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民進黨沒有不自提公投案的空間

陳嘉宏 2021年03月26日 07:02:00
在現行《公投法》的架構下,只有自提公投案,才能改變在別人設定的戰場裡鏖戰的劣勢。圖為2018年公投綁大選投票人龍。(湯森路透)

在現行《公投法》的架構下,只有自提公投案,才能改變在別人設定的戰場裡鏖戰的劣勢。圖為2018年公投綁大選投票人龍。(湯森路透)

投票是有成本的,瞭解投票議題需要成本,騰出時間去投票需要成本,花力氣走到投票所更要成本。成本這麼高,所以去投票的人一定是「有所為而為」,他們多數是要支持某個特定人,或者是喜歡某個政策而去投票。投票的成本,也說明了選舉攻防裡議題設定的重要性,每個投入選舉的政黨或候選人,都希望選民來討論「我的議題與立場」,而不是「對手的議題與立場」;因為,號召選民來支持自己的議題,比拜託選民去反對對手的立場要容易多了。

 

據稱,有鑑於2018年公投綁大選導致大敗的前車之鑒,民進黨將積極回應幾項挑戰政府既定政策的公投案,不再「冷處理」;不過,對於如何「積極回應」,內部卻有兩種看法:第一種是積極說明,但不提屬於自己的公投案,以避免過渡刺激對手,導致「原本不會過的公投案」通過,目前行政院與民進黨中央多持這樣的主張;第二種是不但要積極說明,也要提出民進黨自己的公投案,把公投的主場搶回來,立法院執政黨團及總統府年輕幕僚則傾向此案。雙方相持不下,必須在四月初做出最後決定。

 

如果是站在阻擋目前四大公投案過關的立場,民進黨沒有不自提公投案的空間。

 

台灣目前的《公投法》有一個極大的缺陷,就是以現行公民數四分之一為全國性公投的通過門檻,幾乎是舉目所及全世界最低門檻。以上次總統大選台灣公民數1930萬來計算,482萬票就有可能通過一個全國性議題公投。482萬張公投票是什麼樣的概念呢?2018年底通過的七項公投案裡,最低的「廢除電業法第95條之一」有589萬票,最高的「減煤案」有795萬票,即使此次公投不再合併選舉舉行,可能影響了投票率,但以此基準往下修200萬到300萬票的幅度,仍有極高的機率通過。

 

再換個角度來看,韓國瑜的總統大選得票有552萬,就算七折八扣,如果再加上不同社運團體在個別議題上的共伴效應,誰曰不可能壓線通過?另一項指標是數月前的中壢市王浩宇罷免案,這項罷免案在投票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全國性的討論,光靠在地團體與與國民黨的卯力動員,竟同樣跨越了四分之一公民數的門檻。

 

民進黨在2018年冷處理公投案的作法,後來證明是一項極嚴重的戰略誤判;而數月前的王浩宇罷免案裡,一直到選前一天,民進黨都還自認可以低空略過。屢屢誤判的殷鑑在前,那民進黨憑什麼認為,可以依目前幾項為時尚早的民調數據判斷目前的四大公投案「應該不會過關」?

 

不管再怎麼努力說明,在既有的公投案裡攻防,就是「在別人設定的議題」裡鏖戰,過與不過,必須靠對手的「慈悲」;不幸的是,過去幾年的在野陣營已經充分證明,它或許無法在總統與立委選舉中取勝,但在天時地利的配合下,它絕對有實力動員四分之一的選民支持一項公投案,或罷免特定的候選人。

 

核四商轉與反三接公投,意在打亂早已上路也漸漸看到成效的能源轉型政策;反萊豬與2018年的反核食公投如出一轍,都是打著「維護國人健康」之名,透過否定既有的國際經貿規則,延宕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與台美FTA,切斷台灣與日美兩國的進一步經貿接軌。一旦通過,對民進黨政府的傷害事小,再度失信於美國,造成台灣國家戰略發展的反挫事大。

 

在現行《公投法》的架構下,只有自提公投案,才能改變在別人設定的戰場裡鏖戰的劣勢。諸如,對應核四商轉公投,就提出一個「無核廢最終處置場,不准啟動任何核電計劃」公投;對應反三接公投,就提出「要求政府全面以燃氣取代燃媒」公投;對應反萊豬公投,就提出「要求政府全面啟動台美FTA」公投。屆時就算朝野公投都一起過關,總統或權責機關也可以就這種重大政策公投「為必要之處置」。

 

多數選民只會為了「屬於自己的議題」積極表態,把否決公投案的希望寄託在對手的低投票率上,就是讓出自己的主場。民進黨若想平安度過這次公投的挑戰,切莫再度誤判。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