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小孩領到紅包之後,
只能任由他們用在吃喝玩樂上嗎?
專家建議,父母應進行基礎理財教育,
讓孩子學會金錢支配,贏在財富起跑點。
她,教出用錢超謹慎的女兒
善用4種工具 放手讓孩子管錢
現在我們班上女生最迷的是美樂蒂(卡通角色),我也很喜歡;但如果東西超過200元,我就會覺得好貴,不想買了。」小學四年級的小敏靦腆笑說,「可能是我的錢打了24個結吧(形容用錢謹慎),看到再喜歡的東西,只要太貴,就會想還不如存起來。」
進一步問她,存那麼多錢,以後要做什麼呢?「這我還不知道,但存款數字增加,會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喜歡這種感覺。」小敏對金錢的概念,顯然已有超齡水準,不但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還能對商品價格高低有套自我判斷標準。能有這樣「大人都未必會有」的表現,與父母親對小孩的金錢教育,採「放手」模式有極大關係。
「錢的使用,是一種責任感的展現,因此,我們不會去限制她、不給她機會碰錢。
反而在她有數字概念、上小一之後,就讓她自己管理零用錢,學習如何支配,同時也教育她,必須承擔金錢帶來的各種責任。」小敏的媽媽楊瑞玲說,這也是一種生活習慣的養成,從用錢開始,訓練獨立自主能力。
先建立消費觀
學會聰明花錢 克制欲望
當然在此之前,小孩必須了解一件事,即「東西夠用就好,需要才買」的觀念。
「每個小孩都愛吃糖。學齡前,我帶小孩去逛超商,她會想買糖果吃;這時我會試著引導問:妳要買很多糖但吃不完?還是夠吃就好?之後再從文具店下手,讓孩子理解,錢要花在刀口上,不輕易浪費的道理。」
楊瑞玲舉例,以前到超商,看到架上各式糖果,女兒會禁不住誘惑,想全部帶回家。「但放手讓她自主管理後,她會先請店員幫忙確認悠遊卡餘額,在『夠吃夠用』的消費觀建立下,小敏會開始思考:到底該不該買。」有時從小動作中,發現女兒學會比價、克制欲望後,爸爸還會趁機再「激」她一下:「妳想買就買啊,不是還有零用錢嗎?」此時,她反而會說不用了,「家裡的糖果好像還沒吃完。」
消費觀建立後,還要透過適當工具,才能逐步引導小孩正確管理金錢。楊瑞玲便使用四種法寶,分別是:悠遊卡、零錢包、拉鏈袋及銀行存摺,讓小敏在接觸錢的過程中,能有條有理、不失序。
「剛開始把錢交給小孩,目的在讓他們嘗試使用金錢,所以必須限額,利用悠遊卡儲值功能,就能控制花費上限。因此到了超商,除能辨別需要與想要外,還要讓她知道,悠遊卡餘額會變負數,錢一定有用完的時候。」楊瑞玲趁機教育,「買東西時要有預算概念,並衡量能力,如何才能付得起自己想買的物品。」(閱讀全文…https://goo.gl/sErg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