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英文譯文應為「神將會戰鬥」(God shall fight),衍生的意涵就是「神與他們一同奮戰」。(資料照片/耶路撒冷/攝影:李隆揆)
台灣政局,紛紛擾擾,各種路線的鬥爭,人事的傾軋,如民進黨建黨前的編聯會,公政會,建黨後,美麗島派系獨領風騷,後來又有福利國、正義連線等,全巳煙消雲散。叱咤風雲人物如朱高正、許信良等,也都偃旗息鼓。一些終生為台獨奉獻的人如黃昭堂,蔡同榮等,也己年長離世。而新潮流目前掌控大局,正國會、基進黨等則伺機而動。這些風湧雲動的過程,路線的衝突,人事的傾軋,派系的起伏,與猶太人的以色列建國史,是否似曾相識?無論如何,猶太人終於達成目標,猶太人能,台灣人為何不能?
19 世紀初,世界上大約有 250 萬猶太人,幾乎90 % 集中在歐洲,大部分住在農村。
在中世紀,很多猶太人從事高利貸生意,但大多數作零售,批發等小生意,或在市場買賣肉類、羊毛、烈酒。當時,確實有一些富有的猶太銀行家,如艾希塔爾家族、施派爾家族、塞利格曼家族、奧本海默家族、希爾施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等。1807 年,柏林的猶太人銀行,比非猶太人的銀行還多。19世紀第一個10 年裡,巴伐利亞政府 80% 以上的國家貸款,是由猶太銀行家提供的。不過絕大多數猶太人,還是生活在極度貧困中。
第一階段:「哈斯卡拉運動」,尋求主流認同的「同化運動」
18 世紀初,歐洲猶太人開始「社會同化」與「文化同化」。摩西·孟德爾頌 (1729 年出生在德國),提倡「猶太啟蒙運動」(「哈斯卡拉運動」),德國猶太人開始社會同化與文化同化。19 世紀前半葉,社會同化迅速發展,許多猶太人脫離猶太教。很多猶太人從農村搬往城鎮,在那裡找到更好的居住地,把子女送往非猶太學校去讀書。他們認為,「猶太人不是一個民族,猶太國家,2000 年前已經不存在了。」
孟德爾頌的子女都改信基督教,克雷密厄的子女也是。克雷密厄是在法國為猶太人爭取權利的戰士。法國社會黨人貝爾納.拉扎爾贊,也贊成完全同化。
在德國有教養的猶太人迅速增多,成功進入了許多職業領域,包括新聞業與政界。當時德國不准猶太人做法官、軍官、大學教授,除非他們皈依基督教。他們不集中住在猶太人區,極力隱瞞自己的血統,甚至不跟其他猶太人交談。海涅、伯爾納都改宗成為基督徒,這樣才能進入普魯士政府部門工作。
第二階段:從公民權到參政權的「解放運動」與猶太中產階級的崛起
1789 年法國大革命在歐洲是一個重要分水嶺,也是猶太現代歷史的重要轉折點:法國給予猶太人公民權,其後有荷蘭、英國、德國、奧地利等國家陸續跟進。部分猶太人開始累積大量財富,一個猶太中產階級出現了,他們進入利益豐厚的商業、工業與金融業。
1848 年歐洲革命,為中歐猶太人帶來新的一頁。猶太人由於積極參與,逐漸在政治取得影響力。1858 年,第一位英國猶太人進入英國議會。1867 年,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成為第一位猶太下院議員。1870年以後,猶太人獲准進入英國大學讀書。
19世紀80年代,是德國猶太人一個轉折點。1873 年,市場蕭條時,「反猶主義」加劇。1895 年,經濟繁榮時,反猶主義減弱。猶太人解放後大量湧入城市,快速在各行各業展露頭角、累積財富,躍身為德國各大城的「新富族」繳稅大戶。
1871 年,德國猶太人只占總人口1.25%。1905年,柏林猶太人口不足5%,卻提供地方稅收30%。1900年,法蘭克福猶太人收入超過3,000馬克有63%,而新教徒只有25%,天主教徒只有16%。法蘭克福議會有 5 位猶太人代表。
猶太人城市化速度加快。1816 年,柏林只有3,000 個猶太人,1854 年增加到 54,000人,1910 年增加到 14.4萬人。維也納猶太社區發展更快。1857年,猶太人衹有6,000 人,1890 年增到 99,000人,在之後的20年,更暴增到17.5萬人。(當今美國95%的猶太人集中在城市)
1850 年以前,幾乎沒有猶太人在科學上獲得什麼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普魯士每4個律師、6個內科醫生就有一個猶太人。1848年,二位猶太人克雷蜜妮和古德紹克斯成為法蘭西共和政府的官員,阿希萊.富爾德是路易.拿破崙政府的財政部長。1860年在荷蘭,1870 年在義大利,也有些猶太人進入內閣。曾任英國首相的迪斯雷利也是猶太人。
