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穿好制服準備遠距教學的小學生

王盈勛 2021年05月26日 07:00:00
遠距學習是否有效,最大的挑戰,恐怕不是頻寬夠不夠,軟體好不好,或是師生能不能一如面對面的互動,而是無羈的心靈,如何能在沒有航道的訊息之流,不至迷航。(圖片取自台北市電腦公會)

遠距學習是否有效,最大的挑戰,恐怕不是頻寬夠不夠,軟體好不好,或是師生能不能一如面對面的互動,而是無羈的心靈,如何能在沒有航道的訊息之流,不至迷航。(圖片取自台北市電腦公會)

5月18日,疫情升溫,雙北暫停中小學實體授課,改採線上教學的首日,我的一位朋友說,他念小學的女兒,一早就早早起床,換好制服,端坐電腦前,等待課程開始。

 

讀者是否和我一樣,初聞這樣的場景,忍不住要啞然一笑—在家上課,需要穿制服嗎?

 

但我這個自認世故的大人,笑意只維持了五秒鐘。我在小學生身上,看到了對學習的敬意。這種敬意,有時看來或許愚騃,卻也是這種傻勁,讓我們可以在學習上走得長,走得遠。

 

在家上課,可以不用穿制度,就如同我們可以不用出門,不用打掃教室,不用管上課的紀律,不用和老師行禮如儀,甚至我們也不用刷牙洗臉,我們也可以上遠距課。網路的世界,我們都越來越世故,停課不停學,上課的內容都是一樣的阿,現實世界的繁文縟節,越看越顯得多餘。

 

網路既然可以穿透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學習,實體世界那些看來笨拙不堪的行動,究竟還有何意義?準時被鬧鐘叫醒,整理服裝儀容,菜色單調的營養午餐,父母大費周章的接送,這些沒有效率,甚至還引人不快的行動,不是可以全免了嗎?

 

從效率的眼光,我們無從為到校學習辯護,這些都是事實。但我們不妨也來想想,一個更古老、更沒有效率的事­­──人們為什麼要去廟裡拜拜呢?拜拜要舟車勞頓,要準備鮮花素果,可能還得添點香油錢,如果我們從「心誠則靈」的現代觀點來看,既然神明的法力無邊,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我們的誠意(相信神明的穿透力,一定不比網路差),這些的大費周章,豈不是也一樣既無效率,又無意義?

 

依循古老的儀式拜拜,能讓我們集中心神,對大於我們自身的存在,有一種崇敬之心,同時也幫助我們自己。(湯森路透)

 

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之所以還需要出門拜拜這個「儀式」,是因為人心很容易荒廢,在我們不自覺間就走偏。在被指定的時節(像是神明生日或是某次的繞境),盛裝以赴,依循古老的儀式拜拜,能讓我們集中心神,對大於我們自身的存在,有一種崇敬之心,同時也幫助我們自己,檢視一路走來的跌跌撞撞,重新踏上心智清明的道路。

 

於今我們對遠距教學的謳歌,源自終於可以拋棄傳統學習包袱的雀躍。在家中上課,我們要躺在床上聽課也無妨,邊坐馬桶邊上課是基本人權,餓了吃點雞排泡麵,則是問也不用問的基本款。這不全然是負面的,但當我們相信遠距上課可以「直取」與「只取」授課的內容,不再需要那些看似累贅的儀式性舉措,我們等於也是在說,自己能在學習上心誠則靈,只要順著心意走,快樂學習,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規範,我們就能堅定信念,達到在智識上不斷超越自己的彼岸。

 

我們當然不能說,這絕無可能,但這比較像是,要凡人扮演佛陀的角色,而佛陀終究只有一個。多數凡人的心思很飄忽,容易走上叉路,那些看似笨拙的規訓,幫助我們拾起對知識的敬意,對自我迷思的提醒。

 

因此,遠距學習是否有效,最大的挑戰,恐怕不是頻寬夠不夠,軟體好不好,或是師生能不能一如面對面的互動,而是無羈的心靈,如何能在沒有航道的訊息之流,不至迷航。

 

我們這個時代,人們通常高估了自己,也就高估了網路。我欣賞小學生的虔敬之心。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教授

 

關鍵字: 遠距教學 心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