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曾在2月通過法案,防堵中國藉舉辦冬奧洗白它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的形象。(湯森路透)
2022年2月預定在北京舉辦的冬季奧運倒數不到10個月,由於中國在新疆的「種族滅絕」行徑,遭到國際社會揚言抵制。處處受到中國挑戰的美國,則有多位國會議員疾呼「改讓尊重人權的城市主辦冬奧」。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率先在2月通過法案,防堵中國藉由舉辦冬奧遂行「大外宣」來洗白形象;接著,參議院也在4月以壓倒性票數通過《2021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廣泛從軍事、經濟等領域,強化美國抗衡中國,其中也包括呼籲政府以外交手段杯葛北京冬奧。
近日在美國國會的「中國人權聽證會」上,長期關注中國人權進程、並曾在1989年因為抗議六四鎮壓遭中國拘捕的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加碼呼籲各國不派元首到中國出席冬奧,「不要讓中國政府有面子」。
裴洛西在發言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各國元首前往種族滅絕持續之際的中國,未來還有什麼道德權力談論世上任何地方的人權?然而在政治現實面上,這名人權老兵也悲觀地提醒美國及國際社會,她不知道從外交上杯葛可不可能,「因為我們沒有成功過」。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隔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宣布全面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奧運,然而這樣的手段很大程度上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國際奧委會仍抱持如同2008年支持北京舉辦奧運的立場,當年的理由是:在中國舉辦奧運,將促進中國開放,並進而使其境內人權狀況獲得改善。
這樣的期盼第一次出現或許能歸咎於誤判,但如今北京奧運13年過去了,中國的人權狀況不只沒有改善,在2012年習近平成為第5代領導人後,甚至每下愈況——上百萬維吾爾人被送進「再教育營」;香港的「一國兩制」化為泡影,「愛國者治港」成為最高準則;中國各地的異議人士無時無刻活在壓迫中。
國際奧委會若仍無視北京奧運後這13年來,「大國崛起」對世界人權與民主秩序的威脅,繼續一味替中國政權護駕並剷除障礙,將形同對那些活在恐懼中的人民投以最大的蔑視。
事實上,無論是國際奧委會和中方簽訂有關08年奧運的協定,還是中方自己的申請資料中,北京自始至終從未就改善人權狀況做出具體或有約束力的承諾,雙方最多只是表達了籠統的「保障、期待和希望」。
對於那些早已投入高額贊助費的企業、各國取得轉播權的電視台,以及耗費心血為賽事做足準備的選手而言,全面抵制肯定是他們最不樂見的結局;西方國家的政治現實中,要政府忽略大型企業的反彈也嫌太過理想。因此在抵制之外,如何利用這個全球注視的舞台,搬演「中國劇本」外的劇情,成為一條可能的出路。
不論是仿效NBA上個賽季(2019–2020),球員在球衣上加印平權口號的作法,讓參與冬奧的運動員在奧委會規範外的場合穿上含有聲援意涵的服飾,或是像1968年墨西哥奧運,短跑選手約翰.卡洛斯(John Carlos)和湯米.史密斯(Tommie Smith)在頒獎台上,隨著奏起的美國國歌高舉拳頭,向黑人權力(Black Power)致敬,或許都將讓那期盼世界轉移注意力的政權更提心吊膽。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