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真相,拆穿他們的謊言,最好拿中國的行徑對照他們的說詞,這就是所謂「扛著紅旗砍紅旗」的意義!(湯森路透)
最近有兩件新聞同時在4月23日發生,乍看是不相干的獨立事件,若從中國官方發言的語境觀察,卻赫然發現存在極為雷同的內在邏輯。
美國主導的全球氣候峰會剛結束,由於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度與習近平同框,在當下美中全面對峙的政治氛圍下,雙方是否可在此議題尋求合作的共識方向,應是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
同一時間也是中國海軍建軍72週年,相較2019年在青島舉行海上閱兵的盛況,今年中國官方只能透過央視播放遼寧號航母戰鬥群「無害通過」第一島鏈的內宣影片;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北京近年來積極增強軍備,在周邊海域採取的擴張行徑已經引發印太國家的不滿,為了宣稱達到鞏固主權的政治需要,卻礙於無法舉辦跨國的海上慶祝儀式,透過精心剪輯鋪排軍容壯盛的形象,將有助於動員愛國主義的自我認同感。
另一方面,習近平在氣候變遷峰會的談話不僅和拜登形成反差,但也符合中國在全球議題上經常扮演的「政治上的巨人、經濟上的侏儒」的角色。正當拜登高居2030年美國碳排放減半的承諾時,習卻宣稱中國過去的成績,這種說法猶如再把去年中共五中全會宣稱「十三五規劃經濟」落實綠色經濟的官方複誦一次,美國再談未來,中國卻只能面對過去,這就是雙方政治高度的差距。
更諷刺的是,習近平還宣稱發達國家應該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強調「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並宣稱接著重申去年提出的2030年以前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以前碳中和的目標。說穿了,習的說法就是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以來已經污染了地球百年,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展的國家憑什麼承擔不對稱的責任?雖然作為當下全球排碳最高的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沒達到巔峰,在這之前不可能有什麼具體的承諾。
不客氣地說,如果這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的講話,這種語境大抵還有說服的空間,但是面對自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客觀事實,中國未曾承擔過與其等其量的國際責任;這也意味中國的崛起只願意當順風的搭便車者,若要提供免費的公共財根本是天方夜譚。
更諷刺的是,中國外交部在22日深夜的「媒體吹風會」暗批美國將「應對氣候變化當作地緣政治的籌碼,攻擊他國的靶子,貿易壁壘的藉口」,還宣稱中國從來不搞地緣政治,更沒有興趣打什麼「氣候牌」,這種政治操作更讓人看透北京「軟硬兼施」或「黑白臉分進合擊」的政治套路,搞了半天這還是先前楊潔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翻版。
中共向來擅長透過操作「歷史情結」累積政治鬥爭的籌碼,這種洗刷百年恥辱的民族主義,除了可以置換「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關係,同時合理化自身的擴權行徑。
舉例來說,彼時的「懲越戰爭」是侵略作為,卻能包裝成「教訓小霸,自衛反擊」;中國海軍現代化是將其建軍戰略從「近岸防衛」、「近海防衛」調整為「遠洋攻擊」,卻與帝國主義屈辱相互連結,然而宣稱捍衛主權;一帶一路的本質就是新殖民主義,卻高舉反帝旗幟;發展戰略核武就是為了拉近美中之間的實力差距,並以具體的行動對周邊國家構成實質嚇阻,卻聲明不針對「非擁核國家」。
這種大內宣雖然嚴重扭曲事件的因果邏輯,但是卻對動員群眾,鞏固共黨領導與統治基礎,甚至施行所謂認知作戰將有意想不到的政治效果。許多人都在問該如何因應這套統戰模式,答案很簡單,就是揭露真相,拆穿他們的謊言,最好拿中國的行徑對照他們的說詞,因為言行不一就是共產黨的行為準則與慣性,這就是所謂「扛著紅旗砍紅旗」的意義!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