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特有的混血滋味!有「咖哩」味的「沙茶」料理

曾齡儀 2021年02月25日 07:00:00
基隆復旦路「廣東汕頭牛肉店」的獨特菜色『炒透抽乾+豬肝+豬肉』(曹銘宗提供)

基隆復旦路「廣東汕頭牛肉店」的獨特菜色『炒透抽乾+豬肝+豬肉』(曹銘宗提供)

港口、海水的鹹味與綿綿細雨是基隆人熟悉的景象,數百年來這個海港見證了臺灣歷史的重要變遷,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在基隆外的和平島上建立「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Salvador),荷蘭人將其易名為「北荷蘭城」(Fort Noord-Holland)。

 

十九世紀晚期,英法聯軍之役後,臺灣多個港口陸續被開放為通商口岸,一八六二年淡水設立洋關,爾後基隆(一八六三)、打狗(一八六四)與安平(一八六五)也陸續開放為分關,基隆作為「淡水海關暨基隆支關」,登上世界貿易的舞臺。到了日治時期,殖民政府精心規劃,完成五期的築港工程並開通航運,基隆成為臺灣重要的貿易口岸,肩負載運貨物與旅客的使命。

 

二次戰後許多日人遭遣返,從基隆登船離開臺灣,另一方面國民政府軍民從基隆上岸,來到這個陌生的島嶼。戰後的基隆隨著工商業發展,其飲食文化也為人津津樂道,例如「碧砂漁港」的新鮮海產遠近馳名,基隆廟口夜市已成為著名觀光景點。然而,基隆當地的「沙茶菜餚」也相當著名,相較於臺灣其他地方以「沙茶牛肉爐」著稱,基隆當地的「沙茶菜餚」則巧妙地與「咖哩」結合,創造出屬於基隆的特殊味道。

 

(延伸閱讀:圍爐必備的沙茶醬!這個牌子當年家喻戶曉 還請到巨星凌波來拍廣告

 

 

屬於基隆的特殊「咖哩沙茶」滋味

 

「咖哩」菜餚在當今臺灣社會相當普遍,雖然源自印度,但主要是在日本統治時期(一八九五~一九四五)透過「洋食」(ようしょく)系統傳到臺灣。

 

時間回到十九世紀中期,隨著美國海軍將領培里(Matthew C. Perry)的叩關,西式飲食進入日本,Crosse & Black well(C&B)等英國公司生產的咖哩粉也傳入日本,成為咖哩菜餚的主要調味料。換言之,臺灣坊間常見的「日式咖哩」是英國版的咖哩,也就是添加了果泥與麵粉的溫和口味,而非辛辣的正宗印度咖哩。

 

(延伸閱讀:馬修培理在波瓦坦號上宴請日本代表 為何食物竟像「被施了魔法般」消失無蹤?

 

因此,在日本的飲食型態中,咖哩(カレー)被歸類為來自歐陸系統的「洋食」,如同牛排、蛋包飯和義大利麵等食物一般。日本領臺期間,咖哩隨著其他「洋食」傳入臺灣,在日本人與臺灣知識份子之間頗受歡迎,再加上基隆作為臺日海運交通的門戶,不少日人在此生活,恰巧基隆的氣候陰濕多雨,來點辛辣的咖哩確實開胃又健脾,久而久之,咖哩便自然地融入基隆當地的飲食生活中。

 

回到「沙茶」,老一輩的基隆人都知道要吃「沙茶菜餚」就要去復旦路,這裡有好幾家沙茶牛肉店,包括「廣東汕頭牛肉店」、「三德」沙茶牛羊肉店、「老林」沙茶牛肉店和「阿祿」沙茶牛羊肉,這些店家的特色是將「咖哩粉」加入沙茶菜餚一同烹調

 