第三階段:俄國猶太人、「反猶大屠殺」、「促進猶太人遷移巴勒斯坦協會」與「熱愛聖山運動」
19世紀末,有500萬猶太人住在俄國。大多集中在俄國西部,並且不准離開那裡,只有大約20 萬猶太人,被允許住在聖彼得堡、莫斯科、基輔。在華沙、格羅德諾和明斯克,猶太人約佔16到18%。在塔西、克拉科夫 (波蘭城市) 和倫貝格地區,占 24 到28%。
20世紀初,華沙有 22 萬猶太人,是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團,敖德薩有14萬猶太人,占第二位。絕大多數猶太人經濟狀況很差,1880 年以後更加惡化。當時有幾位猶太百萬富翁,如金融業的金斯伯格家族、波利阿科夫家族。製糖業和紡織業,也有很多猶太人。1860到1897年,猶太農業人口由8萬增加到18萬,猶太人口占波蘭總人口比例的4%。
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被謀殺後,形勢更加惡化,亞歷山大三世在1882 年 5 月頒布「臨時緊急法」,幾萬猶太人被逐出他們住的村莊。1884年,在羅斯托克、葉卡捷琳諾斯拉夫、雅爾塔等城市發生大屠殺。過了20 年,更大規模的屠殺浪潮爆發了。1903年4月的基什尼奧夫暴亂中,45名猶太人被殺。1905 年 10 月,俄羅斯西部和南部暴亂12天,810 名猶太人被殺,暴亂到達頂點。猶太人出逃,大量前往美國,少部分到英國,南非和西歐。據估計,1882 年到1914 年間,大約有 250 萬人離開東歐。1903 年到 1909 年就是大屠殺最厲害那幾年,移民浪潮達到高峰。
1881年的反猶大屠殺,結束了許多猶太人的幻想。當時最有名的希伯來詩人猶大.戈登,一直贊成文化同化,後來變成堅定的猶太民族主義者,還有埃利澤爾.佩爾曼,世界語發明人柴門霍甫博士,歷史學者杜布諾夫,未來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之一索科洛夫都是。
摩西·赫斯,1812 年生於德國波昂,後來在法國度過多年流亡生活,和所有同時代的人一樣改信基督教,後來變成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先驅。與寫「自我解放」的平斯克及寫「猶太國」的赫茲爾兩人,有同樣的影響力。
1821 年,平斯克生在俄國的敖德薩,是一位內科醫生,曾是文化同化的倡導者,1871年敖德薩的反猶暴亂,引起他的懷疑。1881年「反猶大屠殺」,終於使他明白,文化同化是徒勞的。基於這種認識,1882 年,寫成「自我解放」這本小冊子,其實,這些思想以前就有,只是沒有發展成體系。後來他變成「猶太復國主義」的先驅。敖德薩後來成為猶太復國主義活動中心。
1881 年到 1882 年間,大約有二萬個猶太人離開俄國。有幾百人成立「熱愛聖山運動」,「促進猶太人遷移巴勒斯坦協會」,在俄國的幾個城市成立,第一個是在靠近波蘭立陶宛邊界的蘇瓦烏基,另外一格是克列緬丘格。大約 300 名成員中的100名前往敖德薩,但是只有 40 個人到達君士坦丁,最後抵達巴勒斯坦約有 16 人。他們按照社會主義方式建立的「基布茲」和「克武察」。起先成立一所農業學校,後來建立格德拉村莊,位於雅法南部。
第一批農業居住區有由羅馬尼亞來的移民建立的濟赫倫亞庫夫與羅希平納,在雅法南部。很多人得到瘧疾離開,後來又回來。「熱愛聖山運動」因為勾心鬥角,四分五裂,平斯克被排擠除去。1890 年到1891 年間,又有一些移民來到,購買了一些土地,在哈德拉建立兩個較大的居住區。瘧疾是哈德拉的最大威脅。
埃德蒙.羅斯柴爾德男爵和莫里茨.希爾施男爵大力贊助這些移民,在19世紀80年代,兩位男爵支援了約 500 萬美元。1910 年,移民變成農業園主,他們雇用阿拉伯人,子女到都送到法國受教育。1896 年赫茲爾出現以前,猶太復國主義幾乎停頓。(待續)
※本文內容由作者(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摘自1992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之《猶太復國主義史》,原著作者:沃爾特‧拉克(Walter Laqueur)/譯者:徐方。沃爾.特拉克這部700多頁的《猶太復國主義史》,書寫猶太人在公元73年「猶太國」被滅、民族飽受摧殘離散之苦2000多年後,如何用52年時間,採取何種策略?回到上帝的應許之地,實現他們的復國建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