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亞太政策「不至於Reset」 國安高層:台美未來審慎樂觀

仇佩芬 2021年01月27日 11:15:00
我方高層分析,從拜登未延攬「對中妥協派」入國安團隊名單等跡象判斷,美國不至於重置包括台海安全的亞洲政策。(湯森路透)

我方高層分析,從拜登未延攬「對中妥協派」入國安團隊名單等跡象判斷,美國不至於重置包括台海安全的亞洲政策。(湯森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上任,未來台美關係走向受到台灣朝野關注。我方國安高層分析,從候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人事聽證會上重申支持台灣等發言,以及拜登政府國安團隊核心名單「對中妥協派」並未入列等跡象來看,顯示美國的亞洲政策將有一定延續性,不至於「重置(Reset)」,當然也包括對台海安全的立場。

 

受COVID-19肆虐影響,本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罕見大幅縮小規模,卻因為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正式受邀出席,使本屆典禮成為歷來最受台灣關注的一次,而拜登政府上任後的台美關係也備受期待。

 

 

受疫情嚴峻衝擊,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典禮大幅縮小規模。(湯森路透)

 

 

拜登喊團結 拚「先內而外」搞定疫情、經濟

 

我國國安高層分析指出,拜登就職演說強調「團結美國」,上任後隨即簽署行政命令,著眼於穩定疫情、經濟復甦、種族及移民等議題,顯示拜登上任後優先要務為處理疫情、振興經濟,以及修復大選造成的國內分歧,「先內而外」的施政順序十分明確。

 

而在外交政策方針上,國安高層指出,從布林肯的人事聽證會可以發現,美國參議院仍維持民主、共和兩黨勢均力敵的格局,預期亞太事務及台美關係仍是外交焦點,亞洲戰略重要性提升,拜登政府的亞洲布局不至於「重置」(Reset);而布林肯在聽證會對前任龐佩奧(Mike Pompeo)部分政策表示認同,其中便包括制衡中國及繼續支持台灣,也顯示此一路線仍將持續。

 

國安高層指出,從布林肯人事聽證會可知,美國參議院仍維持民主、共和兩黨勢均力敵格局。(湯森路透)

 

 

未延攬美中修復派 拜登亞太政策不致轉彎

 

在人事14局方面,國安高層分析指出,儘管拜登對歐巴馬政府高階官員相當信任,但對當時謹慎和漸進主義的外交路線卻持保留態度;從拜登提名的國安團隊核心名單來看,主張修復美中關係者目前均未入列,顯示拜登的中國政策路線論述中「關係修復派(Restorationist)」的意見並未占上風。

 

 

國務院人事未到齊 亞太政策仍由坎博主導

 

此外,布林肯人事案可望獲得參院同意,但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尚未提名,我方外交系統推估國務院完成人事改組約需半年時間;在整體人事布局完成之前,毋須經過聽證程序的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及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博(Kurt Campbell)將主導拜登政府的亞太政策。國安高層分析,蘇利文和坎博對亞太及中國議題十分熟稔,對蔡英文總統及我國外交高層也有一定的互動經歷,應可使未來台美關係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審慎樂觀空間。

 

蔡英文總統去年12月與坎博在「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會議上視訊。(總統府提供)

 

儘管我方國安高層持審慎樂觀看法,然而外界仍存在部分對台美關係前景不看好的意見。例如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16日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提及拜登了解只有一個中國,並表示「一個中國的首都在北京,並不存在台灣這個獨立的國家,美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等語,不但引起台灣輿論關注,中國官媒更廣為引用,稱艾利森的發言為「拜登團隊放風(釋放訊息)」

 

 

 

政權交接敏感期 「會放話的常是沒職位者」

 

儘管艾利森在國際關係學界屬重量級學者,然而美國學界卻對其發言能否代表「拜登核心幕僚」有不同看法。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便在回應《中央社》提問時表示,要了解拜登的對台政策,應以發言人與政府官員的談話為準。

 

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左)日前受台媒專訪,他稱拜登體認「只有一中」掀起熱議。(取自Graham Allison推特)

 

而我方外交人士則指出,以美國的政治慣例而言,政權交接前後的這段時間至為敏感,實際參與交接工作及真正的核心決策者,不會輕易對外發言,「會出來講話的通常是沒有職位的人」;艾利森在學界具有相當分量,但對其發言,視為學界的一種意見做為參考即可。

 

 

【延伸閱讀】
●斷交後首位駐美代表受邀! 蕭美琴出席拜登就職典禮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