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你是在「保護藻礁」 還是在「確保公投成案」

吳傳立 2021年03月11日 00:00:00
這次藻礁公投爭議,除公投領銜人個人聲譽問題、更涉及環保團體的判斷力與公信力問題。(資料照片/攝影:蔣銀珊)

這次藻礁公投爭議,除公投領銜人個人聲譽問題、更涉及環保團體的判斷力與公信力問題。(資料照片/攝影:蔣銀珊)

讓我們盡可能拋開先入為主的判斷雜念。

 

身為環保團體,最主要的努力目標是什麼?當然是環境保護,對吧?!

 

當然我們也都理解,因為事情本質的問題,有時候環境保護容易和經濟發展起衝突。而每個人的價值排序不一樣,所以有些人會覺得「環保當然最重要」、有些人會覺得「經濟發展最重要,環境保護則是輔助目標」、有些人則覺得「看個案去衡量,每個個案中的經濟利益與環境損害兩者之間的利弊權衡不同」。這些出於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排序、不同思考邏輯,你我雖然未必認同,但是起碼都能基本理解。

 

我這樣講,應該還算公允客觀吧?

 

身為一個環保團體,努力保護某一項重要的環境資產,卻發現政府橫材入灶,硬是要用在你看來明明不必要的方式、明明有其他簡便可行而且傷害更小、成本更低的方式,總之要為了發展經濟而傷害環境?這當然很糟糕,所以你身為環保團體一定會奮力抗爭、大聲疾呼,希望喚醒民眾的注意,以阻止政府的胡作非為。

 

到目前為止,劇情發展都合情合理。

 

然後,環保團體指控政府「都不溝通,只好訴諸公投」;接著又為了壯大聲勢、湊足連署書,所以找了一個在環保議題上「有口皆碑」、核心價值特殊、甚至主張「台灣蔡政府不把口罩不給中國,真沒人性」的中國國民黨合作。

 

劇情到這邊已經無法不啟人疑竇了。

 

環保團體說「政府都不溝通」,可是另一方的說法是「開了兩三百次的會議」;好,沒關係,畢竟會議有很多種,說不定環保團體要的是公聽會還是聽證會、而行政機關所召開的多數是比較不正式的溝通會?沒關係,反正一般鄉民如我也分不清楚那麼多,無力分辨、也無暇查證,所以馬馬虎虎總之那也就算了。

 

問題是,你找了一個這樣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中國國民黨,真的不奇怪嗎?

 

好,那也就算了。就讓我們退一億五千公里退到太陽去,假裝那個中國黨洗心革面、決定當個愛台灣的反對黨好了。現在蔡政府也說「好吧!那我們再來開會!」結果你這個和中國黨結盟的環保團體說「不開!因為公投送件前開會,豈不是擺明了被摸頭?」

 

等一下,這我就不懂了。你這個環保團體的目的,到底是在「保護藻礁」?還是在「確保公投成案」?既然現在有號稱六十萬份的公投連署書,保護藻礁的聲勢難道不算大振?政府在這個時候找你談判,難道可以不讓步?這不就達成你「保護藻礁」的最高目的了嗎?如果溝通之後的蔡政府硬是不讓步,你就繼續堅持公投送件、讓公投結果去決定政府施政方向,難道不行嗎?

 

到底是什麼理由,讓你在這個節骨眼上因為怕「被摸頭」而拒絕和政府溝通?

 

如果你說不出合理的理由,那麼,我除了懷疑你「這擺明了就是在玩政治、搞蔡政府而已嘛,不然幹嘛拒絕這種要政府讓步的大好機會呢」之外,又還能有什麼更合理的猜測可以解釋你這種奇怪的「拒絕被摸頭」決策呢?

 

真的。請好好評估台灣人的判斷力。我知道台灣人的確很好騙,但台灣人未必就是真的「全部人」都醒不過來。至少在2020大選裏,即便還有五百多萬人投給中國黨,但是以台灣主權為主要考量的選民更是多達八百多萬人!

 

這八百多萬人未必都喜歡民進黨,但是絕對關心台灣的主權、台灣的未來。如果你竟然拿著台灣的環保來幹這種「似乎不單純」的政治勾當,你最好祈禱公投結果不會打你的臉,因為,一旦打臉,你以及所有參與保護藻礁的環保團體的名聲至少會臭二十年!這不只是公投領銜人個人的聲譽問題、更涉及環保團體的判斷力與公信力問題,更更重要的是那關係到台灣環境保護的未來。畢竟如果環保團體在公投之後一夕之間變成過街老鼠,對台灣環保的未來絕對是極重大的傷害!

 

如果你我都真心在乎環境保護的未來,事情或許可以有轉圜的餘地。

 

※作者從事金融服務業

關鍵字: 藻礁 公投 環保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