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原定本月發布的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報告一延再延,專家組與中方接連放話「受到政治壓力」;圖為最初發現群聚病例的地點之一武漢海鮮市場。(湯森路透)
世衛組織(WHO)在1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預告,原訂於本月中發佈的專家調查小組赴中國進行病毒溯源的調查報告,可望在本月下旬公佈。而在報告發佈延期的一週以來,專家組與中國官方接連放話指調查受到政治壓力,加上此前專家組因外力干擾放棄發佈中期報告,已經引發爭議,使得即將公佈的報告可信度及調查獨立性備受質疑。
事實上,在原訂公佈報告的時間點,參與調查的疾病生態學家達薩克(Peter Daszak)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訪問,提及病毒可能來自雲南等地中國野生動物農場。在各方角力下,近日預計公佈的報告中是否明確提及病毒起源與中國農場野生動物的關聯,成為外界檢視這項報告是否受到非科學壓力的直接指標。
2月初在中國展開COVID-19病毒溯源調查的WHO專家小組,不久前表示有意放棄發佈中期報告(Interim report),引發各界質疑報告中立性。隨後專家組預告於本月中旬發佈完整病毒溯源報告,卻再次突然宣佈延期至下旬。
在19日WHO記者會上,專家小組領導人班恩巴瑞(Peter Ben Embarek)在回應媒體詢問報告發佈時程問題時回應,「希望」能在下週,亦即本月下旬發佈報告,但時間點並非百分之百確定。
專家組無法確定報告發佈時間,反映出病毒溯源報告背後存在的政治角力。完整溯源報告發佈延期的這一週之中,世衛方面曾透露,專家小組在撰寫溯源報告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外來的政治壓力,但強調最終報告內容獲得成員一致認可。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則先發制人,搶先一步透過官方媒體引述「匿名專家」說法指控,報告的撰寫應該由WHO及中國雙方專家直接溝通,然而中方專家事前並未得到任何消息,WHO官員卻已對外單方面宣佈。此一「匿名專家」更指控,在與國際專家交流過程中,他明顯感到外國專家面臨「來自某些方面的政治壓力」,認為研究報告的草稿完成時間較原訂完成計劃延遲很久,「似乎有科學以外的原因」,擔心最終報告將「偏離雙方共識」。
這名「匿名專家」進一步指控,不清楚到底哪些方面在施壓,有可能來自「某幾個國家」;溯源是科學問題,不應被政治干擾,若導致調查偏離專家組共識,將是對全球溯源調查的破壞。
這項由《環球時報》以「獨家」形式發佈的報告指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9日證實,中國在17日才接獲專家組傳來的近300頁調查報告草稿英文版。由於報告尚無中文版,WHO方面仍在趕工翻譯,趙立堅說,報告能否如期在下週發佈,「取決於中外專家間的討論」。
事實上,在原訂公佈完整報告的3月15日,專家組成員之一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學者達薩克(Peter Daszak)接受美國媒體專訪,透露病毒可能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野生動物農場;這些農場主要集中在雲南,而科學家在雲南的蝙蝠身上發現與COVID-19病毒非常相似的冠狀病毒。
雲南野生動物農場是中國扶貧政策下積極開發的計劃,產業規模達到770億美元。然而在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很快下令關閉這些農場,專家研判中國政府應是懷疑病毒源頭正是來自於此,才會緊急關閉農場。
而同為專家小組成員的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病毒學家王麟發(Linfa Wang)也受訪指出,科學家分析華南海鮮市場中出售的活體動物,並從而取得陽性樣本,因此大部分專家認為,病毒很可能就是從上述野生動物農場進入市場。
上述專家說法傳出後,尚未獲得中國或WHO方面的進一步回應;但此前中國已在各種場合否認病毒來自中國境內。在即將發佈的病毒溯源報告中,是否將提出相關調查證據,做為能否認定中國為疫情發源地的重要條件,也成為外界判斷中國是否干預報告撰寫的直接指標之一。
根據專家小組方面預告,病毒溯源報告全長約280頁,內有詳細的圖表及附錄;這項報告做為初步的源頭調查資料基礎,未來將成立研究計劃小組接手對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可望在數年內找到真正的COVID-19病毒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