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20日拋出台灣街道去中國化議題,並提及改路名門檻高,為一大困難,卻慘遭無黨籍台北市議員林穎孟打臉。(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20日上午新闢臉書粉絲專頁,拋出台灣街道去中國化議題,但短短3小時便悄悄下架。事後,北市府出面解釋,改路名門檻高為一大困難,卻慘遭無黨籍台北市議員林穎孟打臉「市府提的『門檻』與改路名無關,而是『門牌改編』的作業要點」,直言柯市府的螺絲掉滿地。
對此,市府發言人陳智菡20日下午出面解釋,拋出此議題作為倡議,希望使路名與台北有更多連結,未來市府也會朝這方向研議,而粉專則是柯的民間友人設置,未料引發熱烈討論,已暫時關閉,提升內容再重新亮相。
不過,此事遭外界質疑改路名是市府權力,北市府卻光說不做?
陳智菡回應,更改路名不易,須先取得五分之一以上相關所有權人提案連署,經戶政所審查通過,還要有四分之三以上所有權人同意,再經市政會議審議等程序,才能修改,未來北市府會朝這方向研議。
而柯文哲臉書21日也再度提及此議題,表示「路名,不只是路名」一座城市的路名,建構了城市裡生活的人的記憶與認同。任何路名的命名或更改,蘊藏了不同的文化意涵與權力關係。
柯文哲指出「為什麼明明生活在台灣,卻有那麼多取自中國省份、城市的路名呢?」在高舉反攻大陸的時代,這些路是很多人心靈寄託;但時至今日,卻缺少與在地的連結,讓年輕一輩彷彿被淹沒在陌生的城市裡。
北市府提出的「更改路名的困難」,卻慘遭林穎孟打臉。林穎孟在臉書指出,北市府提出的「五分之一門檻」是出自《台北市門牌編釘作業要點》,與改路名無關。
林穎孟指出,改路名的法規依據是《台北市道路命名及門牌編釘自治條例》第3條:本市道路之命名,應由轄區戶政事務所,層報台北市政府核定,或由市政府逕行命名。但既有道路更名,應事先送台北市議會審議。她痛批「這麼基本的民政法規都能搞錯,市府螺絲掉滿地。」
【熱門點閱】
●陳時中漲健保免下台 陳珮琪澄清:只有滿滿的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