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苗「解盲」是什麼? ICU醫師用白話文說給你聽

上報快訊/楊佳諭 2021年06月10日 16:00:00
國產高端疫苗預計10日下午公佈二期臨床實驗的「解盲」結果。(陳愷巨攝)

國產高端疫苗預計10日下午公佈二期臨床實驗的「解盲」結果。(陳愷巨攝)

疫情持續延燒,疫苗何時來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尤其「國產疫苗」更是備受矚目。高端疫苗9日傍晚宣布,將於10日下午5點召開記者會,外界預期屆時會公布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解盲」結果,不過仍有許多民眾不了解「解盲」一詞,對此,ICU醫師陳志金就在臉書發文解釋,讓民眾簡單了解何謂解盲。

 

陳志金表示,在研究藥效的臨床試驗,一般會以接受藥物的「實驗組」和沒有接受藥物「對照組」來進行各種成效或數據的比較」,但為了避免人為的「偏差」,試驗時會以「雙盲」的方式進行比較,也就是受試者及研究者本身,都不知道哪些人是被分配在「實驗組」或是在「對照組」。

 

陳志金提到,在疫苗的研究當中,「實驗組」會被注射真正的疫苗,而「對照組」則會被注射沒有療效的「安慰劑」,而這兩「針」會用密碼編號,依編碼規則隨機分配給受試者,外觀上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東西,受試者(被打針的人),研究者(打針的人、實驗主持人、負責收集研究資料的人),雙方都不會知道誰被打了什麼,這就叫做「雙盲」。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陳志金則解釋,當知道自己打得是疫苗的話,或許在心理上,就會主觀覺得它有效、或者自己特別容易感覺它的副作用等;陳也說,若研究者本身知道誰打了疫苗,對於症狀、副作用、實驗數據的判斷,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研究的「雙盲」就是要避免這樣的人為上認定的偏差。

 

陳志金指出,沒有療效的「安慰劑」,無論在外觀、大小、劑量或儲存上,都要做到幾乎和真正的疫苗一樣,讓你無法和疫苗區分;等到研究結束、資料收集完成,就會進行「解盲」,也就是依照之前的隨機編碼方式,解碼恢復「連結」,讓負責分析資料的公正一方,知道哪一組資料數據是屬於打疫苗的人,哪一組是屬於打安慰劑的人,來進行比較分析。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