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日內瓦峰會將於6月16日登場。圖左為美國總統拜登,右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湯森路通、Pixabay,邱惠鈺製圖)
美俄關係從2014年俄國入侵克里米亞、能源經濟制裁及干預選舉等因素呈現拉鋸,與中國三方的多重角力備受矚目。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為此將於6月16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見上一面,地點特別選在第三國,瑞士日內瓦的拉格蘭琪別墅(Villa La Grange),也是拜登上任後兩人首度正面交鋒。
此前,拜登剛結束「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及北約峰會,在國際事務範疇內獲得盟國全力相挺。他認同兩國關係正處歷史低點,堅持此次與普京會面並非尋求與俄衝突,並承認普京為聰明、強悍的可敬對手,但俄國若持續犯進、造成區域動盪,美國勢必會回應。
拜登將於會後獨自召開記者會。
日內瓦峰會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已於5月20日在冰島會晤,美俄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24日也接續會面,無疑都是在為領導人會面做準備。
不過和美方人員見完面後,帕特魯舍夫在26日又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中央外交事務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於莫斯科會晤,雙邊進行「第16輪戰略安全磋商」,展開中方所謂「新世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探討中俄如何共同應對區域性、全球性的安全及地緣政治威脅。
楊潔篪而後又與普京熱線、替習近平傳達中國想和俄國加強雙邊關係的訊息,普京也相當贊同,還特別要楊替他向習致意,並說兩邊領導人將會維持密切溝通,兩國這次也特別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20年週年。
而拉夫羅夫,則早在3月就親赴中國廣西桂林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別忘了這之前還有一開場就破局的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兩人確立「中俄是真正戰略夥伴」外,也不忘呼籲美國停止單邊制裁,要求西方別以推進民主為由隨便造謠(如新疆西藏人權、香港自治及南海戰略等)已干涉他國內政。
目前中國與西方在新疆人權、新冠肺炎病毒起源調查、軍事擴張與疫苗外交等議題立場顯見分歧,王毅於5月25日視訊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便特別提及日前中歐投資協定遭遇歐洲議會凍結一事,認為西方不應該過度針對維族迫害爭議、導致中歐互祭制裁,連帶影響彼此經貿往來。
拜登就任時,以及隨後緊鑼密鼓召開的美日印澳四方會談、美日韓外長/防長峰會、美日峰會、「七大工業國」(G7)外長峰會與剛結束的美韓峰會,都將中俄議題置於外交事務處理上的最優先順位。在這次6月16日拜普會面前,仍有6月11日召開的G7領導人峰會、緊接著在14日舉辦的北約峰會及美歐峰會值得關注。
中國輿論直批,拜登上任後重返國際的各種行為是爲藉機組織「反華陣線」,同時警告,若因此逼得中俄集結經濟科技及軍事實力,面臨的對手將遠比冷戰時期蘇聯-東歐還要強大,即便布林肯在G7時已拒絕「新冷戰」說法,中國仍不吃這套。
US-Russia NSAs decide to work towards normalising ties
— Hindustan Times (@htTweets) May 25, 2021
(Reports Shishir Gupta)https://t.co/aWwvXc3cgZ pic.twitter.com/uRQuFsaU0T
對於各界對美中俄三方推拉關係的種種揣測,中方僅十分篤定「中俄關係會越來越緊密」,西方媒體也形容「美俄峰會形成了尷尬局面」、二戰以來的「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就將因中國崛起而瓦解、西方自中東撤軍將讓中俄勢力乘虛而入(由兩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能讓阿富汗成為一員,在阿富汗和平進程上扮演重要角色),使各界都相當質疑這次美俄峰會到底能談成什麼。
