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人防疫文明之高,目前北台灣多地的「群聚」和「個案」,應該不至於引爆大規模社區傳播。(湯森路透)
北台灣多地傳出COVID確診案例,全民的緊張情緒可想而知,但其實這也是重新檢視COVID病毒在台流行實況的最佳時機,防疫單位應把握這次機會,把比較務實的COVID防疫觀念傳遞給社會大眾,勿因急於防堵而產生躁進之舉,慎防倉促開出的「藥單」不僅未能「對症下藥」,還因「副作用」導致更多傷害。
台灣最近疫情緊繃始自華航及其所屬諾富特飯店相關人員多人確診,從官方和媒體發布的許多感染者關係圖來看,除了案1100、案1113、案1114跟「諾富特」飯店「完全」無關之外,其他三十例或多或少跟「諾富特」飯店有所關連,由此已幾乎可以判定,這是一起「諾富特群聚感染」,而不是華航派飛作業造成的群聚。
雖然我也認為「航空機組員返國只需隔離三到五天」的學理根據實在薄弱,但同樣的檢疫及派飛準則也用在長榮航空,長榮卻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群聚,所以問題關鍵恐怕不在「飛回來之後要關幾天」,憑空指控機組人員的個人言行更屬無稽,理應檢討的是諾富特飯店的管理、清潔作業、以及該飯店是否真有「把防疫當一回事」,然後防疫單位應藉此經驗,避免類似的群聚在其他隔離檢疫場所發生。
至於宜蘭、新北、台北、基隆這些案例,其後續疫調會發現這些案例「全部」都跟「諾富特群聚」有所關連的可能性幾乎是零,所以「宜蘭群聚」、「新北群聚」、「台北個案」、「基隆個案」都非常可能是獨立於「諾富特群聚」之外的個別疫情,這就跟之前好幾位長期旅居台灣的外國人,竟然一回到自己母國就被驗出COVID陽性一樣,凸顯台灣環境中恐怕「不是」沒有病毒,台灣社區裡應該「一直都有」無症狀感染者,很可能只因台灣不像日本、韓國、美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提供免費又便利的COVID病毒檢測(例如「得來速」的檢測服務),所以不像這些國家每天都能報出數十、數百、甚至數千例無症狀感染者罷了。
然而,如果台灣其實一直都有人被感染,那為什麼之前被感染的人都「無症狀」,最近卻有好幾個感染者都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然後就醫而被通報且驗出呢?
其實我認為,這就是台灣防疫單位應該去深入探討的地方,不妨了解一下最近的「有」症狀感染者,是否有一些既有的慢性病導致他們免疫力比較差?是否生活作息比較不規律?是否工作壓力較大?是否睡眠不足?是否飲酒過量?是不是個人衛生習慣有需要修正?又是不是可能有歐美COVID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維他命D缺乏問題?
此一調查結果,可以為社會大眾提供一些預防的概念,比如說,開始注意飲食中維他命D的攝取或補充、儘可能早睡早起、適時抒解工作壓力等等,否則社會大眾隨著疫情新聞而神經緊繃之時,如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的焦慮感又跟著高升,對整體防疫絶對只有負面影響。
而且,若真如前述,台灣環境中恐怕「不是」沒有病毒,台灣社區裡應該「一直都有」無症狀感染者的話,那麼北台灣多地疫情衍生的疫調匡列人數大增,就很可能出現「類普篩」效應,挖出更多社區中的無症狀感染者,繼而引發社會群體焦慮更加高漲,故防疫單位此時務必把COVID病毒在台灣的流行實況、以及受到國際疫情牽動而必須與時俱進的務實防疫觀念傳遞給社會大眾,才能避免民眾的恐慌壓垮防疫陣線。
其實説到「群聚」,台灣各界一定要認真參考新加坡的經驗。
去年年初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新加坡就爆發多起群聚,包括商展、教堂、以及中國觀光客集體買藥當「伴手禮」的藥鋪等;當時新加坡人的防疫意識還不夠高,所以上述群聚衍生不少社區感染,甚至迫使新加坡政府宣布封城。到了去年夏天,群聚感染改成在好幾個外勞宿舍爆發,從去年6月2日「解封」之日到8月14日,新增案例飆破兩萬,但一般民眾的防疫意識已大幅提高,所以新加坡政府沒有倉促宣布再次封城,而是跟醫界合力整備醫療量能,所以新增的感染人數雖然超過兩萬,但病重致死的人數,壓到只增加了個位數——三例。
因此,若用上述新加坡經驗來預判台灣走勢,我認為以台灣人防疫文明之高,目前北台灣多地的「群聚」和「個案」,應該不至於引爆大規模社區傳播;而且台灣醫療量能充足,即使感染後發病的人數增加,我相信這些病人也能獲得妥善治療。所以,台灣防疫單位勿因急於防堵而產生躁進之舉,否則可能只會事倍功半。
其實愈來愈多全球疫情數據證明COVID病毒的傳播能力強大,它的變異株更屢屢突破試圖「防堵」它的公衛防線;而且,COVID疫苗已經在全世界累積上億筆施打和追蹤資料,它的分析研究顯示疫苗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減害」,也就是接種者一旦還是遭到感染,疫苗能降低他發生重症和不幸死亡的風險,疫苗也能幫助他壓低病毒量,減低他再傳染給別人的機率,可是疫苗絶對沒辦法保證接種者不會受到COVID病毒的感染。
因此,台灣相關單位的防疫邏輯要不要從「防堵」轉為「減害」?要不要適度放下對「零本土病例」的執著?恐怕是此時此刻必須認真思考的根本問題。我認為,當印度的緊張情勢讓全世界看不到疫情盡頭的這個時候,一個比較務實的防疫邏輯,加上清楚傳遞台灣的COVID病毒流行實況給社會大眾,才能讓台灣這個「防疫資優生」前路光明。
※作者為美國 HSVG公益行動公共衛生計畫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