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變種病毒肆虐44國,中研院發現,印度變種病毒株中的氨基酸變異,有利於病毒產生逃避人類免疫系統的能力。(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中研院「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31日釋出印度變異病毒株分析結果,發現印度變種病毒株(B.1.617)比近日使全台淪陷的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威力更強大,其中氨基酸變異有利於病毒產生逃避人類免疫系統的能力,甚至能促進病毒融入宿主細胞,加速傳播。目前全球53處領土已有官方記錄發現印度變種病毒,曾與台灣同列「防疫模範生」的越南更出現包含英國及印度變種在內的7支已知的新冠變種病毒,導致當地病例突竄升,蘋果國際品牌代工廠因而暫停營運。
5月全台因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而淪陷,中研院去年以監測新興病毒變異為目的而建立的「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31日釋出印度變異病毒株分析結果。
監測網指出,印度變種病毒株(B.1.617)因去年10月5日首次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被發現,而命名為「印度變種病毒株」,其中3個氨基酸變異的發生頻率在印度竄升,截5月11日,印度變種病毒株已在全球約44國現蹤,並持續蔓延至多個國家。
監測網整合資訊分析,B.1.617、B.1.1.7等變種病毒株均在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上發生重要變異,而增加病毒入侵或疫苗脫逃的機會,所以比變異前的病毒株更具傳染力。隨著病毒的傳播與變異後,目前印度變種病毒株已衍生3個子系(sub-lineages),而不同子系在刺突蛋白上的變異有所差異。
中研院提醒,目前已知印度變異株在刺突蛋白上的5個變異,其中3個氨基酸變異(L452R、E484Q 和P681R)特別值得注意。其中L452R和E484Q有利病毒產生逃避人類免疫系統的能力;P681R可能促進病毒與宿主細胞融合,進而增加病毒進入感染宿主細胞,讓病毒傳播更快速。
對於現有疫苗對於印度變種病毒株的效果,監測網引述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新聞稿指出,完成輝瑞(BNT)或AZ等疫苗的2劑接種後,對印度變異株及其子系(B.1.617.2)有很高的效果,分別為88%及60%,對降低住院與死亡率有幫助。但若僅施打1劑,輝瑞和AZ都只有33%效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全球53處領土已有官方記錄發現印度變種病毒,其中中國廣州5月底出現5起確診病例,均為印度變種病毒株;而之前與台灣同列「防疫模範生」的越南,當地出現包含英國及印度變種在內的7支已知的新冠變種病毒,病例自4月下旬始竄升,迄今累計約6400例確診、47例死亡,導致北部的2個工業省份的國際品牌代工廠必須暫停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