在1985年冷戰時期,日內瓦也曾是美俄峰會的舉辦地點,時任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這裡歷史性地首度與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會晤,雙方同意裁減核武。戈巴契夫對如今拜普將見面則持正面看法,「這很好」,不像他當時花了一番努力才和雷根見上一面,他認為至少領袖願意親自會面、朝互信關係進展,並認為「美俄關係是世界局勢穩定的關鍵」。
拜登上任後世界確實發生許多事,外交上三國高層會面是一回事,但加之各地區域性的衝突、實際的相互經貿人員制裁及捉拿異議份子,以及全球性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之而來的多場聯合國視訊會議、國際間疫苗外交,關心相關議題的人士都特別盤點他和川普(Donald Trump)在就職百日內兩人都面臨了什麼考驗,但這裡我們先回顧一下白宮與克林姆林宮透露、或許將在拜普會議談及的內容。
由於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Navalny)於2020年8月在機上遭人下毒,用的還是前蘇聯時期使用神經毒劑「諾瓦喬克」,而且他在1月從德國養完傷返家時、一下俄國機場就被當局逮捕。對於俄國毒害政敵嫌疑,普京早在12月美國陷入選舉法律戰時已回應,若要殺人「早就完成任務」不過也承認已跟縱納瓦尼四年,而納瓦尼便是在拜登上任前兩天被逮捕。
拜登與普京遲了一週的首次通話中談及此事,當時拜登說期望兩國關係能正常化、妥善處理反對派問題,但顯然普京早已視納瓦尼為眼中釘,美國勸說只會堅定將其關進大牢的決心。在2月,俄國法院正式對納瓦尼判下3年半徒刑(除去軟禁時間,仍得關上2年8個月),拜登看不下去俄國陷入一團亂(包含大批抗議民眾遭警方逮捕)、在3月便陸續制裁數名俄國高官及實體機構。
在祭出裁罰之際,拜登的情資單位又釋出報告、指控俄羅斯以網攻手段干預2020年大選,拜登受訪時重批普京為「殺手」、要俄國付出代價,再度加深兩國嫌隙。普京而後雖淡淡回應「祝他身體健康」、兩人二度通話也敲定要親自會面,然而緊張情勢卻未歇,這次普京直接了當要求美國別用自身價值觀評判俄羅斯,「別指使我們該做什麼」,「說別人說自己」。
4月中,美俄因干預大選及網攻爭議談不攏,再度互相驅逐10名外交人員。
與此同時,俄羅斯正以演訓為由重兵集結烏克蘭東部邊境,規模直逼2014年侵犯克里米亞半島時部署的軍力,與北約戰火當下眼看一觸即發。雖然在西方多國祭出警告後情勢趨緩,但俄國也藉此機會證明,俄軍偕同親俄勢力來推動普京的野心,不過是端看克林姆林宮一聲令下,對此,美國當然不敢大意。
再將焦點擺向歐洲地理核心白俄羅斯,當地在2020年中一場「舞弊大選」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浪潮後,普京與白國最後獨裁者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關係卻是因各有所圖愈來愈友好,經歷5月這場由盧卡申科下令、出動戰機獵捕異議記者的事件後,讓白俄已相當低迷的國際地位硬是跌入谷底,基本能投靠對象只剩下昔日好友,俄國。
盧卡申科在事後應普京邀約親赴黑海,明確顯示出想以俄國之口合法化侵害人權惡行,就如普京合理化捉拿納瓦尼一般,且俄國也有意藉機達成與白俄政經整合的目標。而對於白俄的行為,歐美雖能下令封鎖白俄領空,也稱會加重裁罰,但著實已替中俄做出最壞榜樣,流亡各地的意見領袖、獨立媒體人此後往返各地,將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之下。
一再爆發的人權爭議,也破壞了美方原本想藉「取消對俄德天然氣管線北溪二號(Nord Stream II)經濟制裁」、外長會談達成合作共贏共識等手法降低美俄緊張氛圍、製造和平對話的企圖,同時限制了俄國試圖在美中衝突之際、修復美俄關係取得自身最大利益的目的。
拜登表示,他將在峰會時針對人權議題施壓普京。俄國也於5月底回應,由於情勢所逼普京將在峰會前、釋出讓美方感到「非常難受」(uncomfortable)的訊號,或許會再度派出大兵集結於俄國西部邊境,並稱年底前將於西部軍區組建20支新兵團與單位。
這麼看來,在美俄峰會前,雙方很難打造正面談話氣氛,美國期望這次會談後能尋求彼此關係的「可預測性」及「穩定性」的目標能否達成,以及這將如何動搖美中俄關係也較難預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