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權面臨存亡關頭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選後不斷在國內肅清異己。(湯森路透)
愛爾蘭「瑞安航空」(Ryanair)自希臘飛往立陶宛的FR4978航班,於2021年5月23日飛越白俄羅斯領空時遭遇「緊急事故」,在中午進入立陶宛國境前,臨時轉向緊急降落於白俄羅斯明斯克國際機場。明斯克宣稱因班機疑傳炸彈,機長又主動發出SOS訊號,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才下令MiG-29戰機升空處理該「重大飛安事件」。惟飛機降落後卻找不到爆裂裝置,而流亡的白俄異議媒體領袖普羅塔謝維奇(Roman Protasevich)正好搭乘該航班,故也「正好」被逮捕,諸多巧合引發國際社會一片譁然。
歐美均認定此乃盧卡申科的「非法劫機」,更譴責此係國家恐怖主義。白俄則宣稱其作為完全符合國際法,是西方將此政治化。有趣的是,俄國官媒卻舉西方國家往例,說明情報部門不乏部署或迫降飛機拘捕他人之舉,而此反倒認證盧卡申科的「劫機」行為。
此次「劫機」事件實乃2020年白俄羅斯總統大選的遺緒,而盧卡申科的作為料將引發西方國家與俄羅斯於此間新一輪的對抗,在某種程度上亦為民主與威權勢力較勁的延續。白俄羅斯未來走向為何?是否將如烏克蘭引發另一輪地緣政治變動,乃至於牽制美國而使其無暇顧及印太地區,則是我們關切的焦點。
得益於俄羅斯的補貼援助,白俄羅斯在前蘇聯國家屬於政經情勢相對穩定者,除其萬年統治者盧卡申科被詬病為「歐洲最後獨裁者」外,該國多數時候並非世人關注焦點,但卻不代表其地緣戰略價值遜於鄰國──深陷民主與威權勢力鬥爭漩渦的烏克蘭。民主與威權兩股力量在白俄羅斯的較量早已悄然發生。
對俄羅斯而言,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同為抵禦北約東擴的西疆防盾,此即其願意援助白俄羅斯之故,終極目標則為將白俄併入。惟盧卡申科願推動與俄羅斯一體化,實欲藉俄國之力抵銷西方制裁,故俄白兩國時有扞格,歐盟則伺機拉攏白俄羅斯,更將其納入旨在削弱俄國影響力的「東部夥伴關係計畫」(Eastern Partnership, EaP)。三方關係因此長年循環往復──西方常因白俄人權問題而對其制裁,促使白俄倒向俄羅斯,但兩國又因俄白聯盟(Union State of Russia and Belarus)整合進程齟齬,西方則趁機攏絡白俄,但不久又因盧卡申科鎮壓異己而重啟制裁,如此周而復始。
儘管盧卡申科於2020年第六度連任總統,但反對勢力在此次大選卻對其統治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亦連帶可能斬斷此前白俄羅斯、俄羅斯與西方三邊關係的惡性循環。
2020年初俄羅斯以能源價格施壓白俄之際,美國則趁機提供低價能源,成功攏絡白俄。惟西方此時卻呼籲白俄當局停止鎮壓異己,不過白俄羅斯又逮捕俄籍武裝分子,指控俄羅斯意圖破壞其總統大選,俄白關係反倒更為惡劣。豈料選後白俄國內出現前所未見的示威抗議,並帶動國營企業罷工風潮,而西方更不承認盧卡申科以八成得票率當選的結果。盧卡申科為此不得不尋求普欽(Vladimir Putin)奧援,俄羅斯則表態支持盧卡申科,並協同白俄羅斯軍演回應西方的施壓。
