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polaristest , Wine @ Flickr, CC BY-SA 2.0.)
二OO二年九月,四位丹麥科學家開始研究人們購買雜貨的收據,因為他們想知道喝葡萄酒跟喝啤酒的人,在採買食物時有哪些不同的習慣。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與葡萄酒的未解健康之謎奮戰。愛喝葡萄酒的人似乎比較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種類的癌症,但是沒人知道原因。多年來,科學家付出了大量心力,仔細研究葡萄酒中有哪種植物次級代謝物對人類會產生神奇功效,並且將之轉變成藥物(白藜蘆醇就是其中之一)。
而丹麥的研究團隊則採用不同的角度,他們不需要借助氣相層析儀,而是要利用收據,藉此了解健康的葡萄酒迷在超市還會購買哪些物品。
他們總共檢視了來自九十八間不同超市的三百五十萬筆交易紀錄,發現葡萄酒愛好者和啤酒愛好者會購買的東西不同。買葡萄酒的人比較喜歡把橄欖、低脂乳酪、蔬菜水果、低脂肉類和茶類放到推車中;啤酒愛好者則較偏愛洋芋片、番茄醬、人造奶油、糖、即食肉類和可樂汽水等飲料。
與其說葡萄酒的愛好者因為喝酒而讓身體健康,不如說是因為他們對葡萄酒的喜愛而獲得健康。對於這些人來說,美味不一定來自高熱量;他們也比較不像熱量殭屍,而是更接近一九二六年剛在蹣跚學習營養智慧的人。這些結果指出,最好的健康指標並非營養素,而是來自於人們認為美味的食物。你喜歡吃什麼,就會像什麼。
我也有類似的看法,不過這是我由炸雞這種食物所得到的結論。事實上不只是炸雞,還包括草飼牛肉、水果狂熱症、不加糖的咖啡,以及現在才出現的意外祕密新寵—甘藍菜和芽球甘藍,都讓我產生這種推論。這些都是讓人產生頓悟的食材。
我啟程尋找所能找到的最美味食物,享受杜卡斯熱切希望能在餐廳中讓客人享用的食材。我開始不在咖啡中加糖,體重也減輕了,我不再受到飽食後類似宿醉症狀的折磨,最重要的是,食物的味道改變了,變得更讓人滿足,就像是在熱天長跑後的飲用水那般,能讓人消暑解渴。
當初,在味好美的科技創新中心時,我曾與該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哈米德.法里迪(Hamed Faridi)談話。他告訴我該公司正資助研究香料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我問他,人們是為了味道而吃香草和香料,但為何這些食材也會有讓人健康的額外好處。法里迪的回答和我的看法相同,他說:「平淡無味的東西本質上就是不健康的。」
這個答案讓我越想越有道理。用來油炸的炸雞平淡無味,還含有大量 ω-6 脂肪酸,更別提在味道根本比不上傳家雞肉。多力多滋本來也是平淡無味的,以前人們都會沾上豆醬或是莎莎醬這類的真食物一起入口,但現在多力多滋覆滿了化學添加物,好披上食物的外衣。奶昔就像食物成癮的老鼠所吃的飼料,也是毫無味道,因此需要種種的合成香料加以掩飾。
那些高產量的番茄、紅蘿蔔和綠色蔬菜,能食用的部位都味如嚼蠟,所以人們不想吃,或是得淋上油膩的沙拉醬或醬汁,但這樣做同時也失去了營養。
食物的問題就在於「味道」這件事。半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生產人類應該吃的東西:水果、蔬菜、全穀物、未加工的肉類,但是這些產品已逐漸失去美味。同時,我們也一直製造人類不應該吃的東西,像是洋芋片、速食、冷飲、餅乾,而且這些食物也越來越令人上癮。
美食記者,曾入圍有「美食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新聞獎(James Beard journalism award),著有《全球頂級牛排紀行》。
作品刊載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旅遊者》雜誌及《美國最佳旅遊文摘》。於加拿大廣播公司有專欄節目,也常為《環球郵報》、《彭博追擊》撰文寫稿。現居多倫多。
網站:www.markschatzker.com。
科學編輯與譯者,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近期翻譯作品有:《我愛讀科學的故事》、《雜食者的兩難》、《廚藝之鑰》、《醫學之書》、《章魚的內心世界》、《美的演化》。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