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北溪2號計劃,讓俄羅斯可以單獨擴大對德國供應天然氣,從而讓俄羅斯在以能源脅迫烏克蘭和東歐國家時更得心應手。(湯森路透)
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後,兩國繼續展開頻密的外交活動。中國迎來了俄羅斯外長的訪問,加強了中俄「全天候戰略夥伴」的實際聯盟狀態,北韓也發射短程導彈對美國示威,在顯示自己的存在之餘,也進一步靠攏了中國。
美國方面,國務卿布林肯出訪歐洲,與北約和歐盟高級官員會面。在布林肯與歐洲「高級外交及安全事務代表兼歐洲聯盟委員會副主席」波奈爾(Josep Borrell)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美歐雙方罕有地把中國提到聯合聲明的第二段:「認識到與中國的關係是多面的,包括合作、競爭和系統性對抗等元素」,這種多面關係的表述,正好與布林肯在月初發表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講的對中政策一脈相乘,即「三個的」的新型「競合敵」關係:「應該競爭的就競爭,可能合作的就合作,必須敵對的就敵對」。雙方還表示將聯合起來重新發起與中國的「雙邊對話」。
在布林肯出訪前後,歐洲就(新疆)的人權問題制裁中國,這是八九六四之後的第一次。美、加、英隨後加入制裁,澳洲和新西蘭則在旁聲援。中國隨後相應制裁歐洲和英國的幾個個人和實體,又在國內掀起反外國品牌的「支持新疆棉花」的民族主義浪潮。
無論如何,在「印太四角峰會」、美日聯合聲明、以及美歐聯合聲明之後,「五眼集團」、「印太四角」加歐盟的「抗中大聯盟」基本成型。川普時代,美國只單打獨鬥,對抗中國事倍功半。拜登上臺後不久,就重新拉起大旗,對中國當然是極爲不利的。
然而,在布林肯訪歐之際仍有「不和諧音」。布林肯在講話中敦促德國放棄「北溪二號管道」,否則,會延續川普時代的制裁令。美德矛盾或會嚴重影響美歐合作。
對有關北溪二號計劃及其爭議不太瞭解的讀者,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計劃(Nord Stream 2 pipeline project)是通過北海海底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天然氣管道,目前完成90%的工程,只差160公里就完工。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極力阻止計劃,在多途徑勸説不果的情況下,美國在2019年底通過2020年度國防授權法,制裁所有參與建造北溪二號的公司和負責人。在美國制裁令下,原先負責建造靠近德國最後一段160公里管道的瑞士—荷蘭公司Allsea停止工程,停頓至今。當時,德國總理梅克爾大怒,怒斥美國干涉德國和歐洲的能源政策,違反了國際普遍承認的不干涉內政原則。這是川普時代美德最大的矛盾。
那麽這個管道的重要性和厲害關係在哪裏呢?
歐洲和德國是氣候問題的先鋒,在能源轉型中要用「清潔能源」取代傳統能源。天然氣雖然同樣也是化石能源,但和煤礦及石油相比,天然氣屬於「乾淨」能源。歐洲原先的天然氣主要來源是北海天然氣,但北海天然氣田日漸枯竭,於是從俄羅斯和其他地方(主要是北非)輸入天然氣的比例日益加大。
俄羅斯輸送到歐洲的能源全都通過管道。目前總計七條這樣的俄歐主幹管道:一條(北溪1號,Nord Stream)通過波羅的海海底,兩條通過白俄羅斯,三條通過烏克蘭,一條通過土耳其。後面的六條陸上管道在經過位於東歐的歐盟國家才進入德國和西歐。北溪1號雖不需經過其他國家而直達德國,但容量有限。引起爭議的北溪2號,其路綫幾乎和北溪1號一樣「肩並肩」,其功用是把原先北溪1號的供應量提高到多一倍以上。此外,原先俄羅斯正在興建一條「南溪管道」,計劃通過黑海直接到保加利亞,但在2014年俄羅斯非法吞併烏克蘭領土克裡米亞之後,在德國等的幹預下停工。
北溪2號引發巨大爭議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能源安全問題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共同體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對能源輸入國而言,能源依賴什麽國家,能否保證輸入的穩定,有無替代方案,都是頭等重要的考慮。目前,從俄羅斯輸入的天然氣,已佔歐洲輸入天然氣的一半左右。北溪2號由俄羅斯公司Gazprom牽頭建造和以後負責運營。北溪2號建成後,無疑會令德國和歐洲進一步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
