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預見的是,西太平洋地區將會是大國常態性相互展示軍力的主要區域。(搭乘魚鷹直昇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圖片摘自U.S. Pacific Fleet)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021年4月4日公布消息,海上自衛隊3日在長崎縣西南海域偵獲中國海軍航艦「遼寧艦」、055型飛彈驅逐艦「南昌艦」、052D型驅逐艦「成都艦」、「太原艦」、054A型飛彈護衛艦「黄岡艦」、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等6艘向太平洋方向航行。美軍伯克級(Arleigh Burke-class)飛彈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 DDG-89)3日出現在東海海域,4日開始沿途伴航「遼寧艦」,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4月6日對此表示,美國知道解放軍正在進行演習,也正在監控中。
中國國防部4月5日發布消息,「中國海軍組織『遼寧艦』航艦編隊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訓練,這是根據年度工作計劃組織的例行性訓練,旨在檢驗部隊訓練成效,有利於提高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今後,中國海軍仍將按計劃常態組織類似演訓活動。」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專家說法稱,「打擊『台獨』軍事準備最核心的就是實現封鎖,對台灣東部的封鎖就是靠航艦戰鬥群及海空軍力量來實現」,「航艦具有實施戰略圍堵和戰術圍堵的作用,也可以阻隔域外勢力來干預中國的內政。」
不意外地,中國首艘航艦的功能主要是訓練與認知作戰,「遼寧艦」編隊出海除起降訓練、封鎖或擔任假想敵等未經官方證實的任務,另一項則是搭配國際時事,每次都會賦予的一些政治意涵,藉以強化心理層面的威懾,特別是美中競爭加劇,藉大國象徵的航艦展示武力,回應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特使訪台、《美日領袖聯合聲明》即將發布等議題,亦可爭取戰略主動。
然而,「遼寧艦」排水量達6.7萬噸、最高速度30節、最大航程8,000浬,雖可搭載24架艦載機殲-15B、直-18J艦載預警直升機,但與美軍航艦打擊群相比,其編隊仍有不足之處,除缺乏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巡航時間、探測高度受限,殲-15採滑跳起飛,無法提供在航艦甲板距離起飛的最大效能,從而影響其作戰能力。2016年12月,「遼寧號」首次穿越第一島鏈演練跨海區試驗及艦載機起降訓練,同時也要逐步開展航艦編隊綜合攻防體系作戰訓練,2018年即首度舉行。近日,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也開始落實多機型實兵演練,訓練課目包含預警探測、指揮控制、引導攻擊、航空反潛等,例如2021年3月26日遭我國防部偵獲運-8反潛機、空警-500、轟-6K、殲-16、殲-10級運-8技偵機即屬之,[6]4月9日即有殲-10、殲-16、運-8反潛機、運-8遠干機、空警-500於巴士海峽空域擾台飛行,前兩型機可掛載空地-88、鷹擊83K、鷹擊12反艦飛彈射程均在200公里以內,作戰範圍受限,但尚無中國官媒證實是否與航艦進行協同演練。
055型飛彈驅逐艦「南昌艦」首次加入編隊展示
此次中國航艦編隊的防空核心—055型飛彈驅逐艦「南昌艦」是一大觀察重點。該艦由中國自主研製,排水量達1.2萬噸,武器系統有裝配14座八聯裝垂直發射器,可發射射程達400公里的鷹擊-18反艦巡弋飛彈或魚-8火箭助飛反潛魚雷或海紅旗-9防空飛彈或長劍-10中遠程攻陸巡弋飛彈;1座24聯裝發射器可發射紅旗-10短程空飛彈,2座三聯裝7424型魚雷發射器;雷達採用346B型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346B AESA),聲稱防空、反飛彈、反艦、反潛能力接近噸位數相當的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 class)巡洋艦,解放軍將其定位為「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第2、3艘055型「拉薩艦」、「大連艦」分別在3、4月入列解放軍海軍,未來同級艦可能改良的方向有裝置大型垂直發射系統,以發射更大射程的反艦飛彈、裝設「綜合全電力推進系統」(Integrated electric propulsion, IEP),以提高速度、降低噪音,並裝置導能武器。此級艦透過強大的防空、反飛彈能力將可提供航艦編隊保護,以支撐未來遠洋作戰的需求。
美軍航艦打擊群協同多國軍隊演訓增強軍事存在力度
此次「遼寧艦」編隊於東海、台海、南海進行遠海長航訓練,美軍派遣「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等一路監控、「馬侃號」(USS John McCain DDG-56)飛彈驅逐艦穿越台海之外,「羅斯福號」航艦打擊群(Theodore Roosevelt Carrier Strike Group, TRCSG)結束中東、印度洋任務後於4月4日進入南海,隨行的有美海軍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碉堡山號」(USS Bunker Hill CG-52)、伯克級(Burke class)飛彈驅逐艦「羅素號」(USS Russell DDG-59)等,共同執行航空器飛行、海上打擊、反潛及協調性戰術訓練;並與兩棲登陸艦「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LHD-8)、兩棲船塢運輸艦「桑默塞特號」(USS Somerset LPD-25)、兩棲船塢運輸艦「聖地牙哥號」(USS San Diego LPD-22)組成的兩棲待命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 ARG),共同執行戰術機動、建立聯合指管體系等遠征打擊兵力作戰(Expeditionary Strike Force operations)任務之協作訓練。
鄰國日本除持續籌建「陸基神盾」替代計畫外,2020年成軍的摩耶級護衛艦排水量達8,200噸、最高速度30節、裝備AN/SPQ-9B X波段近程雷達、多功能拖曳陣列聲納(MFTA);12座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可發射標-2、標-3飛彈、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反潛火箭;2座四聯裝SSM-1B反艦飛彈發射器;2座四聯裝SSM-3反艦飛彈發射器、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器等,具備整合防空與彈道飛彈防禦(Integrated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IAMD),神盾系統應具有Baseline 9/ACB 16效能,並引進複合燃氣渦輪電力推進(COGLAG)推進系統,顯示日本也積極加強護衛艦戰力。本次「遼寧艦」編隊傳出日本海上自衛隊雨村級/高波級護衛艦曾伴航監視,顯見美日正強化海上兵力應對,同時透過釋放照片強化對中國的「認知作戰」,增強心理層面的嚇阻。
事實上,對於中國近年在東海、台海、南海軍事擴張,美軍除持續以低強度的「航行自由行動」(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s)應對,早在2020年「羅斯福號」和「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兩個航艦打擊群已在菲律賓海舉行雙航艦協同演訓,加上「雷根號」打擊群、「美利堅號」兩棲待命群,構成3個航艦打擊群及1個兩棲待命群嚇阻力量,對中國嚇阻及印太區域穩定具一定效果;2021年1月「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USS America LHA-6)即曾在南海執行F-35B飛行操演。除此之外,北約國家亦有強化印太軍事存在的行動,法國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翡翠號」(SNA Emeraude)和「塞納號」支援艦(BSAM Seine)2月途經南海;英國「伊莉沙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 R08)航艦打擊群預定在5月通過南海前往日本;德國8月將派遣「拜仁號」(Frigate Bayern)護衛艦。可預見的是,西太平洋地區將會是大國常態性相互展示軍力的主要區域。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