在政權面臨存亡關頭下,盧卡申科選後不斷在國內肅清異己,然而串連海內外反對力量的獨立異議媒體,卻不斷將白俄國內真實情況公諸於世,令白俄當局無從文過飾非而大為光火。《Nexta》號召者普羅塔謝維奇更被盧卡申科視為眼中釘,除被列入「本土恐怖主義者」通緝清單外,還被指控涉及組織暴亂罪與煽惑仇恨罪。故此回白俄當局設計逮捕普羅塔謝維奇的脫序舉動,實乃去年大選遺緒,亦為盧卡申科鞏固政權的力挽狂瀾之舉。然縱使盧卡申科能暫時壓制國內反對勢力,但此前示威抗議浪潮實已反映其統治的脆弱性,故「後盧卡申科時代」或將提早到來,而盧卡申科統治的終結亦僅是遲早的問題。
雖然盧卡申科指責西方意圖在白俄發動「顏色革命」,但各界對此卻莫衷一是。有人認為西方竭力支持白俄反對派,但也有人認為西方從未鼎力相助。例如西方國家不承認此次白俄大選結果,卻也未承認反對派參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當選。再者,西方也未提供足夠的金援,而在白俄國內不易籌募資金的情況下,此又給予俄羅斯從中操弄空間。便有人指出此次抗議風潮僅針對盧卡申科,卻未指向俄羅斯,故不能排除俄羅斯選前施壓盧卡申科同意加速俄白聯盟整合的可能性。儘管西方與俄羅斯競相爭取白俄羅斯的態勢明朗,但在各方否認干涉與撇清責任的情況下,真相仍舊撲朔迷離。
可預見的是白俄羅斯短期內將更向俄羅斯靠攏,以抵禦西方後續的制裁。惟此舉猶如飲鴆止渴,蓋因盧卡申科他日必然又將面臨俄羅斯要求整合的壓力,但他此後卻未必能再於西方與俄羅斯之間操弄權力平衡。箇中原因不僅在於盧卡申科的國內統治基礎已然動搖,其本人亦未獲得俄羅斯或西方的認同。
首先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Ukraine Crisis)後,盧卡申科擔憂步上烏克蘭後塵,故有意識地開始強化白俄本土意識,並與俄羅斯保持距離。白俄社會氛圍逐漸強調國家獨立自主,並疏遠俄羅斯而傾向西方,與此亦不無關聯。然而,盧卡申科過往的平衡外交卻是以親俄為基調,再適時引入西方勢力平衡。如此一來,盧卡申科與民意自然愈發疏遠。
其次,俄羅斯與西方恐怕早已厭倦此前與白俄羅斯關係的惡性循環。對俄羅斯而言,盧卡申科僅是目前相對暫時能接受的人選。盧卡申科若在位,他只會繼續依賴俄羅斯的援助,卻又不願屈從向俄羅斯讓渡主權的要求,但若任他因國內抗議下臺,卻很可能重演烏克蘭顏色革命局面,而這對俄羅斯將是更大的噩夢。在盧卡申科統治根基動搖下,俄羅斯料將加大俄白聯盟整合的施壓力度,抑或加速培養可取代盧卡申科的人選。另在西方國家眼中,盧卡申科則早已和獨裁者無異。若能普及民主價值於白俄羅斯,對歐洲民主國家陣營,乃至於抵禦俄羅斯向西方的擴張,均是一大助力。
「後盧卡申科時代」提前的可能無異將加速俄羅斯與西方在白俄羅斯的競爭,而盧卡申科此回力挽狂瀾而不擇手段之舉,恐怕非但無益其政權存續,反倒將加速此間歐亞地緣政治進程。此外,無論白俄羅斯未來倒向俄羅斯抑或西方,恐怕都將引發新一輪的地緣政治變動。俄羅斯與西方短期間或許不至於因白俄羅斯而兵戎相見,然而為了爭取白俄羅斯與防範未然,西方未來勢必得於此間投注更多的資源。對於強調世界正面臨民主與威權價值之爭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白俄羅斯亦為不容忽視的標竿範例。儘管中國已是美國當前頭號敵人,而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亦為美國對外戰略的重中之重,惟民主與威權於前蘇聯地區的角力,是否將引發連鎖效應,使美國備多力分而無暇顧及印太地區,則是我們應持續關注的重點。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