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運動領袖,不是被誰捧出來的,是在實際政治鬥爭中磨練和誕生出來的,就像羅冠聰。(圖片取自羅冠聰臉書)
形勢膠著之際,聽到一個好消息,便是羅冠聰近日獲取耶魯大學碩士學位。
對於他自己,這固然是個人努力的成果,對香港人來說,這也是值得驕傲的事,畢竟,羅冠聰是香港人的孩子,他是香港反共陣線的一員,是年輕一代的精英代表。
這大半年來,我們一直注意到,羅冠聰在西方國家奔波,出席聽證會,接受傳媒訪問,參加各地的抗議活動,我們都疏忽了,原來他一直在讀書。
在他簡短的公告裡,提到每天挑燈夜讀,提到每天跟進香港消息,試過在上學途中,乘坐專車四個鐘頭來回紐約,只為做一個十五分鐘的訪問;他也提到為去華盛頓一個演講,下課後乘六個小時火車通勤,再於次日中午回程。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取得六科相當於香港A級的成績,順利完成了碩士課程。而他因為從事民主運動,去年年底獲得馬格尼茨基人權獎,並由前港督彭定康通過網絡頒獎。
我為羅冠聰高興,因為他是我們香港人的孩子,他又是香港眾志創黨主席,年紀輕輕,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他被迫流亡後,在海外做了很多推動香港民主運動的工作,也取得可觀的成績。
羅冠聰這一代,我們認識的還有黃之鋒、周庭、梁繼平、梁天琦等一眾學生領袖,他們都是香港社會培養起來的年輕精英,不但富於道德感,而且有思想有口才有組織能力,具宣傳鼓動性,他們是香港民主運動的生力軍,是未來香港民主社會的棟梁。
黃之鋒在聯合國那種國際政治家雲集的場合,態度不卑不亢,說話有條理有鋒芒,與各國政要打交道不亞於成熟的政治家。梁天琦有主見也有勇氣,如果沒有記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個口號就是他提出來的,他沒有選擇流亡,選擇留在香港坐共產黨的牢,證明他也有過人的堅忍意志。至於梁繼平,在攻佔立法會一役毅然剝下面具,說出「我們再也回不去了」那句震聾發聵的話,雖然他選擇流亡,但他正在完成他的博士學業。周庭一個弱女子,承擔了與她的年齡和責任不成比例的時代重擔,前不久還被移囚到條件更惡劣的監房。
想到這些香港人的孩子,我感覺自豪,也為加諸他們身上的苦難深感不忍。
我們最理想的後代,也就像他們這樣了。他們有道義感,有學識,有參與現實鬥爭的歷練,他們又利用不同的機會在讀書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鬥爭經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年輕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以他們為榜樣,多讀書多思考。不要滿足於衝衝殺殺的現場抗爭,要放長雙眼,為未來多作思想和能力的儲備。要知道,街頭抗爭是需要的,但街頭運動不是唯一的抗爭形式,更長期更有效的抗爭,還是思想的抗爭。沒有思想,抗爭會流於形式,抗爭的層次不可能提高,不可能團結更多市民,任何政治運動,到最後拚的都是思想。
因此,與其每天為特朗普和拜登誰好誰不好吵個不休,不如多花一點精力去讀一點書,討論一些正事,我們做好自己的事,然後再看其他西方國家,他們如何做他們的事。
自反送中運動以來,我對「無大台」這種形式一直存疑,世上沒有任何一種政治運動,是在無大台的環境下取勝的,任何政治運動都有自己的領袖,都有一個核心的力量,都有一種足以指導運動的思想。無大台可以是短期的形式,但不可能長期領導運動。無大台更可能造成「無大局」的惡果,使運動分散力量,失去方向,失去凝聚力,失去戰鬥力。
當然,所謂運動領袖,不是被誰捧出來的,是在實際政治鬥爭中磨練和誕生出來的。無大台是否就是香港人民主抗爭唯一的長期的方式,至少這一點值得探討。
現在運動處於低潮,正是年輕人用心武裝自己的思想、深入檢討和反省運動、總結經驗、討論長期策略的時候。希望更多年輕人注重思想的裝備,提高論政水平,彼此多交流,爭取對全局形勢與香港人的鬥爭策略有更多共識。
羅冠聰得到碩士學位,不只是他個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借此對他表示恭賀,也希望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
(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專頁/原標題:民主抗爭路正長,裝備自己做實事)
※作者1978年赴香港定居。曾任《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匯報》副刊編輯及天地圖書公司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