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執政民主黨自政權輪替後極力提倡上調富人資本利得稅。(湯森路透、時報提供,邱惠鈺製圖)
在金錢和權力的現實下,現代美國的一切都被政治化,主要反映了來自右派的壓力。
畢竟,雖然低稅率和最小政府的社會有哲學上的理由,但現代保守主義依賴哲學的論述較少,較多的是如果我們重拾邁向鍍金時代的腳步,將有一些個人可以獲得許多利益。這些人的數量可能不多,但他們極端富有。宣揚邁向他們偏好的方向對大眾有利的觀點,將帶給他們巨大的利益。而來自右派億萬富豪的金錢支持,是支撐殭屍想法(zombie idea)的強大力量──這些想法應該被駁斥它們的證據消滅,但它們卻一直蹣跚前進,吞噬人們的大腦。
這種殭屍最堅持不懈宣稱的是,對富人課稅將對整體經濟造成大破壞,所以對高所得者降稅將製造出神奇的經濟成長。這個教條在實務中一直失敗,卻在共和黨裡獲得愈來愈強力的支持。
還有其他殭屍。如果你想要一個低稅、低福利的州,你會宣稱安全網計畫有害而且行不通。所以許多精力被用在堅稱不可能做到提供全民醫療保險,雖然除了美國以外的每一個先進國家都設法辦到。
你了解我的意思了吧。但雖然了解稅和支出分析的政治化很容易,為什麼政治化會擴大到不是明顯與階級利益有關的領域?即使是億萬富豪也需要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那麼為什麼氣候變遷變成一個如此左派/右派的問題?經濟衰退會傷害每個人,那麼為什麼保守派反對印鈔票以對抗不景氣?還有為什麼對種族問題的態度與課稅和支出的立場,會如此息息相關?
許多問題的答案是,政治的參與者都相信──我認為很合理地相信──所有形式的政府行動主義都有一種光環效應。如果人們被說服我們需要一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公共政策,他們就更能接受我們需要公共政策來減少不平等的概念。如果他們被說服貨幣政策能對抗經濟衰退,他們就較可能支持擴大醫療保險的政策。
事實一向如此。回顧四○和五○年代,美國右派激烈地反對凱因斯經濟學,甚至到嘗試阻止它在大學裡被教授的程度,儘管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正確地描述它是一套「中庸偏保守」的理論──是一種保護資本主義的方法,而不是要取代它。為什麼?因為一般來說,右派視它為政府將變得更大的開端。但現在我們在政治上比當年更加極端得多,所以政治化也進一步加劇。
除了光環效應,還有政治策略化的效應。你知道,美國的政治過去有兩個維度,而不是一個──有左派/右派軸線,也有一個種族平等/種族隔離軸線。即使在今日,仍有大量選民喜歡大政府,卻不喜歡膚色較深的人。(反過來看,自由放任派立場──小政府較有種族包容性──邏輯上是相容的,但除了少數打領結的傢伙外,似乎沒有任何支持者。)但幾乎沒有支持種族主義和大政府的政治人物。反而是經濟右派藉由迎合勞工階級白人的種族敵意來爭取他們的支持,即使他們攻擊勞工階級白人生活需要的計畫。所以種族包容性和其他像是性別平等和LGBTQ(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疑惑者)權利等形式的社會自由主義,也和別的一切事情一樣陷於政治分裂。
正如我說過的,這一切的結果是所有事情都扯上政治。莫尼漢(Daniel Patrick Moynihan)有句很有名的話:「每個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沒有權利主張自己的事實。」但在現代的美國,許多人認為他們有權利主張自己的事實。這意謂技術官僚夢──由一名政治中立的分析師來協助政策制訂者更有效管理的理想──暫時已經死了。然而這不是關心我們社會如何發展的學者唯一可選擇的角色。
雷根在一九八一年八月簽署一項大減稅法案。當時美國正要進入一段衰退期──許多人所稱的一九七九到八二年「二度衰退」的第二階段,使美國失業率飆升到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準。不過,到一九八二年底,經濟開始復甦,先經歷兩年的極快速成長,然後回到較正常的步調。
正如你可能注意到,一九八一年是很久以前的事。IBM才剛推出它的第一台桌上型個人電腦,所有操作的指令都還必須用鍵盤輸入。智慧型手機是數十年後的事。從現代的標準看,當時的社會態度有天壤之別;例如,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白人能接受跨種族婚姻。
但今日的保守派緊抓著那兩年的成長,認為它證明了為富人減稅的神奇力量。
實際上,他們連一九八二到八四年發生什麼事也不清楚。一九八○年代初期的衰退或多或少是聯準會刻意創造的結果,聯準會大幅提高利率以壓抑極高的通貨膨脹率。到了一九八二年,聯準會轉趨溫和,急速降低利率,而一九八二到八四年的榮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波貨幣寬鬆,而非雷根減稅。
但即使把錯誤解釋擺一邊,為什麼右派繼續叨絮這個古老的事件,來為它偏好的政策合理化?為什麼不說一些較晚近的成功例子?
