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車站 (蘇昭旭提供)
何謂特色車站?基本上這類車站具備建築特色、具有代表性,或是具有獨特性,符合定義的特色車站,首推日本時期的臺灣西部幹線七大經典建築車站。
日本時期的臺灣西部幹線七大經典建築車站,以基隆站在 1967年拆除最早,其次是第二代臺北車站 1988 年拆除,剩下的都保留下來。
時至 2020 年,臺中車站與高雄車站,因為鐵路改建工程而停用;新竹車站、嘉義車站、臺南車站尚在使用,不過,未來嘉義車站將因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停用,臺南車站也因鐵路地下化工程停用,因此未來僅剩新竹車站還能完整使用。
臺灣西部幹線七大經典建築大車站,依照其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黃士娟教授將其分類如下:
1899~1908 年文藝復興風格時期,例如第二代臺北車站(1901年)、基隆車站(1908 年);
1910~1919 年浪漫的樣式時期,例如新竹車站(1913 年)、臺中車站(1917 年);
1930~1941 年折衷主義時期,例如嘉義車站(1933 年)、(臺南車站 1936 年)、第三代臺北車站(1941)年;
1937~1940 年帝冠樣式時期,例如高雄車站(1941 年)。
其次,日本時期後期鋼筋混凝土(RC)經典建築小車站,也是特色車站,除了少數如山佳車站(1931年)時間較早之外,其他多數都是 1935 年臺中州大地震發生之後,統一建築式樣的 RC 車站。這一批包含有造橋車站、橋頭車站、二水車站、清水車站、泰安車站、銅鑼車站等六座,如今這一批車站都還健在。
1945 年臺灣光復之後所改建的車站建築,或增加的新車站,以及 21 世紀臺鐵捷運化的大改建,例如冬山車站、竹中車站、北湖車站等等,這些車站皆頗有特色。
在 2014 年花東鐵路電氣化增加的新車站,也是造形獨具,美輪美奐,例如池上車站、富里車站、瑞穗車站、新城車站等等。此外,臺鐵也增建綠能建築的太陽能車站,例如南科車站、南樹林車站等。這一批車站,正隨著臺鐵立體化與捷運化建設而增加中。
還有一批創意獨具或景觀獨特的車站,其獨特性成立與否,純屬見仁見智,沒有一定的標準,例如礁溪車站有溫泉泡腳池、猴硐車站的貓咪天橋趣意盎然等,皆十分吸引遊客。
從建築特色變化,看臺鐵車站歷史變遷,別有意趣。
認識車站的方式很多,有一種方式非常輕鬆有趣就是蒐集「特色組合」,集滿集好,也有不小的成就感。以下列出各種車站 (包括臺鐵及非臺鐵管轄車站) 特色群組,非常有趣。
某些車站的特色,不在建築物本身,而在車站所在位置及站名。將車站以創意組成特色群組,令人感到詼諧有趣,會讓遊客想要搭火車抵達,親自蒐集車站照片或車票。
例如,方向組合「東西南北」,臺灣最東站─石城站、最西站─臺南車站、最南站─枋山站、最北站─海科館站,你都拜訪過了嗎?
又如「數字連莊」組合,盤點臺灣車站的名稱,竟然能從 1 連到 10,甚至到 10000!你是否蒐集齊全了所有「數字」?
利用車站位置及站名特色進行鐵道車站之旅的創意行銷,相信能激發大家「收藏」各式組合的熱情。
地理位置:(最東站)石城站、(最西站)臺南車站、(最南站)枋山站、(最北)海科館站。
站名有「東」:東勢站、東澳站、東里站、東竹站、東海站、臺東站、羅東站、屏東站、竹東站。
站名有「南」:南港站、南澳站、南州站、南樹林站、南平站、南靖站、南勢站、南科站、竹南站、臺南站、日南站、斗南站。
站名有「北」:北埔站、北湖站、北新竹車站、臺北站、嘉北站、竹北站 。
站名有「西」:西勢站。
(食)梨園寮站、(衣)樟腦寮站、(住)水社寮站、(行)木屐寮站。
目前最大數字是 20000,等待億、兆車站出現。
1 頭城站
2 雙溪站、二結站、二水站
3 三坑站、三義站、三民站、三貂嶺站、三塊厝站 、三姓橋站
4 四城站、四腳亭站
5 五堵站、五權站
6 六塊厝站、六家站
7 七堵站
8 八堵站、八斗子站
9 九曲堂站、九讚頭站
10 十分站
100 百福站
1000 千甲站
10000 萬華站 萬榮站
20000 二萬平站
雞、鸚、獅、馬、猴、龜、貂、龍、鳳、(麒)麟,可組成動物園車站。
內獅、猴硐、石龜、龜山、沙鹿、鹿野、後龍、龍港、龍井、鳳山、鳳林、新馬、三貂嶺、 鶯歌(鸚哥)、基隆(雞籠)。
海端站不靠海、北湖站及大湖站不見湖、樹林站沒有樹林、水上站在陸地、臺中港站及南港站沒有港口、猴硐站卻貓很多
永康-保安(永保安康)、成功-歸來、永春-永樂、榮華-富貴、多良-金崙(多金)、加祿-東海、吉安-壽豐、志學-崇德、追分-成功、大肚-成功、大慶-成功、大慶-臺中(慶中臺大)
貢寮-龜山(摃龜)
集集線上的二水、源泉、濁水、龍泉,水里;縱貫線上的清水、水上。
臺灣鐵道研究者,是目前華人鐵道領域著作最多的學者。1997年起發表鐵道畫作與鐵道圖書,2001年創辦鐵道旅行雜誌,2004年該雜誌結束(期間總共出版12期),繼續製作中文的鐵道工具書,範圍包含臺灣鐵道與國際鐵道的領域。其個人部落格與圖書序中宣示其著書理念:知識的效用在於助人,以建立中文鐵道工具書為終身職志,讓鐵道知識普及化,落實到「科普教育」。至2020年10月為止,圖書著作共有49冊。
漫畫家、作家,發願用十年的時間將臺灣文明和飲食文化畫出來。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曾任電視台專題報導記者、《天下》雜誌集團《Cheers》雜誌資深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主編過十餘本企業、公益基金會、研究或教育機構刊物,並為各大新聞媒體集團特約記者。
南北奔波的文字工作者。從小熱愛聽故事,寫故事,讀故事,而人物採訪與寫作串連三者,令人沉迷其中,樂此不疲。自由接案超過10年,人物寫作超越百篇,一篇一則生命故事,篇篇都是故事迷的療癒處方。
20年採訪編輯經驗,經手完成數十本刊物。曾任直播節目製作人,曾出版過日翻中生活實用書籍7本與個人著作,目前是獨立接案的文字工作者。
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資深文字工作者,曾任職於媒體。合著著作包括《創新x淬鍊:38件成功個案》、《成大事:改變世界的88個微行動》、《浪漫臺三線款款行系列叢書》、《關鍵影響力:金牌企業成功學》等。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