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製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2019年空射增程型劍二飛彈雖通過作戰測評並結案,但因空軍預算排擠下未列量產。圖為空劍二配置IDF射擊。(合成畫面/國防部提供)
據指出,中科院研製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僅剩最終作戰測試就可完成結案,中科院長張忠誠在立院證實該型飛彈的量產計畫正常;而己編列預算量產的陸射劍二防空飛彈系統也將在下半年進行實彈測試,應可順利過關;該型主動雷達導引飛彈已成為三軍通用飛彈,但空射增程型劍二飛彈雖2019年已通過作戰測評並結案,空軍因採購新戰機與大型無人機系統等裝備,在預算排擠的效應,至今並未列入量產的項目中。
當年中科院研製天劍二型空對空主動雷達導引飛彈,讓IDF戰機有視距外攻擊的能量,該型飛彈全系統測試在1996年通過驗證,隔年才規劃進行量產。要到才獲空軍核定通過,並進入量產階段。據指出,當年海軍向法國採購康定級(拉法葉)軍艦時,因法方提出配置阿斯特飛彈(法語:Aster),又稱「紫菀飛彈」的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太昂貴,只有海欉樹短程飛彈作為空防之用,因此海軍拉法葉軍艦的空防戰力一直是海軍規劃提升的項目,因此當空射型劍二飛彈量產後,海軍就為拉法葉軍艦防空提出艦射型防空飛彈的需求。
據指出,中科院透過陸上等各項測試,艦載型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在2014年7月,裝置在淮陽軍艦上進行首次完成全彈飛行測試,並通過電子虛擬靶位,但隨著海軍新一代兵力整建計畫,海軍規劃海弓三與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都將成為艦載防空飛彈高低配的作戰能量。目前規劃中的「小神盾」新一代飛彈巡防艦 ,配置海弓三與海劍二兩款垂直發射的防空系統,其他如雙船體的沱江級軍艦、鴻運專案的兩棲船塢登陸艦,以及拉法葉軍艦的性能提升案,都只有裝備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
據了解,海軍沱江級軍艦與鴻運專案的兩棲船塢登陸艦,是採用與雄二、雄三反艦飛彈的發射箱模式,而「小神盾」震海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與拉法葉軍艦性能提升案則是用垂直發射來安裝。因沱江級量產型軍艦與兩棲船塢登陸艦都將今年下水進行各項測試,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僅剩最終作戰測試的科目就可結案,雖以進行小批量的生產,但規劃量產300枚的專案已排入2022年的國防預算中。
在陸射型劍二防空飛彈系統部分,因艦射型劍二防空飛彈的技術難度最高,來自水面的反射波與海上天候等複雜因素,經常會造成測試上的失敗,因此當海劍二飛彈測試完成後,將測試數據運用在陸射型飛彈上,這也讓陸軍「新型野戰防空武器系統」的量產案進行比較順利,該案反而是因4X4的飛彈發射車(屬於作戰用)規格,在陸軍與中科院互推是對方訂出特殊「商規」而不是「軍規」車輛載具,讓整個量產期程被迫往後延期,因最後還是採購特殊「商規」作為飛彈發射車,今年下半年才進入實彈的驗證。
再則,IDF戰機經「翔展專案」性能提升後,戰機機身與機翼結構除可裝置遙攻用萬劍彈外,國防部2015年起以代號「奔劍」的科研案,進行空射增程型劍二飛彈研發,其有效射程可從現有60公里,提高為100公里,並加化其抗電子干擾能力,並採機翼裝置滑軌方式,IDF戰機可從原機腹掛載2枚空射劍二飛彈,提升到機翼4枚;該增程型科研案經多次通過作戰測評並於2019年結案,但受到空軍預算的排擠效應,是天劍二型系列飛彈中,唯一目前尚未列入量產的彈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