但目前,歐洲和俄羅斯是對手關係(如果不是敵對關係的話)。歐洲指責俄羅斯違反人權(如化學毒藥事件等),又不承認俄羅斯非法吞併屬於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半島。俄羅斯則不斷通過武力威脅歐洲。一方面是對手,一方面又要越加依賴對方的能源供應,這根本無法説得通。
其次,天然氣問題還是俄羅斯分化歐洲內部以及分化歐洲與烏克蘭的工具。東歐和烏克蘭都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俄羅斯也屢次用「關閉天然氣管道」為武器向烏克蘭施壓。但目前,俄羅斯使用這個武器時不無顧忌:因爲關閉通往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就意味著通往其他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也一併停止,嚴重影響德國等西歐國家。這樣一方面導致德國的能源安全降低,因爲每當俄羅斯祭出此制裁手段,必然影響德國;但另一方面,烏克蘭和東歐國家正是利用德國也會受影響這一點,俄羅斯一旦使出該武器就會惡化俄德關係,以抗衡俄羅斯的能源脅迫手段。
北溪2號計劃,讓俄羅斯可以單獨擴大對德國供應天然氣,從而讓俄羅斯在以能源脅迫烏克蘭和東歐國家時更得心應手。儘管北溪2號能為德國提供穩定的能源,在某種意義上增強德國本身的能源安全,但對整個歐盟及歐盟支持的夥伴而言,他們原先能緊密地結合而成的「利益共同體」,卻被這個工程嚴重削弱了。可以想像,在北溪2號建成後,俄羅斯會更頻繁地肆無忌憚地使用能源武器脅迫烏克蘭和東歐國家。不客氣地說,這個工程正是德國爲了「一己私利」而罔顧盟國的整體利益。
最後,北溪2號工程還牽涉極大的環保爭議。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和其他環保團體的分析,該管道建成後將令波羅的海的生態平衡受到嚴重威脅。一方面,在建造是曾發生過有毒油脂洩漏事件,一方面,在建造過程中需要挖寬度達80米的海底。在越近岸的地區(即尚未鋪設管道的德國近岸段)的影響就越大。
從另一方面而言,儘管天然氣是「乾淨的」,但這只是它與「骯髒的」能源對比的結果。它畢竟還是不可再生能源,與環保團體所支持的可再生能源相比,它還是「骯髒的」。因此,環保團體認爲與其花費巨大又影響環境,不如應一步到位,發展更乾淨的新能源。
顯而易見,德國的能源安全並非沒有其他選項。進,德國可如環保團體支持的那樣發展其他新能源;退一步說,也可用美國液化天然氣通過船運到德國,取代俄羅斯能源。這樣就可以同時兼顧整個歐洲的能源安全、不被分化、以及不損害環保的目的。
因此,北溪2號從一開始就爭議極大,不但歐盟中的東歐盟國一致反對,就連德國內部也有很大的反對聲音。此外,不少南歐國家也對德國的雙重標準不滿:德國一方面阻止主要供應南歐國家的「南溪管道」工程,一方面又要推進供應自己能源的北溪2號工程。
正如筆者以前所分析,川普時代不少政策,在方向上都是對的,但用錯了手法。在北溪2號的問題上,美國為歐洲盟國和美歐的整體利益著想,更是有理有據。可是川普自己用極端勢利的話語,把明明是完全正確的訴求,刻意包裝成了「川普總統為美國人推銷美國天然氣」這樣的「美國優先」的敘事,相當難看。這種做法也引起德國人的反感,反而推動了德國國內對北溪2號的支持度。
儘管如此,正如以上分析,在整個事件中,德國出於一己私利漠視盟國利益的本質依然成立。除了在能源上只顧滿足自己的需求外;在政治上,還通過在能源上與俄羅斯構建特殊關係,德國此擧還把自己變成歐盟其他國家之上的「超然」國家。這種做法只會讓俄羅斯等敵國有可乘之機,破壞民主國家之間的協同作戰。
也正因如此,雖然美國總統從川普變成拜登,美國的立場絲毫不變。如布林肯所言,「拜登對北溪2號非常不高興」。在注重外交的拜登政府說出來,已經是很重的用詞,德國政府應該好好估量。在川普時代,德國可用「美國已不再是可靠的盟國」為藉口,拒絕美國的建議。但到了重視盟友關係的拜登時代,美歐利益又重新一致,德國完全應重新考慮放棄北溪2號工程。當然,在梅克爾時代,德國可能放不下這個面子,但梅克爾下臺在即,新領導人完全有能力推翻梅克爾的錯誤主張。
萬一德國依然堅持,美國有什麽辦法呢?一方面,美國可以繼續制裁,另一方面,美國也可以推動環保團體通過司法和運動向德國政府施加壓力。最後,美國或可以在國際法上打主意。因爲管道通過丹麥波恩霍姆島(Bornholm)對開海底,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丹麥對此有管轄權,有權依照法例否決管道通過此處。如何推動丹麥政府配合美國政策,則需美國政府仔細研究了。
※作者為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