經濟部2019年以先行增訂「檸檬車條款」的方式,預告修正「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拖延1年半,去年底終於審議通過,但瑕疵擔保期定為「180天、1.2萬公里內」,挨批對車商放水,落後國際標準20年,如今經濟部竟還因車商反彈,擬再設緩衝期,令車主直搖頭。
不僅如此,即使條款正式上路,後續瑕疵鑑定配套依舊未到位,行政院消保處曾要求交通部建立鑑定機制,車主亦訴求成立獨立鑑定機構,確保公正性,惟交通部僅稱是「中長期目標」,仍在研議中,沒有具體時間表。
受害車主大嘆,相關立法保障已經等了10多年,不少集體訴訟的車主,已耐不住跑去賣車,這就是台灣消費者的處境,車商用時間耗盡車主反抗力道,政府部門面對燙手山芋,也不斷擱置爭議,以拖待變,整體推動進度牛步,均讓消費者難以從權益不對等的噩夢中掙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