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I在醫學影像診斷的領域,的確有許多令人驚艷的應用,但也存在許許多多瓶頸,放射科醫師在這方面的應用發展,反而佔有吃重的角色。(湯森路透)
拜讀了貴報刊出的一則評論「在AI天空下,放射線科醫師何去何從?」一文,由於我個人是放射科專科醫師,執業時間超過10年的時間,從三年前大家注意到AI 在醫學影像應用之前,就一直與不同的AI影像團隊合作至今,我有以下的讀後感想。
作者以一位醫學生及一位教師的觀點,利用外部所能吸收訊息,在一個醫學專業領域裡頭,其實已經開始應用的工具,設想了一個曾經是「話題」的問題。標題思考的方向其實已不再是目前關注的焦點且有誤導讀者的疑慮。簡言之,目前AI在醫學影像診斷的領域,的確有許多令人驚艷的應用,但也存在許許多多瓶頸,放射科醫師在這方面的應用發展,反而佔有吃重的角色。更可以說放射科醫師相較於其他專科醫師,現階段是更有機會實際接觸AI發展的專科,我們希望有更多有志於此的年輕醫學生,投入放射科的領域。而不希望這篇文章的訊息,讓多數醫學生或醫學生的家長們,以為AI即將取代放射科醫師的錯誤印象。
放射線科醫師身分危機的段落,最後一行問到「問題是,這樣的放射線科醫師,不用解讀醫學影像的,還可以稱為放射線科醫師嗎?」,這姑且不論AI在影像診斷上,何時能「取代」放射科醫師,實務上放射科醫師除了影像診斷之外,還有許多需要親自動手的介入診療或微創治療的工作,如果不清楚專業工作的全貌,不但無法做出正確的推斷,更遑論要給出所謂「何去何從」的建議?
文章一開頭作者給自己的問題,無法立即在接下去的段落中聚焦討論。醫病關係在AI導入的未來是否會改變或如何改變?不見清楚的問題定位與分析,內文陳述的概念也出現謬誤,例如在AI天空下的新醫病關係提到「……因為很多醫療事故不見得是人的問題,而是體制問題。如麻醉師為病患插管,本應插入氣管,卻錯插了食道,導致病患在麻醉中缺氧而死。」,是體制的問題?還是不按常規體制出的問題?文中許多陳述的結構與邏輯,多數不夠完整,在此不一一列舉。
雖然我就文章內容有所批評,但我也欣見有醫學生將AI未來在醫學應用上可能涉及的議題,在貴報發表自己的感想。只不過這篇文章作為一篇專業評論,個人認為值得商榷。但若屬讀者投書或大家論壇……等,也許較為適當。
※作者為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