以「廣東汕頭牛肉店」為例,創業者林廣省來自汕頭,戰後隨國民政府來臺,退伍後在基隆安頓下來,初始在中華路上擺攤賣牛肉燉湯,後來靈機一動,將潮汕故鄉的特產「沙茶牛肉」與南洋盛行的「咖哩粉」一起烹調,端上餐桌後味道特別香濃,受到在地人喜愛。

 

「沙茶咖哩」的好味道很快地在基隆當地傳開來,特別是基隆港一帶聚集不少勞力密集的工人,包括煤炭工人、碼頭工人以及港區勞務人員。由於他們工作量極大,肚子容易飢餓,此時重口味的沙茶與咖哩拌著麵食與飯食,成為他們非常喜愛的食物,再加上份量大以及價格親民,「廣東汕頭牛肉」的美味成為勞工們用餐的首選。

 

在第一代林廣省之後,第二代經營者是林燕山與王淑姿夫婦,目前已傳到第三代林慧萍與林啟昌姊弟。店內的招牌菜色是「沙茶芥藍牛肉」,以沙茶粉加上獨門配方咖哩粉,再與臺灣黃牛肉和芥藍一同快炒,滋味香濃,令人回味再三。

 

由於餐飲業具有群聚效應,當「廣東汕頭牛肉」在復旦路打響名號後,不少人也來此開業,時間一久便形成基隆特殊的「沙茶牛肉一條街」。事實上,除了復旦路,基隆市區也有不少沙茶店家。

 

例如一九六九年《聯合報》報導:「基隆市自春節以來,霪雨連綿,許多行業都受到影響,飲食業卻『一支獨秀』,尤其是經營火鍋和沙茶牛肉的商店特別多,因天氣寒冷,顧客大都需要熱騰騰的吃一頓,所以生意興隆。」此外,一九七O年代基隆仁三路也有一間「上林大眾沙茶火鍋」,除了供應沙茶飲食,也提供活跳蝦和活跳魚。

 

說起仁三路一帶,這裡以「奠濟宮」為中心向外展開,是基隆當地的重要廟宇。最初由福建漳州人將原鄉「開漳聖王」的信仰帶來臺灣,十九世紀晚期,由地方仕紳集資加上板橋林本源家族捐地,「奠濟宮」於一八七五年興建完成,但是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美軍轟炸毀損,一九五七年重修後始有今日風貌。

 

爾後眾多小吃攤聚集於此,形成著名的基隆廟口市集。誠如前文提及,基隆人似乎特別喜愛「咖哩」滋味,廟口除了販賣咖哩飯、咖哩炒麵和咖哩湯麵的店家,也有糕餅店鋪在內餡添加咖哩口味,甚至基隆居民包潤餅時,內餡高麗菜也要用咖哩先炒過。

 

以基隆廟口小吃來說,有一間販賣「咖哩飯.鮮魚湯」的店家,從戰後初期開始營業,黃澄濃稠的咖哩醬搭配肉羹,再來一碗味噌湯或是現煮鮮魚湯,堪稱基隆在地的獨特吃法。

 

廟口另外一家「滷排骨便當」,排骨先炸再滷,然後在滷汁裡添加咖哩,滋味十分特別。儘管基隆當地的沙茶餐飲業者多添加咖哩粉炒製,不過也有單純的沙茶小吃,例如仁愛區愛一路的「汕頭沙茶麵」(原「沙茶粿仔」),年輕老闆的外公就是廣東汕頭人,將道地的潮汕沙茶好滋味傳給新世代,沙茶味道香濃醇厚,麵條也十分有嚼勁。

 

不論是南洋的「咖哩」,或是汕頭的「沙茶」,對基隆人來說都是「外來醬料」,它們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在雨都基隆巧妙地融合,變成在地人共同的美味記憶。

 

 

*本文摘自《 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前衛出版社 出版。

 

【作者簡介】

 

曾齡儀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學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研究興趣為近代日本史、近代臺灣史、移民與食物史

 

 

 

 

關鍵字: 基隆 沙茶 咖哩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