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巴勒斯坦婦女與以色列猶太屯墾者在爭吵。(湯森路透)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爆發最新一輪衝突,以色列警方於10日兩度衝上聖殿山上強制驅趕聚集在山上的巴勒斯坦民眾,導致數百人受傷,而加薩武裝組織哈瑪斯與以色列國防軍互相轟炸對方,導致加薩地區超過30人死亡,以色列方面則一名士兵死亡。
這是怎麼回事?
事情的近因在於過去一個月以來,以色列法院判決東耶路薩冷的Sheikh Jarrah社區的數十戶巴勒斯坦居民必須遷移,地產所有權歸屬給猶太屯墾者。屯墾者認為他們的房屋產權一路追朔到鄂圖曼時期,並且擁有財產轉移紀錄。巴勒斯坦住戶則是在1956與約旦監護單位簽約,換取放棄難民身分,並在三年後拿到房屋所有權,不過以色列不承認這個契約。
這起反迫遷事件已經讓雙方關係十分緊張,許多巴勒斯坦團體聲援要被趕出家的住戶。
延伸閱讀:【鳩佔鵲巢】以色列屯墾者當面嗆巴勒斯坦居民 「反正我不偷你的房子也會有別人來偷」
雙方的緊張關係在5月初左右再度升高,8日是是齋戒月中的貴月(Laylat al-Qadr),10日則是以色列的耶路薩冷日,慶祝在六日戰爭中奪下東耶路薩冷。
一方面,耶路薩冷舊城區的聖殿山上是大群聚集祈禱兼抗議的巴勒斯坦民眾,另一方面在聖殿山下哭牆旁是大批歡慶「奪回耶路薩冷」的以色列猶太人。
1945年二戰結束,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已經勢如水火,英國把問題丟給聯合國,聯合國大會在1947年通過181號決議建議分割巴勒斯坦,將巴勒斯坦土地分為以色列與一個阿拉伯國家,由於雙方都把耶路薩冷視為首都,決議中將此城市定為由國際管轄的單獨城市(corpus separatum),不過隨後1948年的中東戰爭中,東耶路薩冷由約旦佔領控制,而在1967年六日戰爭後被以色列奪下,此後整個耶路薩冷一直由以色列管轄,不過國際法視耶路薩冷的地位留待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雙方共同決定。
東耶路薩冷遠遠比西耶路薩冷重要,因為聚集猶太教、基督教跟伊斯蘭教所有古蹟的舊城區就位在東耶路薩冷。以色列把主要的政府機關都設在西耶路薩冷,2020年,前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薩冷為以色列首都,並把大使館遷過去。我國駐以色列辦事處依舊在特拉維夫。
屯墾者(Settler)是以色列移民到國際認定為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移居者的稱呼。
儘管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疆界在1967年逐漸固定下來,然而以色列官方從未劃定國土範圍,部分以色列人認為巴勒斯坦所有土地應該歸以色列所有。多年來,以色列官方透過鯨吞蠶食的方式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加蓋房屋,驅逐當地民眾,並且把圍牆向外延伸,導致巴勒斯坦土地逐年萎縮。國際法認為這些屯墾區都是非法。
所謂屯墾者通常是指海外入籍以色列的猶太人,以色列法律認定只要是猶太人,都可以申請成為以色列人,而屯墾區往往受到美國福音派團體支援,以色列官方政策也有意鼓勵擴建。一項研究指出,屯墾區家庭獲得的政府經費比以色列境內還高上許多。
不是。
攤開來看,雙方的核心問題在於土地,就是「誰有權擁有並住在這片土地」。巴勒斯坦人認為他們世居於此,卻遭19世紀以來的猶太移民趕出去,以色列人則認為這片土地在舊約聖經上有記載,是屬於猶太人的。
雙方衝突也不是種族,嚴格來說,以色列人跟巴勒斯坦人都是現代民族國家的創造物。巴勒斯坦人指涉的是幾世紀以來住在巴勒斯坦土地的人,主要是阿拉伯裔為主,但也涵蓋本來就住在當地的猶太人跟撒瑪利亞人,以色列則是一個76%猶太人、16%阿拉伯人的移民國家,不少猶太人有歐洲各國血統,另外還有少數的德魯茲人。不過以色列在2018年通過基本法稱「以色列為猶太人的民族國家」。
