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推理生物學比造假可怕」 《科學月刊》總編爆:台大高層涉金權交易

張雅貞 2017年01月22日 15:14:00
《科學月刊》主編多次在臉書上針對台大造假案發表意見,並警告若這些造假者抱持著「堅信用推理就能得出生物學」的心態,可能比造假還可怕。(合成畫面/圖片:李隆揆攝、取自蔡孟利臉書)

《科學月刊》主編多次在臉書上針對台大造假案發表意見,並警告若這些造假者抱持著「堅信用推理就能得出生物學」的心態,可能比造假還可怕。(合成畫面/圖片:李隆揆攝、取自蔡孟利臉書)

台大論文造假案讓學界對台灣論文審查制度產生質疑,《科學月刊》的總編輯蔡孟利不只多次對此事發表意見,更直言這次台大的案子很經典,幾乎包含了所有學術造假的極端事例,若台大繼續噤聲,這些人會因為這樣的造假得逞而更加堅信生物學就是如此簡單,「這比造假還可怕」。

 

延伸閱讀:【獨家】中研院研究員要「郭明良踹共」 被威脅「爆料妳私生活」

 

蔡孟利多次對此案發表想法,他認為此次論文事件的確牽涉很廣,不只是台大,涉案得多數是高階人員、被認為是學術菁英的人,其中有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政府官員的人員等,甚至連續10幾年的多篇論文均有造假嫌疑,他更直言,這不只是單純的研究成果造假,也牽涉到金錢與權位交易的可能。

 

 

蔡孟利說,科技部在此案爆發後,於1月4日時發表一紙公函,嚴明日後凡是要申請科技部補助計畫的案子,須先填報本部研擬的「強化學術倫理檢核表」,否則一律不受理所申請的研究計畫;蔡孟利對此表示,這只是一個「無法讓壞人有所顧忌,卻累死善良百姓的措施。」

 

蔡孟利上傳科技部的公函,認為科技部此舉只是一個「無法讓壞人有所顧忌,卻累死善良百姓的措施。」(翻攝自蔡孟利臉書)

 

他在個人臉書中提及,近日越來越多的造假論文出現,暴露出的是一個被簡化的生物學認知架構,也是為什麼這些人編得出讓審稿人與期刊主編都接受的內容原因。蔡孟利說,在現代生物學的研究裡,是以「因為B,所以造成A」的方式來闡述,因此造假者只要把握住某系列箭頭的思路,就很容易架構出一個合理的開展。

 

蔡孟利認為,若這些造假者抱持著「堅信用推理就能得出生物學」的心態,可能比造假還可怕。(翻攝自蔡孟利臉書)

 

蔡孟利表示,造假者的手法非常符合現代人對於科學的現代看法及生物學詮釋:有邏輯、易說明,而且導引出明確可行的應用方向。不過,他認為這也是為什麼不能讓造假者繼續待在學術圈的另一個原因。

 

蔡孟利指出,這些人會因為這樣的造假得逞而更加堅信生物學就是如此簡單,也會因為高階期刊的買單,更加合理化他們想像中的生物學的邏輯,認為「即便不造假,如果實驗做的夠好,也一定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你看,審稿人與期刊主編都接受我的想法,可見我的推論應該是對的。」蔡孟利表示,若一個造假集團中有那麼多人,長年來都以造假的手法生產論文,或許,內化在他們心中的,是一個堅信用推理就能得出的生物學。「從生物學的教學角度來看,這比造假還可怕。」

 

不過,蔡孟利也認為,因為這起事件才讓人驚覺,原來台灣各單位的制度都無法有效的處理此類學術倫理問題。他認為,科普像是食品加工業,原創學術論文是賴以為生的原料。「如果台灣本土的學術論文是假貨,那報導出來的台灣科普也會是假貨。所以,我們應該要超關心我們的原料是否為真。」更重要的是,與這些造假論文相關的經費龐大,都是來自於納稅人的公帑!

 

因為多次對此案發表意見,他也在臉書上坦承收到許多人私訊「建議」他不要再淌渾水,以免淪為有心人士利用來鬥爭的「正義打手」,甚至坦言遭受自己母系台大生科系的內部壓力,認為他這樣的高調發言會害慘「認真工作的自己人」,雖然他認為此番話對他而言是難以承受之重,但他仍認為,「總不能覺得民進黨上台後跟國民黨也差不多,就想說乾脆不要總統直選算了。」他也在發表的文章中引述台大已故的傅斯年校長所說過的話,提醒台大校方、所有在這件事情選擇沉默的台大人,「不要忘了我們理想中台大人的樣子。」

 

蔡孟利在臉書上坦承收到許多人私訊「建議」他不要再淌渾水。(翻攝自蔡孟利臉書)

 

蔡孟利坦言遭受自己母系台大生科系的內部壓力,認為他這樣的高調發言會害慘「認真工作的自己人」。(翻攝自蔡孟利臉書)

 

蔡孟利說,這次如果不是PubPeer這個可以不受國內無良學閥、投機官僚干擾的公開平台,這篇2008的邪惡論文仍會繼續盤據百年期刊的版面,大家仍然不會知道納稅人的血汗錢,只是在供養一群不知恥為何物的偽學者。他表示,學術倫理這類事情在台灣很容易被忽視掉的原因,除了因為牽涉專業又非一般政治、經濟等普羅問題,一般媒體不願意花時間長期報導外,有能力對這類事件深入評論的通常只有科學專業人士;但若事涉層級很高,因為台灣學術圈子很小,大家發言都會有顧忌。「因此,一旦失去媒體曝光度,這類事件就很容易『被關起門來』處理。」(張雅貞/綜合報導)

 

蔡孟利小檔案(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 《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教授
  •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博士
  • 專長:神經生理、循環生理、生物技術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