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治原來就不是為香港準備的,既然台灣始終不肯入殼,自然也沒有必要裝模作樣下去了。(湯森路透)
中國兩會行禮如儀,乏善可陳,倒是有一幕被人們所忽視的小小插曲,透露出幾分國破山河在的悲涼,值得一書,載入史冊。
董建華出身豪門,他的一生際遇與香港的命運似乎有某種巧妙的連結,一九九七年按照鄧小平拍板的「一國兩制」方針,香港主權回歸中國,董建華當選第一任特首,戰戰兢兢的按照中共綁定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12字定海神針摸著石頭過河,一度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及房市飆漲而風雨飄搖,直到他第二任內企圖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引發大規模示威,董建華在2005年提前辭去特首職務,時年60歲的他公開的健康理由就是「腳痛」,巧合的是,當年柴契爾首相訪北京談判《中英協議》時,也不慎跌了一跤,為一國兩治抹上了一記不吉利的兆頭。
董建華之後被安排擔任政協副主席,23年來政協工作報告中,前述12字定海神針就像是法會上所唸的咒語,然而今年汪洋的大會報告中,這12個字首次消失不見了,就在大會秘書長王晨宣讀《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業》後,董建華離席時便跌了一跤。
董建華已83高齡,而且又有腳疾,矻矻碰碰原屬正常,但在這種場合跌跤難免引人聯想。雖然沒有多少人相信鄧小平承諾的五十年不變,「一國兩制」也不符合權力運作原理,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港人對「高度自治」是有所期待的,但現在看來,「港人治港」也成了一種肖想奢望。
香港今日的刼難,源自於大國復興的欲望蠢動,毛澤東在其《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中撂下一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鄧小平願意等五十年,想不到習近平卻比這兩位老人家更急,上位八年就鹵莽的沒收了一國兩治。
可以預見得到,「一國兩治」將永不復見於渉港事務上,實質統治的港澳辦固然都是大批北幹南飄,即使是台面上退而求其次的「港人治港」,也在悄悄質變,中共運作起來也算得心應手,只需在「港人」的前面附加一個「愛國」前提便完事了,剩下來的問題就看港人如何表現「愛國」了。
一國兩治原來就不是為香港準備的,既然台灣始終不肯入殼,自然也沒有必要裝模作樣下去了,如果人大代表都不是人民選出來的,香港人憑什麼可以期望「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汪洋在3月4日的工作報告是這樣說的:「北京堅定支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加強同港澳台灣同胞團結聯誼,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展開調研協商。」原創者其實是夏寶龍引述習近平「要確保一國兩治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的指示。
董建華這一跤,昭告香港一國兩制尚饗,複刻版的台灣方案又能堅持多久?
※作者為自由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