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文笛專欄:美日峰會 菅義偉展示國際領袖的自信

宋文笛 2021年04月19日 00:02:00
菅義偉主動表示美日雙方同意要尊重「以多邊主義和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且「發揮共同領導權」以「更好地重建」全球社群。(湯森路透)

菅義偉主動表示美日雙方同意要尊重「以多邊主義和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且「發揮共同領導權」以「更好地重建」全球社群。(湯森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於4月16日在白宮進行兩國領袖會議,會上提到將共同致力對抗中國的挑戰、區域治理、乃至於全球氣候變化等議題。這次峰會乃菅義偉為了迎接半年內的日本眾議會改選的民意洗禮,順應國族主義政治需求而做出的巧妙一搏,不惜冒上得罪北京和美國共和黨的風險。

 

中文世界評論聚焦於會後發布的美日領袖聯合聲明,因為這是 1969年以來在涉及日本政府首腦級的聲明中首度提及台灣。

 

聯合聲明指出「美日兩國反對任何改變東海的單邊行為」(“We oppose any unilateral attempt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in the East China Sea.”),關於東海部分,既可涉及釣魚台,實際上也不妨包括台灣周邊。但是惟恐訊息不夠明確,聲明後段又再度加碼:「我們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且鼓勵透過和平方式處理兩岸問題」 (We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peace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encourage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ross-Strait issues.)

 

美日為「共同領導」

 

對此關鍵環節已多評論,筆者無意著墨。筆者感到更加有趣的反而是另外一段發言。在記者會面對媒體環節,菅義偉主動表示他和拜登皆認知到,美日兩國同樣肩負領導多邊倡議以解決國際社會問題的責任。在此背景下,美日雙方同意要尊重「以多邊主義和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且「發揮共同領導權」以「更好地重建」全球社群。 (“President Biden and I share the recognition that our two nations bear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ies to lead multilateral initiatives toward the resolution of such issues. In this context, we agree to respect international order based upon multilateralism and the rule of law while exercising joint leadership to build back better our global community.”)

 

菅義偉的談話展示出日本脫出保護殼,走向負責任的國際領袖級大國氣度。(湯森路透)

 

這告訴我們菅義偉出於選舉壓力必須塑造自身強而有力領導者形象,已經不惜棉裡藏針地對北京以及川普開火。何以見得?第一,「發揮共同領導權」此一用詞,意在顯示日本和美國平起平坐,東京並非華盛頓的馬前卒;欲表達同樣的雙方平等意思,原本可以採用類似「夥伴」等詞彙 (partners),但是卻用更有積極意味的「共同領導」,此自然為菅義偉向國內右派勢力交心之筆,表示不僅中國可以平視美國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語),日本也已經準備好站起來了。

 

日本匠人當國際秩序修補師:重建而非新創

 

第二,既然每當日本政府表達「領導」國際社會意願,北京鷹派便會砲轟日本,以日本軍國主義思潮復萌,大東亞共榮圈雄心再起等誅心之論攻之。菅義偉想來早有準備。如何預防北京砲轟?他說大家無須過度反應,日本不是要「建構新格局」,只是要「修補舊秩序」,日本不是修正主義野心家 (revisionist),而是守護現狀者 (pro status quo actor)。

 

為了稀釋對日本野心的疑慮,菅義偉並且進一步拉上拜登當擋箭牌,他說日本要做的只是拜登競選總統期間的標誌性口號,即「更好地重建」 (build back better),差別僅在於當初拜登要重建的是美國國內秩序,現在美日要重建的則是國際秩序。既然美日同心,則對日本意向有意見的人,自然也對美國意向有意見,所以有問題請先去找拜登。

 

多邊主義和法治,川普和北京

 

第三,日本既然要「重建」國際秩序,當然就隱含了對於國際現狀一定程度的否定,也就牽涉到了美中兩國的批評。畢竟現狀若非「荒蕪」,何須重建?當初拜登選舉喊「更好地重建」時,自然是否定了他的總統競選對手,時任總統川普在過去四年 (2017-2021) 的執政下的美國國內現狀。

 

那麼如今美日要重建的國際現狀的病兆在哪裡?菅義偉的發言中指出了,國際秩序是以「以多邊主義和法治為基礎」,所以問題便是出在一是多邊主義,二是法治。這兩種毛病的病源為何?「法治」部分,從菅義偉和拜登的發言以及聯合聲明中皆可見,他們判斷問題在於北京,例如後者在南海議題上無視海牙國際仲裁庭裁決等行徑。

 

另一方面「多邊主義」的荒蕪的責任又是在誰身上?考量到近幾年的紀錄,在考量到菅義偉發言時身邊站的是拜登,可想而知,是在指高舉「單邊主義」外交大旗,任內退出多間國際組織、片面取消國際協定、屢屢在東亞峰會等重大國際會議缺席,又被拜登批評「美國優先淪為美國孤立」 (America First become America Alone) 的前任美國總統川普。

 

菅義偉此行已為他自己和自民黨的選情加分。(圖片摘自The White House Twitter)

 

在他人土地上對於他國前元首做出委婉批評,即便已經包裝到如此隱諱,畢竟有所失禮,但也從此可以看出日本政府自安倍以降對於川普單邊主義的隱忍。(意者可以觀察流傳甚廣的在安倍和川普 2017年首次會面的握手畫面中,安倍的面部表情。見 CNN ‘Trump shakes Japanese PM's hand for 19 seconds。)

 

台日美關係在日本深具社會基礎

 

菅義偉的外交修辭,層次諸多,日本文化尤其講究內斂,需得一路邏輯推演抽絲剝繭,方能還原出其論述的基礎假設。觀察此次美日峰會,菅義偉不惜冒上得罪中國和美國川普支持者的外交風險,也要透過反襯,展示出日本脫出保護殼,走向負責任的國際領袖級大國氣度。很自然地解釋便是,此舉可為菅義偉自己和自民黨的選情加分。一方面,這透露新世代的日本社會逐漸可以接受甚至期待日本扛上更大的國際參與責任,二方面,也展示了日本加強同美國乃至於台灣關係,在日本皆屬選情加分之作。也因此,未來台日關係持續深化,值得期待。

 

※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