巴勒斯坦人也不一定都是穆斯林,大約有6%的基督徒,每年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恆依舊會舉辦聖誕節的慶祝活動。
不過當然,耶路薩冷作為三大一神教聖地,衝突總是包含了宗教情緒。
在此次衝突當中,加薩地區的武裝組織哈瑪斯朝特拉維夫為主的地區發射數百枚火箭彈,而以色列國防軍則用「鐵穹」系統攔截,數百枚光影在特拉維夫上空形成驚人的景象。
哈瑪斯是以伊斯蘭為號召的武裝組織,主張武力反抗以色列的佔領,哈瑪斯是當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內兩大主要派別,另外一個是控制西岸的法塔赫,其接受1990年代的奧斯陸協議,放棄武裝抵抗。
哈瑪斯過往受到其他穆斯林國家的支持,不過近來僅剩卡達與伊朗,特別是伊朗視哈瑪斯為抵抗美國/以色列帝國主義的一環,提供支持。而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國家由於近來與以色列交好,便不再給予支持。哈瑪斯的意識形態係出於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主張以伊斯蘭為基礎來壁畫政治藍圖,美國與歐盟等將哈瑪斯視為恐怖組織。
等等,加薩走廊是巴勒斯坦嗎?還是跟巴勒斯坦不一樣?
廣義來說,地中海這側整片地區都叫做巴勒斯坦,以色列人則認為是以色列。不過實際政治劃分上,以色列的區域叫做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區域叫做巴勒斯坦,而巴勒斯坦又分為「西岸」跟「加薩走廊」兩塊區域,彼此被以色列分隔開來。
加薩走廊是一個長41公里,寬10公里的飛地,在這小小的地方擁有超過200萬人口,失業率高,有許多難民營,由於埃及與以色列都實行嚴厲邊界管制,稱為露天監獄毫不誇張。
是,也不是。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於1993年簽訂奧斯陸協議,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未建立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國將留到未來巴以雙方解決爭議問題之後再建立。然而至今國際上依舊有138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不承認的多數為歐美國家。
巴勒斯坦是否為國的難處在於,儘管有國際承認,但巴勒斯坦的國防、稅收、電力等都處處被以色列控制,國土也遭到以色列屯墾區入侵支離破碎,國不成國。
以色列則是在1948年以阿戰爭(巴勒斯坦人稱大災難Nakba)中獲勝,建國至今並受到國際多數國家承認。目前仍有28個國家至今拒絕承認以色列,其中15個為穆斯林國家。
巴勒斯坦在2011年成功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成為會員國。另外在聯合國大會中也有留一個觀察員席位給巴勒斯坦。
目前有兩大解決方案。
國際社會一直主張「兩國方案」,也就是巴以衝突版的「一邊一國」,也就是一個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國家巴勒斯坦,不過以色列長年以來牴觸巴勒斯坦實際建國,也無法接受巴勒斯坦想把首都設在耶路薩冷的要求,不斷鯨吞蠶食巴勒斯坦土地,這個方案實際上是紙上談兵,離現實甚遠。
第二種方案為「一國方案」,由於兩國方案越來越難實現,一些人主張建立一個巴勒斯坦人也享有平等公民權的「新國家」。
不過對於以色列強硬派來說,目標是建立沒有巴勒斯坦人的猶太國家。這個方案仍屬討論階段,沒有登上正式檯面。而對於一些強硬派巴勒斯坦人來說,理想上是建立「原生居民」為主的巴勒斯坦國。雙方難有交集。
目前看來的發展方向為以色列持續掌控這片土地所有控制權,嚴格限制巴勒斯坦人生存資源與空間,透過屯墾區獲得更多巴勒斯坦的土地。而每過幾年巴勒斯坦人就會因為壓抑而起身抵抗,最後不了了之,跟這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