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局在經歷長期充滿秘密跟傳奇的歷程之後面臨到瓶頸期跟轉型的時刻。圖為蔡英文總統參訪國防部軍情局。(取自蔡英文臉書)
近期的軍情局退役將校涉及共諜事件,使得軍情局的未來走向再次為外界所議論,有媒體指出軍情局內部傳出軍方裁併軍情局的議論,也有論者投書媒體建議軍情局應考慮由文人出任局長或副局長以利軍情局改革。在經歷去年局長羅德民作風的爭議之後,軍情局仍然陷入低迷而前景不明的氛圍。
毋庸諱言,近年來軍情局因為諜員情報的萎縮、局長更迭頻仍等影響,在對中情報蒐集任務上的重要性大減,無論是軍方或情報界都轉而倚重電訊發展室。種種情況都顯示出軍情局的沉痾是已經到不得不面對並且處理的程度。
造成軍情局困境的癥結是多方面的,而這些問題加總起來造成了軍情局目前所面臨的瓶頸,筆者分別略述如下。
首先是軍情局的諜員情報業務的萎縮,除了中國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兩岸意識形態的分歧逐漸擴大,使得對中諜員情報的開展不再如1980—90年代那樣發展的餘裕,也因此在劉連昆、邵正宗、劉廣智等數名和軍情局合作的中國解放軍高階軍官相繼遭到中國方面逮捕並處決之後,軍情局的諜員情報業務也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
其二為軍情局自「江南案」之後位階不斷降低,從原本直接隸屬國防部一直調降到由參謀本部聯二情報次長室督導的參謀本部直屬單位,有論者認為這使得軍情局不再是戰略單位而影響軍情局的情報視野,使其只侷限在狹隘的軍事情報層面。
其三為軍情局局長在近年來更迭頻仍,從2000年迄今已經歷十一任局長,其中任期最長者劉德良中將在任四年多,而他也被論者認為是軍情局近年來表現最為突出的局長,除了他的能力和歷練之外,相對較長的任期讓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發揮也是原因之一,這也顯示過往多任局長的任期太短,無暇熟悉業務跟長期規劃單位發展的問題。
其四為過往軍情局局長的遴選多為主政者及軍方高層的「長官意志」讓屬意人選空降出線,但是許多時候並非適任人選,不是無心於此,就是把此一職位視為踏腳石的過客心態,甚至引進自己的親信進入單位,造成內部的領導問題和爭議。
其五是軍情局的內部派系問題,如媒體報導的官校系統跟軍情局內部的情幹班系統兩派的對立問題即為一例,而過往的前局長葛廣明中將的官司纏訟爭議也是肇因於此。
其六是軍情局對外徵才的腳步仍顯遲緩,此外,對於如何為民間、軍中的有志者提供一個可以為之久待的職場環境也是一個仍待解決的問題。如2013年媒體報導許多預官考生對於軍情局工作內容的不甚了解,以及軍情局在介紹業務的諱莫如深,相信今時今日並未有太多改變,顯示出軍情局在對外徵才跟提供相關資訊的心態上仍嫌保守。
由於軍情局的情況,不斷有消息傳出軍方想縮減甚至裁撤軍情局,倘若如此,對於軍情局而言是較「江南案」之後的1985年從國防部改隸屬參謀本部更大的打擊。
不過,鑑於軍情局在情報界的地位以及此舉牽動軍方、情報界的內部生態甚鉅,要完全裁撤軍情局顯然在現實上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讓軍情局繼續暮氣沉沉且低迷的現況,對於軍方、情報界而言也非可以接受的選項。因此,對於主政者及相關主事者而言,改革軍情局是唯一相對可行的選項。
要如何改革軍情局?首先要了解問題的癥結和提出改革之道,而只依靠國防部和軍方獨自評估軍情局的情況,不見得能完整呈現和解決軍情局的問題,因此應該比照歐美國家的前例,由層峰委派外部專業人士和國防部共同組成調查委員會評估軍情局的現況、問題和改革之道或許是一個解方。
這個調查委員會除了軍方人士之外,應當包含監察委員、專業研究者、情報界退休官員等不同身分、領域的專業人士,在賦予保密義務的前提之下,針對軍情局近年來的表現、爭議進行詳盡而徹底的調查,透過訪查仍在職或已退休的軍情局官員等相關人士,了解問題所在並就下列議題指出解決方向,這些問題包括:
(一)如何改進軍情局的對中諜員情報業務?
(二)軍情局的對中諜員情報業務未來是否該分立和國安局合併?讓軍情局成為如英國國防情報局(DIS)或法國軍事情報局(DRM)等專責軍事情報的情報單位?
(三)跟電訊發展室合併的可能性。
(四)過往軍情局局長的遴選方式是否有可以改進之處?如何讓適任的人選出線執掌軍情局?以及是否該讓局長有較長的任期保障使其有發揮的時間和空間?
(五)如何讓更多的民間專才為軍情局服務?軍情局領導階層是否能納入專業文官?
(六)軍情局是否該重新隸屬國防部,以及軍情局是否該改為軍文兩用機關?
(七)如何消弭長期困擾軍情局的內部派系問題?
(八)如何化解目前軍情局內部對於該單位主事者的信心危機?
(九)如何讓軍情局的內部組織文化與時俱進改善其公眾形象,以及如何改善招募措施和職場環境而吸引更多的有志者加入?
上述這些問題都是軍情局未來必須面對並且克服的議題,透過聯合調查以多角度的視野找出可行的改進之道,並作為決策者未來的改革依據,或許可以成為重振軍情局的契機。
此外,調查總結的報告可以在略去機敏資訊的前提之下,以概要的形式讓國會及媒體知曉,這不僅是兼顧公眾的知情權,可以讓公眾了解軍情局所面臨的問題跟挑戰,從而思考、辯論如何重新定位軍情局的任務、架構及未來。
情報事務的適度公開跟引進公眾的議論是可以帶給情報機構改革的推力,這一點是相關主事者應該謹記在心的。
今日的軍情局如同許多具有長久歷史的情報機構,在經歷長期充滿秘密跟傳奇的歷程之後面臨到瓶頸期跟轉型的時刻,偶然迎來一位能幹的局長或層峰特意挹注資源固然能給予一時的振作,但是終究難以根治軍情局累積已久的沉疴,而這些問題需要多管齊下的對症下藥才能處理,前述筆者提出組成調查委員會的構想,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有識者關注並議論軍情局的問題癥結,從而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作者為情報體系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