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聶遠扮演「乾隆皇帝」(取自豆瓣電影)
乾隆幾乎把中國當時所有具價值性的古文物全部蒐集到手,但原本清雅的作品受到他的那些印璽的干擾,變得難以欣賞,也感受不到審美的愉悅,變蓋得死氣沉沉的。以前我曾購買過蘇軾《寒食帖》的複製品,內容固然令人動容,但一旁鮮明的大紅色印章,卻多少擾亂了文字本身企圖傳達的情緒。
不過《寒食帖》只能算是「小兒科」,在乾隆蒐集的各項文物中還不是最糟的,王羲之才是苦主中的苦主。在乾隆的收藏中,有三件被他視為希世珍寶,而這「三希」之首,便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因為他太喜歡了,在位數十年間留下很多提拔和鈐印,甚至命臣子於其上題字、作畫,多達七十多處。卷首就是乾隆的題詩,一題就是五首;寫完還不滿足,在畫面上方寫了個大大的「神」字。在他心裡,沒有比《快雪時晴帖》更神的書畫作品。
平心而論,乾隆本人的字相當有味道,特別是行書,落落大方、霸氣十足,但他的個性實在過於張狂,就像一頭永不飽足的獅子,拚了命想宣示自己的所有權,在古今文物上題字留名;凡是自己喜歡的,統統不放過。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人稱做「山水畫第一神品」「畫中之蘭亭」,想當然耳,自詡藝術評鑑高手的乾隆才不會忘記它呢。說起《富春山居圖》,其實是一幅歷經劫難的作品。曾有一位富豪因為太喜歡這幅作品,在自己病死前動了要它陪葬的念頭,竟將它丟進火爐,好在一旁的人眼明手快,迅速把畫卷搶救出來;救是救到了,但整幅畫卻因此一分為二。
儘管成了殘卷,但由於《富春山居圖》的名聲太過響亮,後世的仿作也不少。乾隆為了找尋此圖,花費許多心力,最後終於蒐集到兩幅差不多的《富春山居圖》;沒想到到了關鍵時刻,乾隆竟把真的視為假的,而把假的視為真的,把真跡放進倉庫裡冷落,卻對贗品愛不釋手,將它歸為上等品,連六次下江南也帶在身邊,並在上面一再留下題字鈐印,共多達五十五處,密密麻麻地滿布於山巔樹梢,把畫卷弄得滿目瘡痍,體無完膚。後來實在無從下筆了,才戀戀不捨地在畫末題上「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
寫到此處,不禁讓人感嘆,好在乾隆皇帝的藝術素養不高,不然真國寶可就要被乾隆的印章蓋滿啦。
乾隆對古文物的破壞不只於此,他還曾在數千年前的器物上暴力地刻上自己的文墨。比如他收藏了一件周代的圭。圭是什麼呢?它是古代諸侯在舉行重要儀式時所持的一種玉器,呈長條形,上尖下方。乾隆不懂還想裝懂,以為是裁縫量布的小尺,為了宣示自己的「鑑定」結果,便以題詩的形式,把自己未經證實的想法粗暴地用刀子刻了上去:
周尺還贏一尺餘,對之疑對鞠躬,如辟邪那有邪堪辟,閱古因之緬古初。 乾隆戊子新春御題。
就連宋代的汝瓷也難逃魔掌。在他蒐羅到的汝瓷中,只要有地方能刻寫落款,全都不放過。又因為乾隆性喜繁複華麗,自然無法體會汝瓷好在哪裡,題詩時自然也題得非常隨意,比如他竟在粉青盤上題了一句「盤子徑五寸,如規口面圓」。只要丈量,任誰都知道這盤子「徑五寸」;只要有眼睛,誰都知道「口面圓」。題句毫無文藝氣息不說,看起來簡直就跟一時興起的塗鴉一樣。宋徽宗當初監督陶瓷製程時,絕對想不到自己耗費心血製作的天青色瓷器,竟會遭遇如此噩運。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直到乾隆時期,才透過國家的力量發起大規模的收藏與整理工作,讓古代書畫作品獲得了妥善的保存,但也因此遭遇了空前的劫難。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古人黑歷史挖掘專家、文學研究扒皮手,擅長以生動幽默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
目前擔任關鍵評論網、風傳媒、今周刊、自由電子報自由評論網等四家媒體專欄作家。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目前則仍在大學就讀中。
著有《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等書。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