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不自量力跨越「民主紅線」,中共政權恐真付出它不可承受的代價。(湯森路透)
中國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曾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共歷代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也常借其意來描繪國家對外的行事韜略,言談話語間充滿智慧與謀略;但事實上,中共對外關係卻經常反其道而行,與印度在邊境對峙、非法主張南海主權、辣嗆美國、染指台灣、又覬覦約魚台,連遠在歐洲的法國與英國都要派遣潛艦及航母部署印太,協助美日制衡中國。
近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上將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稱:中國正加速取代美國並有可能6年內犯台。戴將軍是衡酌中共意圖及在其周邊蠢蠢欲動的「肌肉秀」攻勢,警示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及台灣必須要有「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準備。然而,一個不重視基礎科學與創新研發,以及國內資訊產業和製造業有90%半導體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他國手中的國家,難以想像能短時間內「超英趕美」發動戰爭成就霸業;中共不思孫武首要伐謀伐交之道,或鄧小平生前所留「韜光養晦絕不出頭」之政治策略,四處與鄰為敵,恐難「不戰而屈人之兵,決勝於運籌帷幄之中」。
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威脅確實來自於長期的經濟發展所逐步建立的現代化軍事實力,但是否有能力在未來六年、十年、甚至三十年,發動對台侵略戰爭及挑戰以美國為首的印太聯軍,恐受相當的質疑。雖然中國近三十年來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 ,經濟總量14.3兆美元,己達美國21.4兆美元7成,但仍不是最先進的經濟體,其經濟內容與精密程度難望美國項背;尤其中國經濟仍面臨許多嚴重挑戰,特別是擁有約15萬家國營企業,因缺乏效率導致營運虧損占中國所有企業60%;另外諸如債務總額逐年增長已超過GDP的300%、經濟成長率下滑、人口、市場及國際化紅利減少、未變富先變老現象明顯、以及社會貧富日益懸殊、環境惡化、人口大規模遷徙、社會安全網不足、官場貪污腐敗及法治不彰等。
中共雖然宣示將在2027年達成國防及軍事現代化,2021年投入國防預算估計超過3000億美元,預定在本世紀中葉接近美國水準,但以累積的現代軍事裝備數量而言,美國仍保有十比一的優勢,且不含美國盟友軍備;在傳統領域上,中國缺乏盟國、海外基地、長程後勤支援,在全球軍事佈署及投射能力也差美國一大截,更遑論資訊、生物、奈米等創新科技、軟實力、軍事同盟與實際作戰能力。因此,近日美國「國防部官員闡述印太情勢」公開聲明:直接挑明中國不是美軍對手,且警告中共領導人勿輕舉妄動,以免自食惡果。
中國如果想要完成民族復興,恢復往日地緣中心的盛世,應思考能對全人類帶來什麼公共財,而不是靠「胳膊粗、拳頭大」擴張版圖;如果只採窮兵黷武的軍事戰略,只會促成印太國家組成對抗同盟。中國要想想19世紀的英國,因對全球提供貿易的公共財,帶給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封號;20世紀美國對全球提供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以及安全保障與開放市場的公共財,讓美國成為以美元及軍力為核心的超級強權(Dominant Power),成就一種單極體系的善霸(benign hegemon)角色。
21世紀是否將如歷史學家Niall Ferguson所說「屬於中國」,則要看中國對全球提供的公共財是什麼?「帶路倡議」有債務陷阱的疑慮,「中國夢」或「人類命運共同體」又似乎只是中國的強國夢或新的朝貢體系。因此,中共如果想學孫子兵法伐謀戰略成就亞洲霸權,除了要思考如何為全球帶來良善貢獻外,就是要好好落實如何「與鄰為善、與鄰為伴」,而不只是一句期盼與美國零衝突、零對峙、互相尊重、合作雙贏,行為卻與事實背道而馳,辣嗆「別人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話」;如果真的不自量力跨越「民主紅線」,中共政權恐真付出它不可承受的代價。
※作者為政府前駐外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