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2019 © Craig, Ice cream. Yum. @ Flickr, CC BY-SA 2.0.)
阿珊高大、豐滿,有著金黃的膚色和黑色、蓬鬆的捲髮,頭髮長度幾乎到背部的一半。她母親是中學的數學老師,是非裔美國人,父親則是白人,只是自從父母分開之後,她就很少見到。約莫五年前,她母親和一個薩摩亞男士再婚了;阿珊喊他「爸」。阿珊告訴我:「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愛情故事那些有的沒的,因為我得跟著媽媽見她男友約會。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媽買了一堆書到處都是。」
我問阿珊,她媽媽有沒有跟她解釋過月經和生育,她點頭。那有沒有解釋到自慰呢?她哈哈笑,說:「沒有。」
有沒有說過陰蒂的位置呢?聽我這麼問,她又笑了。再問有沒有解釋到高潮?阿珊搖頭,她說:「我父母很開明,會廣泛討論性這件事,或者拿性開玩笑。我們會一起看《南方四賤客》,或者討論中東地區女性遭到毀容的事情。只是,事情說到了我身上,就變得有點玄了。然後變得有點像非常保守的家庭,什麼話都要拐灣抹角地說。如果我去找他們,他們也會敞開心胸討論,但是要他們自己主動提起,很難;要我自己提起,也滿難的。」
阿珊跟我遇到的大部分女生一樣,對性很好奇,又有很多資源,所以她自己研究性愛這個主題,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都上網去查—例如去 Google 搜尋「如何吹簫」之類的關鍵字,或者乾脆看 A 片(她說「只為了看看所有的事是怎麼搭在一起的」。)然後,當然了,她也講求「從做中學」。
她回憶道:「高一的時候,一切想像就變成真實了。性愛、喝酒什麼的都來。這時候你就不再只是從電視上看看而已了,可是高一的時候我們還沒真的縱情痛飲。大部分的時候只是做個表面。像是你週末的時候跑去公園,稍微假裝自己喝醉了,然後呢就跟某個男生搭上,可能上個二壘或三壘這樣。」
於是我問阿珊:「你們所謂的幾『壘』,是指什麼意思?」
她大口喝了下拿鐵後說:「嗯,一壘是接吻,二壘就是男生用手撫摸女生的器官。」
我挑了挑眉,感覺這中間有好幾個步驟被跳過了。
「三壘是口交。」
「男對女和女對男都要嗎?」
阿珊又笑了,搖頭表示:「女對男啦。女生不會要求口交,不會。除非你們要長期交往。」
「等一下。」我忍不住說:「倒退一下。我好像沒聽懂口交也算是壘的部份。」
阿珊聳聳肩,說:「我的世代,和你的世代是不一樣的。對我們來說,口交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家都這樣啊。」
人們對於青少年口交這件事,一直很焦慮。會這麼焦慮,要從一九九○年代末期《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說起,那篇報導說,十幾歲中學生的生活裡,口交—當時所謂的口交,指的是吸吮陰莖—不但變得越來越普遍,嘗試的時間也比他們忙碌(請讀作「疏忽」)的父母所知道的早很多、隨便很多。套一句某健康教育老師說的:「『你是吐出來,還是吞下去?』是典型國一學生會提的問題。」
二○○四年,NBC 新聞/人物專訪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事實上,十三歲到十六歲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只有不到百分之○點五說他們參加過口交派對。雖說數字不是○,但絕對不是很猖獗。
儘管如此,促使「彩虹派對」神話發芽的種子,確實也不是憑空而來:口交在青少年圈已經變得相對普遍。國三下學期的期末,每五個孩子幾乎有一個已經嘗試過口交;到了十八歲時,高達三分之二的孩子嘗試過,其中家境富裕的白人青少年更熱衷此道。
各式各樣的研究都顯示,認定自己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比沒有信仰的更可能認定口交不是「性愛」;超過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對於「禁慾」的定義,竟然包括口交(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認為肛交也算「禁慾」);還有大約七成的青少年,認為會口交的女生還是處女。我不知道社會上的保守份子看到這些事實的時候,還會真的認定這是守貞教育的勝利嗎?
可是,我也不禁懷疑:如果青少年認為口交不是「性愛」,那他們又是怎麼看待口交的?對女生來說,幫伴侶口交,或者接受伴侶舔陰,到底是什麼意思?她們是樂在其中、還是容忍?她們期待嗎?
露比這個年輕女生,剛從芝加哥郊區某高中畢業不久,這一天傍晚,她約了四個朋友聊天,她答應讓我加入。於是我們在露比的房間碰面,幾個女生伸長了手腳躺在地板上、床上、沙發上。
我問到口交的時候,一個名叫黛紋的女生搖頭了,說:「現在口交都不算什麼。」說的時候,還輕蔑地搖搖手。
我又問:「那現在,怎樣才算有事呢?」
黛紋聳聳肩:「沒什麼算有事。」「口交不是性愛。」「就像是比親熱再進一步,」
露比說:「就是一種勾搭的方式,這種方法可以進一步,又不會被看得很嚴重。」「而且口交沒有陰道交的壞處,」瑞秋補充道:「你不會失去童貞,不會懷孕,也不會得性病,口交比較安全。」
不幸的是,她說得不完全對—再說一次,因為父母和師長一直刻意忽略口交,所以青少年圈子裡一直以訛傳訛,相信口交沒有風險。結果就是,過去三十年,青少年性愛和懷孕的比率降低,但是罹患性病的比率卻沒有降低。每年性病的確診新病例,就有一半是青少年和年輕人,而且以女性居多。第一型的皰疹和淋病比例上升,一般認為是和口交普遍有關。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男孩與性》(Boys & Sex)、《灰姑娘吃了我女兒》(Cinderella Ate My Daughter)、《等待黛西》(Waiting for Daisy)、《流動》(Flux)、《校園中的女學生》(Schoolgirls)等探討年輕女性的作品。佩吉也是《紐約時報》特約撰稿人,並曾於《大西洋》、《紐約客》、《今日美國》等各大雜誌發表文章。她在TED的演講,觀看次數已超過四百萬。她目前與丈夫和女兒住在北加州。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