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動物溝通師4年的小亦,最初僅在親友間練習,如今有了執業意志。(張哲偉攝)
誰說沒有語言就無法溝通!喜歡、討厭、焦慮、鬧脾氣,毛小孩情緒百百種,讓人猜不透。牠們究竟在想什麼?為了找答案,近年捲起一股「動物溝通」風潮,具有「連線」能力的溝通師,成了超夯新興職業,他們化身另類翻譯,為人類與動物搭起橋梁,不只單純傳話,更要帶你讀懂毛小孩的內心。
擁有4年溝通經驗的小亦,最早開始接觸動物溝通,只是單純想了解自家小貓的想法,沒想到一試成興趣,開始參加相關課程,學習溝通技能。起初只在親友間練習的她,把動物溝通當成副業,一路上有過不少「撞牆」經驗,卻也在糾結過程中,逐漸堅定執業意志,踏上溝通師之路。
動物溝通看似神秘、難以參透,實則再單純不過。小亦說,與動物連結的方式其實很簡單,每個人都能學會,主要就是透過「靜心」,調整到對的頻率,與動物產生連線。她形容,在課堂上有老師引導,整體氛圍輔助,要與動物連線非常容易,「難的是回到日常生活,在繁雜事物干擾下,還能持續穩定做這件事。」
一般人對動物溝通半信半疑,主要是因過程完全不必「實體接觸」,溝通師只需看著毛小孩清楚的正面照,就能隔空連線。但這種超乎眾人想像的對話方式,在動物溝通卻是一種「必要」。小亦解釋,在連線過程中,雙方須處在平靜狀態,有時與動物「面對面」,反倒容易相互干擾,對溝通品質有害無益。
究竟怎麼連線?小亦分享,連線方式很多種,但一定要在自己安心的環境下進行,開始前,她會先花半小時靜心,讓自己進入平穩狀態,接著打開動物照片,閉上雙眼,最初階的方式是想像動物就在眼前,若是頻率對了,連線對象會浮現出來,有具體的形象、動作和聲音,就像雙方處在同個環境中。
這時,溝通師須先表達善意,說明是誰請你來溝通,主動示好卸下動物們的心防,並觀察對方反應。若動物願意「開聊」,就可順利開始丟問題;但若牠們拒絕溝通,自始至終不甩人,或從一開始就連線不到,那也只能摸摸鼻子,宣告溝通失敗。
有趣的是,每個溝通師擅於接收訊息的形式不盡相同,以小亦為例,動物傳給她的訊息,通常是一瞬間的畫面,或是一個意念、直覺,聲音部分占較少。很多時候畫面不是完整影像,例如詢問貓咪喜歡玩什麼,傳來的可能只有玩具的某一角,或某種顏色、質感,溝通師必須用零碎片段的訊息勾稽。
又或是,有時提問內容較抽象,像是寵物對家中成員的感覺?為了讓對方精準回應,小亦會分別把人像畫面傳給動物,一一詢問,牠們可能露出嫌惡的表情,或回傳平時黏人、開心互動的畫面,溝通師再將寵物的情緒和反應,轉化成具體的訊息。
拔辣之前心情有點不好,這次溝通感覺滿歡樂的(搞得我和飼主都很歡樂) ~ 一開始媽媽說因為最近工作忙都忙到很晚,感覺拔辣很可憐。 拔辣:早就習慣了,妳也知道我很可憐~ 😏 聊到為什麼喜歡蹭廁所的垃圾桶阿?...
由電波森森發佈於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除了常見的貓貓狗狗,小亦也曾和天竺鼠、兔子、蜜袋鼯等動物溝通過。她笑說,每一種動物或個體,對於環境的感受和表達能力不同,有些貓咪很擅於表達,傳遞的畫面很清晰,意象明確,連線時滔滔不絕;有的溝通過程則「卡卡」,畫面一團糊,什麼都看不清楚,「表達能力之爛!」
【 溝通小筆記 — 動物說 】 最近有時候用畫的來給照護人看。 上次和一隻熟識的天竺鼠溝通,照護人媽媽問想吃什麼菜啊?...
由電波森森發佈於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談到印象深刻的經驗,小亦分享,平時雖較少接收到聲音,但有一次和刺蝟溝通,對方傳來的竟全是聲音和震動感,且層次相當分明,像是家中吵雜的人聲逐漸變弱,還有飼主常聽的輕快音樂聲;反觀畫面了了無幾,幾乎糊在一起,「暗暗霧霧的,就像近視沒戴眼鏡一樣。」
她笑說,自己原本就跟刺蝟「不熟」,當下沒想太多,只覺得刺蝟表達能力有待加強,事後一查才得知,刺蝟本就是聽覺敏銳、視覺極弱的動物,原來自己「錯怪牠了!」
除了一般溝通聊天,小亦也接過走失協尋、離世溝通個案。曾有一名飼主在準備搬家時,愛貓突然消失,但幾天後就要離開,心急如焚。當時小亦透過連線,得知貓咪身處的環境有管線、空蕩回音和水聲,研判牠應還被困在大樓夾層內,於是飼主一邊出動搜救隊,配合小亦連著7、8天每晚連線,一步步拼湊線索,引導貓咪跳到指定位置,最後成功救出牠!
「每天這樣找,飼主很煎熬,我也很煎熬。」小亦說,協尋動物心理壓力真的太大,加上不久前,熟客貓咪走丟,她雖協助尋獲,最後貓咪還是因意外過世,令她既遺憾又心痛,決定暫時不接類似個案了。
【 溝通小筆記—走失協尋...
由電波森森發佈於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從事動物溝通4年,小亦坦言,前期非常茫然困惑,除了當時經驗不足,時常自我懷疑,也會遇到客戶故意挑釁,出一些連毛小孩都答不出來的「考題」,再以結果不如預期,狠狠攻擊她。「我一度不想做了,挫折感很重,誰喜歡被罵騙子呢,我自認在做好事,為什麼要被人講成這樣?」
直到現在,動物溝通愈來愈夯,社會接受度變高,溝通師成了大眾備感興趣新興職業,仍有不少人抱持強烈懷疑,酸言酸語不曾間斷;但小亦已經可以用更健康的心態,面對那些質疑目光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就好了。」
經由百百種溝通經驗,小亦也體會到,擁有動物溝通的技能,不代表就能做好溝通師,更不表示溝通過程能百分百順利,「很多時候更重要的是與人的溝通。」就像動物走失、重病或離世,飼主本身情緒很複雜,溝通師也得背負人的壓力。
她認為,最好的溝通狀態,就是飼主對溝通師有一定的信任,讓毛小孩願意暢所欲言。除此之外,飼主和動物平時互動就要夠順暢,比起偶一為之的動物溝通,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連結,飼主平時若沒認真觀察感受、給牠足夠的愛和關心,「臨時找一個不認識的姊姊代為轉達訊息,講再多我愛你,恐怕也沒用。」
在小亦看來,動物溝通師的角色只是翻譯,在一旁提供協助,讓飼主和毛小孩面對問題,搭起對話橋梁。換言之,飼主可以借助動物溝通,但不能過度依賴,畢竟當溝通師角色抽離,每天須朝夕相處的還是飼主與毛小孩,彼此打開心門、相互感受最重要,「別把溝通師看得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