因為晚近沒有任何成功例子。
對富人課徵低稅率是繁榮的祕訣,這套理論從一九八○年代以來已被反覆測試。它在一九九三年柯林頓提高稅率時被測試,當時保守派預測會是災難,相反地,他揭開一段經濟快速擴張的序幕。它在減稅的小布希時代再度被測試,而其支持者許諾將帶來榮景;但實際上得到的是軟弱無力的成長,繼之以金融崩潰。它在二○一三年接受考驗,當時歐巴馬讓小布希減稅的一部分到期,同時提高其他項目的稅率以支應歐記健保;結果美國經濟繼續向前邁進。
最後,川普再度測試它,他在二○一七年通過一項大減稅,承諾將帶來另一次經濟奇蹟;即使直到二○一九年初,川普減稅看起來仍像一場大失敗。
這套理論在州級也歷經檢驗。二○一一年加州和堪薩斯州採取相反的路線,加州採取右派宣稱為「經濟自殺」的增稅,而堪薩斯州減稅並承諾經濟將大好。其結果是,加州表現良好,堪薩斯州最後陷入一場預算危機,並由共和黨議員投票取消許多減稅項目。
總之,很少經濟理論像對富人課低稅率可以為每個人帶來好處的理論,這樣被徹底檢驗、並被徹底駁倒。但這套理論繼續存在。事實上,它已增強對共和黨的掌控,達到幾乎黨內沒有人敢表達懷疑的程度。
我第一次看到「殭屍想法」是在一篇主要談論加拿大醫療保險的文章,文中把它用來比喻龐大數量的加拿大人經常跨境到美國尋求醫療的虛假說法。那篇文章指出,這種說法已被駁倒許多次,應該已被消滅,不能繼續作為一種反對加拿大醫療體系的論據。然而,它仍舊死而不僵,繼續吃人們的大腦。
所以,為富人減稅具有神奇力量的信念,就是終極的殭屍。事實上,不難看出為什麼它已證明不可能被殺死。畢竟,想想「向富人課徵低稅率是好棒的事」這種想法持續存在的最大獲利者是誰。只需要幾個億萬富豪願意花他們財富的一小部分,來支持願意散播減稅病毒的政客、智庫──實際上是「智力」崩毀(tanks)──和派系媒體,就能輕易讓殭屍繼續蹣跚前進。
本章的一些文章代表又一次從頭部射殺這些殭屍的努力。畢竟,我們必須繼續嘗試。
但還有一件事:社會大眾從未相信減稅的說法。民意調查不斷顯示,選民希望富人繳納更多稅,而不是更少。尤其是從二○一八年期中選舉以來,一些民主黨人勇氣可嘉,再度願意提議對高所得者和極富者課稅以支應優先的社會項目。
作者簡介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紐約時報》最受歡迎的專欄主筆、《時代雜誌》評鑑最佳的財經部落格作家。
克魯曼的文筆優美,美國經濟協會稱讚足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狄金遜的詩和馬蒂斯的油畫,《財星》雜誌讚揚他是自凱因斯以降,文章寫得最好的經濟學家,《華盛頓月刊》讚譽他為美國最重要的專欄作家。
1983年:擔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獲頒美國經濟協會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1994年:正確預言亞洲金融風暴而奠定經濟大師地位。1998年:榮獲德國柏林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倫敦政經學院百年教授尊榮。2004年:獲頒有歐洲普立茲獎之稱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社會科學獎(The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Social Sciences)。2008年:因提出新的貿易理論、解釋全球產業內貿易現象,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曼亦是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成員,曾經擔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以及葡萄牙、菲律賓等多個國家的經濟顧問。
譯者簡介
吳國卿
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十數年。譯有《解密陌生人》、《Deep Work深度工作力》、《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等書。
※本文摘自《克魯曼戰殭屍:洞悉殭屍經濟的本質,揪出政經失能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